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

上传人:AZ****01 文档编号:324061293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PPTX 页数:10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税收学教学课件U4(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税收学第第四四章章 货物和劳务税货物和劳务税本章目 录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第二节 增值税第三节 消费税第四节 其他货物和劳务税第五节 关税 本章学习目标u了解货物与劳务税的概念、特点、类型、经济效应以及发展沿革u掌握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等相关规定u理解出口货物和劳务的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及减免规定u了解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等相关规定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一、货物和劳务税概念与特点(一)货物和劳务税概念u货物和劳务税是指以货物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收对象的税种总称,又称为流转税u货物税是对纳税人生产的相关货物(商品)课税;而劳务税是

2、对纳税人提供的各种劳务课税u货物和劳务课税环节一般是商品和劳务实现销售的环节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一、货物和劳务税概念与特点 (二)货物和劳务税特点u税收负担具有转嫁性税收负担具有转嫁性货物和劳务税的基本特征是税负可以转嫁,因此货物和劳务税又被称为间接税u税收负担具有累退性税收负担具有累退性货物和劳务税一般按照比例税率征收而使税收负担可能具有累退特点u税收征管具有便利性税收征管具有便利性面向生产厂商征收,税源集中便于征收管理;其计税依据是流转额,在核算和税款管理上比较方便u收入取得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收入取得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以货物和劳务的流转额作为计税依据,税收收入的取得与利润水平无关,能够

3、确保税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特特点点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二、货物和劳务税类型从四个方面对货物和劳务税进行分类描述税基核算方式税收与价格关系征收范围所涉税种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二、货物和劳务税类型(一)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来分价内税价外税价外税是价内税的对称、凡是商品价格中不包含应缴流转税税金,统称为价外税价内税是指税金构成商品价格一部分的税收存在形式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二、货物和劳务税类型(二)按照征收范围来分特别货物与劳务税一般货物与劳务税以所有货物和劳务(含应税行为)普遍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多环节征收,税率设置为基本税率、低税率以及零税率,计税方法相对稳定以某些特定货物和特定行为征收

4、的一种流转税,单一环节征收,平均税率水平较高且税负差异大,计税方法具有灵活性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课税效应课税效应商品市场 局部均衡分析消费者 局部均衡分析生产者 一般均衡分析(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货物与劳务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主要是指在不考虑政府支出的情况下对商品市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影响,所有这些影响构成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1、对商品市场、消费者的征税效应(1)对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征税的效应均衡产出、提高商品的均衡价格,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福利损失。税负在生产者和消

5、费者之间的分配以及征税带来的额外损失占收入的大小都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斜率,或者说取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敏感性。在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上,政府征收商品税后不仅会降低商品的均衡产出、提高商品的均衡价格,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福利损失。税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以及征税带来的额外损失占收入的大小都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斜率,或者说取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敏感性。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1、对商品市场、消费者的征税效应(1)对完全竞争商品市场的征税效应(1+)12212(1+)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

6、的微观经济效应1、对商品市场、消费者的征税效应(1)对完全竞争商品市场的征税效应(1+)12212(1+)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1、对商品市场、消费者的征税效应(1)对完全竞争商品市场的征税效应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2、对非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的征税效应 在一个卖方完全垄断的商品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厂商每出售一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收益等于商品的价格,所以平均收益曲线与商品需求曲线重合。根据生产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了厂商会选择商品产量,并通过平均收益曲线制定商品的价格。第一

7、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2、对非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的征税效应 假定政府开始对垄断厂商征收税率为t的从价商品税。此时生产者的价格在税收下会有所下降。生产者的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均会向下平移1-t的比例。此时在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驱使下,新的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交点决定了商品的供给量会下降,加上平均收益曲线也是向下方倾斜,所以新的价格反而有所增加。这就表明商品价格的上升中有部分税负更多地由消费者承担。这种税负由买卖双方分担的比例更多地是由厂商的供给弹性决定的。如果厂商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越陡峭,则税负转嫁给消费者一方也就越多。第一节 货物和

8、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2、对非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的征税效应 而垄断竞争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则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间,许多生产具有一定异质性商品的厂商或是若干个人垄断厂商共同面对整个商品市场。此时除了上述存在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税负转嫁之外,还会有厂商之间行为博弈的情形。比如垄断竞争市场中某一个厂商因为征税而提高价格之后所减少的销售量会小于完全竞争下的销售量,这是因为厂商之间商品是具有部分异质特征的替代品。即使某商品价格提高,该商品的消费者并不会完全转为消费其他替代品。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

9、 假定消费者有一定的固定收入,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消费两种正常商品。若政府对其中某一商品征收商品税则会提高其商品价格。考虑到另一商品的价格未发生改变,征税促使消费者改变在这两种商品之间消费水平。被税商品价格的提高会带来两种影响:一种是降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均会减少,这是税收的收入效应;另一种是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时,改变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使得消费者购买更多的相对价格较为便宜的商品,减少购买相对价格较贵的商品,这是税收的替代效应。所以征税的总效应是激励消费者增加对未被征税商品的消费、减少对被征税商品的消费。3、消费者与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

10、务课税效应(一)货物与劳务税的微观经济效应 3、对消费者征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征收商品税除了会使得消费者改变消费结构之外,还会给消费者带来福利变动。以等价变换(Equivalent Variation)为例,在保持相对价格不变时消费者愿意支付一定的货币量,但这其中只有一部分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获得,而另一部分则成为福利的净损失。补偿变换(Compensation Variation)的分析与上述替代弹性分析类似,如果想对比两种分析方法关于福利上的差异则需要进一步绘制被税商品的价格消费图,具体分析过程不在此处详述。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二)货物与劳务税的宏观经济效应货

11、物与劳务税对宏观经济主体的影响,主要是指在不考虑政府支出的情况下,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生产要素供需关系、价格变动及其征税的税收归宿对生产者的不同影响,所有这些影响构成货物与劳务税的宏观经济效应。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劳动劳动吸收资本资本剩余,价格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二)货物与劳务税的宏观经济效应 假定商品市场只有两种商品A和B,对应两个厂商X和Y,以及两类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虽然政府可以有多种征税方式,比如对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类要素征税,但考虑不同税收组合间可能存在税收等价关系(tax-equivalence relations),所以下面的仅分析对某一种商品征税的情

12、形。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劳动劳动吸收资本资本剩余,价格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二)货物与劳务税的宏观经济效应 对商品A征税会使其相对价格上升,消费者用商品B替代A。结果市场中A的生产下降,B的生产量增加。这使得部分资本和劳动会从厂商X流向厂商Y。由于两个厂商的资本劳动投入比率存在差异,要使厂商Y能够有效吸收来自厂商X的剩余生产要素,那么整个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劳动的相对价格就必须发生改变。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劳动劳动吸收资本资本剩余,价格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二)货物与劳务税的宏观经济效应 假定生产商品A的厂商X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厂商Y属于劳动密集型

13、的行业。此时厂商Y在增加生产B的过程中显然要大力投入劳动力,但投入的资本则相对较少。即两种要素在厂商之间流动的结果就是转移了大部分劳动力而剩余大部分资本。所以要使厂商Y有效吸纳市场中的剩余资本,就必须降低资本的相对价格。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劳动劳动吸收资本资本剩余,价格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二)货物与劳务税的宏观经济效应 在新的均衡状态下要素市场中的资本价格都会下降。一般化来看,对某一类型厂商的商品征税会导致该类厂商密集投入的要素相对价格下降,这是征税传导的结果。当然,如果是对劳动密集型的厂商征税,情况就会相反。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劳动劳动吸收资本资本剩余,价格第一节 货物和

14、劳务税概述三、货物与劳务课税效应(二)货物与劳务税的宏观经济效应 想进一步获得定量的结论则需要更多信息。比如商品的消费弹性。如果商品A的需求弹性大,征税导致A的需求量下降就多,要素从厂商X流向Y就明显,资本相对价格下降幅度也就必须大。再比如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程度,如果资本和劳动之间替代关系弱,则会压低厂商Y的资本投入量,资本相对价格会更进一步下降。从社会整体福利的角度看,征税必然会使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所以整体看,征税会给偏爱消费A的资本性收入者带来两方面损失,相反却给偏爱商品B的劳动者带来两方面收益。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四、我国货物和劳务税发展沿革(一)19491958年开征货

15、物税时期货物税是指1958年试行工商统一税前,我国对税法列举的货物从价计征的一种税。新中国成立前,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和各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就曾分别征收过货物税。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实施了全国统一的货物税暂行条例。征税货物按种类划分为烟、酒、鞭炮及迷信品、化妆品、饮食品、纤维皮毛用品、工业品、矿产品和竹木等,共计8大类、38项、358个税目。由应税货物的产制人和运销人于货物出厂或移送加工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环节纳税。国外输入的应税货物,由进口商在进口环节缴纳关税时一并缴纳货物税。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四、我国货物和劳务税发展沿革(二)19581973年开征工商统一税时期工商统一

16、税是1958年税制改革时设置的税种。它是由原有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和印花税简化合并而成。国务院颁发1958年9月13日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及财政部实施细则,工商统一税的纳税人是一切从事工业品生产、农产品采购、外贸进口、商业零售、交通运输和服务性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工商统一税的征税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对产品征税,又包括对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行业征税。工商统一税从1958年试行,至1973年,除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仍继续执行外,对其他企业废止执行。第一节 货物和劳务税概述四、我国货物和劳务税发展沿革(三)19731984年开征工商税时期工商税是指对一切从事工商、外贸进口和服务行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产品销售收入或业务收入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于1973年税制改革时,由原工商统一税及其附加、对工商企业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盐税等简并而来。1971年8月,财政部召开全国税制改革座谈会,在总结各地试行“行业税”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税条例(草案),次年3月报经国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