关于杨万里得诗(多篇)

上传人:li****90 文档编号:324283934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杨万里得诗(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关于杨万里得诗(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杨万里得诗(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杨万里得诗(多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杨万里得诗(多篇)推荐第1篇:杨万里教案 杨万里 【教学目标】 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 2、了解杨万里的诗歌思想及艺术特色 3、杨万里诗歌的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 1、从杨万里的几篇诗作之中,品味其艺术特色及思想 2、思索杨万里诗歌不足之处的原因 【教学难点】 从杨万里诗歌中体味其思想及艺术特色,并思考其不足之处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导语:说起杨万里,不知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是哪首诗呢?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西湖荷塘的繁盛风光,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上的可爱与清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杨万里眼中的美好自然吧! 一、简介: 杨万里(

2、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 二、作品介绍: 今存诗作4200余首,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

3、来。著有诚斋易传庸言等学术著作。 三、写诗阶段 (模仿过渡自成一体) 1、年轻时学诗从江西诗派入,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 2、绍兴三十二年诗格自此一变,从师法前人转为师法自然,形成独具一格的诚斋体。 (注:此处可结合课本111页第二自然段第三行至第十一行,杨万里为第二部诗集荆溪集作序时的自述来讲解。) 四、诗歌风格 本环节主要讲述杨万里形成自己独有风格诚斋体的诗歌思想及艺术特色。 诚斋体: 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

4、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诗歌思想: 1、诗歌的源泉不在古人和书本,而在自然万象。 2、不以描摹自然为目的,而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性情。 艺术特色: 1、创作方式上,善于以诗人的独特眼光发现与捕捉景物的生动形象,让它保持全部的新鲜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处插入讲一首诗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讲解:这首诗抒发了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

5、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2、注意在这些自然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借以表现自己的性情。 此处穿插一首诗晓行望云山: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讲解:诗描绘了雨后初晴、天色欲晓未晓时因云雾变幻呈现出来的满眼都是奇形怪状的山峰的壮观景象。它的妙处在于: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把

6、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 同是赋物写景,但杨万里并非纯客观地一笔一笔细致描绘,而是抓住在瞬间打动诗人的生动印象,让它保持全部的新鲜感呈现在诗者面前:诗人描写的是自己的新鲜感觉,因而在诗中活动的与其说是客观景物,不如说是诗人的心灵世界。 他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真伪。 3、风趣幽默,诙谐洒脱,处处显露出诗人的透脱胸襟。 4、语言通俗生动,一改江西诗派专事搜求书面语源、无一字无来历的做法,而是大量化用口语俚语入

7、诗。 如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讲解:这是一幅描绘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

8、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

9、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宰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这首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诗歌分类: 1、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2、抒发爱国感情,关心失地人民 3、寓意深刻的政治诗 4、异彩纷呈的自我书情诗 5、成就不凡的写景咏物诗 6、新颖独特的童趣诗、理趣诗、咏史诗 诗歌不足: 1、重视自然的艺术观点,却割裂了诗歌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联系,使得题材受到明显的限制。 2、过于追求轻巧新奇,使诗的境界过于琐细,表达的思想不够深刻

10、。 3、“信笔”、“走笔”的写作方法导致语言风格上也稍有偏颇。 思考题: 杨万里“诚斋体”的不足之处的原因是什么?(小组意见: 1、杨万里淡泊名利、任性闲适、追求自由、酷爱大自然的性格所致 2、坎坷的仕途,导致诗人不愿意提及社会现实,而宁愿寄情山水之间,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道思考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诗歌艺术: 1、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 2、打破思维定势,对物我关系的新思考 3、具体细微,新颖活泼的意象特征 4、变化多端,新巧新奇的艺术构思 5、自然灵动,形象鲜明、真彩内映的语言 6、丰富多彩,富有创造的风格 推荐第2篇:杨万里忧国阅读答案 杨万里忧国 杨万

11、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解释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偏:固执。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n)。韩侂(t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

12、位在左右丞相之上。掖垣:泛指高官。僭(jin):超越本分。邸(d ):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文言知识 说“见”。“见”是个多义词。 一、指“看见”。这是古今相同的。 二、指“召见”、“拜见”。如“秦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 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 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 五、同“现”。敕勒川:“风吹 草低见牛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善 用事 属 恚 怏怏 遽 亟 社稷 言 2翻译: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皆其柄国之日也 专权无上 参考答案: 杨万里忧国 1好掌权托忿恨心里不快立刻立刻国

13、家字 2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专权无视皇上。 推荐第3篇:杨万里诗文集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以下是我分享的杨万里诗文集,欢迎大家阅读! 1、舟中排闷 江流一直还一曲,淮山一起还一伏。 江流不肯放人行,淮山只管留人宿。 老夫一出缘秋凉,半涂秋热难禁当。 却借楼船须流下,逆风五日殊未央。 老夫平生行此世,不自为政听天地。 只今未肯放归程,安知天意非奇事。 平生爱诵謪仙诗,百诵不熟良独痴。 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 2、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3、梨 挂冠大谷肯于时,飣坐风流特地奇。 骨里馨香衣不隔,胸中水雪齿偏知。 卖浆碎捣琼为汁,解甲方怜玉作肌。 老子醉来浑谢客,见渠倒屣只嫌迟。 4、柳絮 寒勒花迟却速残,暖将絮过忽吹还。 雪翻霁日光风急,球衮回廊曲榭闲。 万里云天皆去处,群飞踪迹恣中间。 道渠催得春阑著,春不缘渠独不阑。 5、雨夜 岁晚能无感,诗成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