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323715589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022年8月课程考试《运动训练学》作业考核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运动训练学试卷(A)姓名: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1运动技术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起着( A )。 A、决定性作用 B、主导作用 C、重要作用 D、不重要2体能对于短距离跑、游泳等速度类项群运动员来说,起着( C )的作用。 A、重要 B、较重要 C、决定性 D、基础性3按照周期学说的基本理论,一个大周期包括一个准备时期,一个比赛时期及一个恢复时期,也就是一个( B )的完整过程。A、竞技状态保持和消退 B、竞技状态形成、保持和消退 C、竞技状态准备、比赛和恢复 D、竞技状态形成和消退4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称为( C

2、 )。A、灵敏素质 B、反应素质 C、柔韧素质 D、灵敏素质5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是( )。 A、可靠性和合理性 B、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CCBDADB1运动技术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起着( )。 A、决定性作用 B、主导作用 C、重要作用 D、不重要2体能对于短距离跑、游泳等速度类项群运动员来说,起着( )的作用。 A、重要 B、较重要 C、决定性 D、基础性3按照周期学说的基本理论,一个大周期包括一个准备时期,一个比赛时期及一个恢复时期

3、,也就是一个( )的完整过程。A、竞技状态保持和消退 B、竞技状态形成、保持和消退 C、竞技状态准备、比赛和恢复 D、竞技状态形成和消退4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称为( )。A、灵敏素质 B、反应素质 C、柔韧素质 D、灵敏素质5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是( )。 A、可靠性和合理性 B、系统性和科学性 C、经济性和实效性 D、科学性和实效性6比赛时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徒手或持器械击球的竞技项目称为( )。A、格斗对抗项目 B、隔网对抗项目 C、竞赛对抗 D、竞赛行为 7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 )。A、基本作用 B、

4、重要目标 C、基本过程 D、重要前提8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称为( )。 A、力量素质 B、耐力素质 C、速度素质 D、灵敏素质9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 )。A、技术减难法 B、战术加难法 C、模拟训练法 D、比赛训练法10运动员在身体训练课中常常会进行两种以上运动素质训练,一般来说,快速力量练习应安排在课的( )进行,以保证取得理想的效果。A、后半部分 B、前半部分 C、中间 D、结束部分二、词语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1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

5、的体育活动。运动下列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2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 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3竞技战术: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4适宜负荷原则: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 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5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

6、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三、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答:(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2 简述运动员现实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答: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一)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运动员处

7、于一种什么状态,决定其总体竞技能力状况的各个因素的发展水平如何,运动员的发育状况如何,导致这一状态的成因又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对训练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监测评价通过科学的诊断,可以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掌握训练过程的进展情况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状况,从而对训练指标的制定、训练周期的划分、阶段任务的确定、训练方法的选择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否适宜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训练过程中的状态诊断与检查评定这两个环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诊断,可以发现训练过程中不同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判定现实状态的离差大小,进而为运动训练过程实施

8、有效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据此调整训练指标,修订训练计划,加强训练组织,以求实现运动训练过程的最佳化,最终完成实现状态目标的任务。可以说,没有科学的诊断,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是不可能实现的。(二)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3 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及其特点。答: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任意两次(组)练习之间,有严格的间歇时间规定,使练习者在间歇时得到必要的休息和恢复,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二)间歇练习法的特点(1)严格规定两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如2分钟或心率恢复到100 次/分钟,以控制下一

9、次(组)练习开始时机体恢复的程度。它与重复练习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重复练习的间歇时间是根据练习者的主观感受确定的,一般在练习者自己感到身体基本恢复时才开始第二次(组)练习。(2)练习者的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就继续进行下一次(组)练习。一般在确定间歇时间时,以练习者心率的恢复状况作为评定指标来确保间歇时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如果以健身为主要目的,那么间歇期心率恢复水平大体上控制在高于安静时心率的30%,低于120次/分。例如,体育健身者如果安静时心率一般为70次/分,间歇期间心率恢复到90100次/分可进行下一次练习。但在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的竞技训练中,间歇期间心率大多数恢复到120140次/分时

10、就进行第二次(组)的训练,以较大强度提高运动员呼吸与心血管机能。(3)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和练习效果,特别是心肺功能和一般耐力。4 简述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训练内容与负荷特点。答:(1)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以获得竞技能力的提高。基本周分为加强度周和加量周,还可以特殊组织不同特点的强化周。在全年训练中基本周是采用最多的周型,在准备期、比赛期赛前阶段、赛间阶段等 (2)训练负荷的不断加大是基本周的主要特点。途径有 3 条 增加负荷量-同时强度保持不变或相应下降 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相应地减少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累加效应给机体更深

11、刺激 (3)训练内容的结构特点 决定周训练内容的主要依据是: 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将不同训练内容列入计划中 根据不同负荷机体的反应及恢复状况,将不同训练内容如何组织在一起5 简述战术训练常用的方法。答: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一)直观法 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对练习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二)语言法 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运动员借助语词明确技术动作概念,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

12、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其优点在于一开始就使运动员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不致影响动作的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分解法是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各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减少运动员开始学习的困难,在掌握了完整技术动作中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后,再进行完整练习,从而提高学习 的效率,增强掌握动作的信心。 三、想象法与表象法 (一)想象法 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表象法 又称念动法。指运动员在头脑中

13、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通过多次动作表象,提高运动员的表象再现及表象记忆能力;可以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于正确的技术要求,越来越提高心理稳定性,从而促进技术的掌握。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减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加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四、综合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在一周的训练中要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答:在一次训练后,人体有些系统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产生中度的或轻度的疲劳。各个系统的恢复过程也呈现出异时性的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周中的交替不同训练

14、日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与运动,在各种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参与工作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第二,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第三,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或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第四,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予不同的心理负荷。 第五,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况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的要求就不同。 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的产生。2为什么有些运动员其某项竞技能力的发展并非突出,但他(她)们仍可获世界冠军,请运用运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举例说明。答:这种现象说明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即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上。以体操运动员为例,由于运动员自身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几乎所有体操世界冠军竞技能力结构中都有明显的优势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