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一 准备课 1、 数出 10 以内事物的数量,根据事物的个数,用 1—10 这十个数来表示掌握) 2、 数数的方法---点数法 (掌握) A、数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从 1 开始数,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B、多种事物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 C、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3、 同样多 (掌握运用) A、 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B、 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4、 比多少(掌握运用) A、多和少是两种物体比较后得到的,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B、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少 C、比较两种事物谁多谁少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事物的首尾是否对齐) 知识点二 位置 1、 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 A、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B、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C、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D、物体的前、后位置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它的前、后位置也不同 2、认识左、右(掌握运用) A、明确左、右位置关系的标准: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 B、当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一致 C、判断某一物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要以此物体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左、右手来确定位置 D、左、右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在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左(右)边”或“谁的左(右)边是谁” E、确定左、右位置要看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当图中人物和观察者面对面时,他们的左、右方向和观察者正好相反 6知识点三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 各数的基数含义(掌握) 数量是 1-5 的事物都可以用 1-5 各数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掌握) A、1-5 各数的排列顺序是 1、2、3、4、5 从前往后数:1 的后面是 2,2 的后面是 3,3 的后面是 4,4 的后面是 5从小到大) 从后往前数:5 的前面是 4,4 的前面是 3,3 的前面是 2,2 的前面是 1从大到小) B、判断一个数的前、后位置各是什么数时,可以根据数数时,先数谁,后数谁,先数的数在前面,后数的数在后面 C、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就是指这个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3、1-5 各数的写法(掌握) 4、比大小(掌握运用) A、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表示当两个数相等时用“=”表示;当两个数不相等时,用“>”或“<”表示 B、填“>”或“<”时,要记住开口总是对准大数 5、第几(掌握) A、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B、“第几”指的是总数中的某一个 6、4 的组成(掌握) 7、5 的组成(掌握) 8、加法的含义(理解) A、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B、计算 5 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9、减法的含义(理解) A、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B、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家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10、认识 0(掌握) A、0 和 1、2 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就用 0 来表示 B、0 可以表示起点 11、0 的计算(1) 同数相减(掌握)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 0 12、0 的计算(2) 一个数加、减 0(掌握) 任何数与 0 相加或相减,都得这个数 知识点四 认识图形 1、 认识立体图形,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A、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球:圆圆的,很光滑 B、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拼摆,深化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 A、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B、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较稳定,球和横放的圆柱易滚动 知识点五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 认识 6、7(认识) 数量是 6 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 7 的事物用“7”表示2、6 和 7 的数序(理解) 3、比较 5、6、7 的大小(掌握) A、利用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B、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4、6、7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理解) “几”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几”表示事物所在的顺序和位置 5、6、7 的书写方法(掌握) 6 和 7 都是一笔写成的,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
6、6、7 的组成(掌握) A、6 的组成有 5 种,7 的组成有 6 种 B、在记忆数的组成时,可以由一组组成想到另外一组组成7、6 的加减法(一图两式)(掌握) A、根据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可以根据图意从左往又加,也可以从右往左加, 即交换加号两边的数的前后位置,得数不变 B、根据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可以用总数减左边的数得到右边的数,也可以用总数减右边的数得到左边的数 8、6、7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一图四式掌握) A、根据一幅图中的两部分内容,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称为一图四式 B、根据 6 和 7 的分与合可以直接计算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7 减几、6 减几的减法,也可以利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出减法的得数 C、根据一幅图写四道算式的方法: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中加数的位置前后调换,得数不变;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减法就是用加法中的得数分别减其中的一个数,得另一个数 9、用大括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 A、如果“?”在 “ ”的下面,求的是总数,表示把“ ”中的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B、如果“?”在“ ”上面的一侧,求的是一部分,表示用下面的总数减去上面已知的那部分,用减法计算 10、认识 8、9(认识) 数量是 8 的事物用数“8”表示,数量是 9 的事物用数“9”表示 11、8 和 9 的数序(掌握) 9 以内的数的排列顺序:0、1、2、3、4、5、6、7、8、9. 12、比较 9 以内数的大小(掌握) 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1) 可以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是大于前面的数 (2) 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13、区别 8、9 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掌握) 8、9 表示事物的数量是多少,第 8、第 9 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顺序 14、8、9 的书写(掌握) 8 和 9 都是一笔写成的,书写时要注意运笔的方向 15 、8、9 的组成(掌握) A、8 的组成有 7 种,9 的组成有 8 种。
B、用每次移动一个的方法,把 8 和 9 有序地分成两部分,可以得出 8 和 9 的组成;也可以由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从中得出 8 和 9 的组成 16、8 和 9 的加减法掌握) 8 和 9 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看图数出结果; (2) 利用 8 和 9 的组成计算; (3) 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17、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的解法(掌握) 解决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时,不仅要看文字呈现的已知条件,还要找出图画中隐含的已知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相应的条件提出并解决问题 18、认识 10(认识) 数量是 10 的事物用“10”表示,10 是由“1”和“0”组成的两位数 19、理解 10 的数序及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理解掌握) 10 以内数(包括 10)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是 0、1、2、3、4、5、6、7、8、9、10; 从大到小依次是 10、9、8、7、6、5、4、3、2、1、0. 20、10 的组成(掌握) 10 的组成,只需记住 5 组,另外几组交换两数位置即可。
21、10 的加减法(掌握) 计算得数是 10 的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计算;计算 10 减几的减法时,除了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外,还可以根据相对应的加法算式计算,即想加算减法 22、连加(掌握) A、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就是连加 B、计算连加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23、连减(掌握) A、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减就是连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