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学》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323715604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学》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教育学》作业考核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期末考试答题纸成绩: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2.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C )。A自主学习B他主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3.下列关于经验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课程强调和突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在课程中的体验。B课程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的。C课程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D课程是以学习者实践活动的形式实施

2、的。4.下列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不正确的是( C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学校发展的经营者D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5.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这种研究属于( D )A理论研究B行动研究C课堂人种志研究D个案研究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CDCBDCB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对错对对错对错错错对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计60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备课。答:(一)、教学目标明晰在教学过程中,

3、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教师明确地了解,否则在课堂的预设中就会出现偏差,形成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孙剑蓉的阐述让人记忆深刻:要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把握整体目标和各年段的目标,教学低段时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备课就能做到注意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各地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及各单元的目标)看作几个不同的“面”,那每篇课文的备课就成无数的“点”。备课时的“点面结合”

4、。就能达到实用、高效。无论哪种方式备课,必须钻研教材作为前提。(二)、学生学情的把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教材的有效利用教材是智慧的结晶。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进行设计。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四)、资源的有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课外资源等都是教师上课前进行的准备。(五)、预设方法的审视备目标明确要做什么。备核心环节明确要怎样做。备练习精讲精练。备板书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清楚呈现出来。备变化对生成性问题有一定的预测。2.结合实际论述教学的基本原则。答:一、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

5、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二、启发性原则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三、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6、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四、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五、因材施教原则 中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

7、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贯彻这一原则,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只有让学生把知识的讲授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把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才

8、能解决好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动脑与动手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学要联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进而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八、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3.结合实际论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9、。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1、共享性原则: 有形资源、无形资源。2、经济性原则: 1)开支的经济性2时间的经济性3)空间的经济性4)学习的经济性。3、实效性原则。4、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学期末考试A卷注意:全卷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

10、功能D人口功能2.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C )。A自主学习B他主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3.下列关于经验课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课程强调和突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在课程中的体验。B课程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的。C课程注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D课程是以学习者实践活动的形式实施的。4.下列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不正确的是( C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学校发展的经营者D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5.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

11、理。这种研究属于( D )A理论研究B行动研究C课堂人种志研究D个案研究6.有学者认为:课程即学科,强调受教育课程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课程应该分科开设。这种课程观属于( C )A.课程即经验 B.课程即活动 C.课程即知识 D.课程即计划7.运用文化人类学的人种志研究方法对课堂中的群体进行研究,试图最真实自然地揭示这一文化群体中人们的行为方式、意义、价值、观点和动机等。这种研究属于( B )A行动研究B课堂人种志研究C理论研究D个案研究8.在教育目标的层次体系中,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属于( D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9.下面不属于教师的权利

12、的是( C )A教育教学权B科学研究权C外交豁免权D报酬待遇权10.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级理论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属于( B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二、判断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对 )2.遗传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错 )3.新手教师处理问题时,刻板地依赖特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 对 )4.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

13、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对 )5.“ 认识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确证、生成和发展。( 错 )6.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对 )7.放任型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懒惰的品行和懦弱、自卑的性格。( 错 )8.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错 )9.新课程的课程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师开发走向专家研制,由学生经验走向学科内容。( 错 )10.日常性评价以隐性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的各种活动之中,所以被称为教育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 对 )三、论述

14、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计60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备课。答:(一)、教学目标明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教师明确地了解,否则在课堂的预设中就会出现偏差,形成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孙剑蓉的阐述让人记忆深刻:要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把握整体目标和各年段的目标,教学低段时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备课就能做到注意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各地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及各单元的目标)看作几个不同的“面”,那每篇课文的备课就成无数的“点”。备课时的“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无论哪种方式备课,必须钻研教材作为前提。(二)、学生学情的把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教材的有效利用教材是智慧的结晶。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进行设计。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四)、资源的有效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