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求乐,品尝人生阳蓉文题呈现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苦瓜之苦,苦到极致人尽皆知,但苦瓜之苦不传他物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若,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 章,自拟文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作指导将“苦”预测为热点考题,有如下原因:①切合时代的需要现在的 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青少年大多在蜜罐里长大,没有体验过生活 的艰辛,没有感受过人生的苦楚,往往吃不了苦,经不住挫折,一旦 在生活中遇到“风雨”就只想躲时代需要挫折教育,需要艰苦教育, 需要体验人生中的各种苦②贴近学生的生活苦”,只是学生本 人经历得少,但是身边的人,包括亲人朋友或者老师,特别是上了年 纪的人,肯定有人经历过“苦”,只要去挖掘,不缺这方面的素材 ③折射人的精神品质苦”虽然有时会有外在的表现,但更多的是 磨砺人的意志和精神,这也要求同学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苦” 的核心,体现当代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那么,怎样来 写这篇文章呢?第一,读材料,抓关键这则材料的理解难度不大,屈大均的一段话, 由“苦瓜”引出对人生的思考,其中“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 这一句,是关键。
谁说的,不重要,说的是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从材料中找出“共性”的点,“自苦不以苦人"就是这则材料所展现 的共性 第二,明主旨,巧拟题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这一句是 文章的主题,可由此派生出其他的说法,如“以苦为乐” “苦中求 乐” “吃苦是福” “苦味自己受,福让别人享”等,也可以进一步分 析:自苦不以苦人,包藏着君子的哪些“德”呢?坚毅、宽厚、担当、 乐观……这些词应该是“德"的具体体现主旨明确了,拟题也就容 易多了,可拟如下题目:“苦不传人” “自苦是一种修养”“苦己与 苦他”等第三,定文体,思写法一般来讲,材料作文的文体在记叙文和议论 文这两种里选择如果选择记叙文,可以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为主人 公,抒写主人公所经历的“苦"与怎样“苦在心里,苦在自己”的故 事;如果选择议论文,首先需明确中心论点,然后设置分论点,并以 事实和道理分别进行论证,最终得出结论如以“自苦是一种修养” 为题,中心论点就是文题“自苦是一种修养",设置三个分论点一一 自苦是一种坚毅,自苦是一种宽厚,自苦是一种担当,结论:我们要 学会自苦,在自苦中成就自我佳作展示一苦不传人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1913班李文祺生命不是一篇文章,不可能不接受平淡,只接受精彩。
生命也不是一 次彩排,没有第二次重来的机会,它是一个完整的有着酸甜苦辣各种 滋味的过程在人生路上,总有人能够像苦瓜一样,做到苦不传人 大凡吃过苦瓜的人都知道,你光吃苦瓜肯定是苦的,如果与其他菜一 起炒,其他菜却不会被“传染",也就是说,苦瓜的苦,只苦自身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像苦瓜一样的人妈妈的第一苦,是辛苦她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早上 六点多还要起来做早饭,一日三餐加上洗衣服、洗碗什么的家务活都 是她来做,即使我和姐姐放假在家,妈妈轻易也不让我们插手,只是 让我们花心思好好读书有时候,我觉得妈妈就是个女超人她的身 体不是很好,却很少去看医生,总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平时,她从 不多说话,只闷声干活,如果我和姐姐都在家,她还得考虑我和姐姐 的口味不同,餐食和零食都要准备两份,就等于工作量又加了一倍 记得有一次,她着急为我俩做饭,冒着雨从工作的地方回来,全身都 被淋湿了她快速换完衣服,头发也不吹干,二话不说就开始做饭了忙碌了个把小时,才把饭菜做好趁着我和姐姐吃饭的时候,她才停 下来歇口气,瞧着我们吃得蛮香,她欣慰地笑了,仿佛忘记了自己的 疲劳妈妈的第二苦,就是思念苦爸爸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都难得回来一 趟,她对爸爸的思念,一天比一天深。
可是,妈妈一直把这份思念藏 在心底,与爸爸打的时候,她总是说,不要挂念家里,家里一切 都好无论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还是在我和姐姐面前,妈妈一直都是 以微笑的面容出现,不让我们看到她内心的苦楚妈妈就是像苦瓜一样的人,她只会将苦放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自己默 默忍受,绝不会把苦展现在我们面前,她让我们感受到的永远是积极 阳光的一面!我的妈妈就像一个苦瓜,苦不传人点评本文小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以抒情的笔调展开议论,并就“苦瓜" 的特色进行分析,引出下文“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像苦瓜一样的人" 然后,分两个部分叙说妈妈的苦,一是劳作之苦,二是思念之苦,用“她只会将苦放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自己默默忍受,绝不会把苦展现 在我们面前",归纳出妈妈像苦瓜的特点文章情感真挚,情深意长 佳作展示二苦不傅人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1913班袁阳奕我家有个邻居老头儿,因名字里有个“玉”字,人称“玉老头儿", 八十多岁了,大多时候,孤苦伶仃,是个苦人劳作的艰辛,全刻在他的手上,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 道口子,手心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人生的沧桑,全刻在他的脸上, 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划下了 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内心的坚毅,全刻在他那只独眼里,一只眼睛虽说空洞无光,另一只 眼睛却依旧有神,尽管眼角布满了密密的鱼尾纹。
玉老头儿的苦,早就受够了的年轻时,成过家,有孩子,可老伴常 年患病,去世早,走时只有三十多岁,孩子还没有长大;工作时,为 了排除哑炮,出了意外,哑炮炸响,满脸血肉模糊,一颗碎石射进眼 里,一只眼睛失明了也许是因为孩子,也许是因为一只眼失明,他 没有再成家后来孩子长大了,成了家,玉老头儿有了孙儿,本该享福了,可苦依 然伴随着老人儿媳妇四十岁那年因病去世,家里再次没有了女人 没有了媳妇的儿子,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没有啥能够拴住他的心孙 儿长大了,也飞了,年轻人的心思,谁也猜不透从此,老人就完全成了留守的孤寡老人,独自留守家园,一个人吃饱 全家不饿谁都知道老人的苦,可谁也没有听他唠叨过内心的苦,不管是在邻里 乡亲面前,还是在儿孙面前他内心的苦哇,甚至没有对与他相依为 命的那条叫阿黄的狗说过说起老人的狗,那还是十年前他捡的一条小狗,刚捡回来时,毛又脏 又乱,灰不溜秋的,不成狗样,直到喂养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它挺乖 巧的它长着一身金黄色的毛,摸着非常舒服,像是摸着柔软的棉花 一样狗,是认主人的,谁对它好,它心里明白从那以后,小黄狗再没有 离开过老人,没有离开过老人的家老人去地里种花生,狗跟着;老 人去山里砍柴,狗跟着;老人去吃宴席,狗跟着;老人去赶集,狗也 跟着……也许,在老人的心里,有了这条通人性的狗相伴,所有的苦 也都渐渐淡化了。
其实,明白人都清楚,老人是个智者生活的苦,对别人说,除了徒 增自己与别人的烦恼,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谁也无法为他分担,倒 不如微笑一下,或者打几个哈哈这人世间的苦哇,你如果不把它当 作苦,也就不是苦啦如今,老人的身体也一天不比一天了有时,他会抚摩着阿黄,嘴里 念念有词,像是与阿黄聊天,又像是自言自语,到底说了些什么,谁 也不知道也许,老人口里念叨的还是阿黄,一旦自己“走” 了,倒 是从此再也没有了苦,享福去了可阿黄怎么办?或许,会遇上一位 新的好主人吧点评 小作者理解材料到位,首先用大量的篇幅写玉老头儿的苦一一丧偶之 苦,独眼之苦,孤独之苦;其次,展现玉老头儿是怎么“苦不传人" 的,把苦埋在心底,不对邻里亲朋说,不对儿孙说,甚至不对相依为 命的阿黄说;第三,阿黄在文章里出现,并用了一定的笔墨,是作者 有意而精心的设计,阿黄既加深了玉老头儿的孤寡之苦,也突出了文 章苦不传人这一主旨;结尾处,富有艺术特色,玉老头儿的自言自语留给读者诸多的思考与回味,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o 58737881-A03F-4216-BA43-F33FD6930F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