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23633656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西贺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选择题,24分) 一、积累与运用。(1-6题,每小题2分,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淀,爱莲湖的湖水明jng()如镜。湖边一片嫩嫩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绿油油的惹人怜爱。但湖边也还覆()盖着枯黄的杂草,扒开shui()草枯叶,发现小草已经钻出地表,向上探出头来。春天,万物复苏,生命鲜活明媚起来,湖边那一排排稀稀疏疏的杨柳也开始有了绿意。湖面水波粼粼,犹如一颗耀眼的珍珠,镶嵌在一片浩浩汤汤的土地上。 1、下列给文段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净ynf哀B.静ynf衰C.净rnf衰D.静rnf哀

2、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万物复苏B.稀稀疏疏C.水波粼粼D.浩浩汤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在全市开展“法治进校园,培苗护成长”活动,使我市青少年法治意识得以提升。 B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一些网店里,有的儿童厨具甚至月销量超过4万件左右。 C5月27日,“强国复兴有我”广西校园课本剧优秀作品展演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活动。 D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不可少的。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立夏有三候,初候_;二候_;三候_。这

3、个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蚯蚓出王瓜生蝼蝈鸣 ABCD 5、下面依序填入横线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回头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A、,:。B,。:! C、。:!D,:。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赋”“比”“兴”。 B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律诗。

4、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C初中阶段,我们集中学习了古代经典长篇小说节选的精彩片段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其作者分别为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和曹雪芹。 D沁园春雪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二、现代文阅读(一)(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朱定真 2022年5月5日,立夏。 说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这一天,常常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

5、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夏”? 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面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顾名思义,“立夏”之后,春天结束

6、,夏天开始。自此,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至今,二十四节气仍对现代气候学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夏季6个节气跨越3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进行作息,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比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南方江河水满;芒种节气时,我国南

7、方主汛期已经开始,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即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终结,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是华北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时段,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对夏季的气候,各地需适时开展防汛备汛等相关工作,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

8、美。(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5日) 7、下列对本文说明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夏”的由来。 B.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C.影响立夏的因素。 D.主要介绍了“立夏”的形成及夏季6个节气的气候规律。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立夏”其实还没有进入夏天,因为各地气温不一样。 B.立夏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 C.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 D.夏季有6个节气,人们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进行作息,固堤防洪,安排农事。 9、下列对

9、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段中加点的词“少许”不能删去,因为“少许”一词表明了“差距”的程度不大,如果删去“少许”一词,“差距”的大小就不清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题2分,共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10、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消:消失。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C.但少闲

11、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 D.而卒莫消长也长:增长。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江上之清风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B.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 C.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壁美好的景色之中

12、,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请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4、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启示。(3分) (二)古诗词鉴赏。(4分) 15、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的典故,表达的感情。(2分)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13、悬“这两句诗的妙处。(2分) 四、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6、按要求填空。 (1),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3)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其一) (4)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5)经典诗文中,胸怀“国之大者“的精神气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也滋养着我们。读岳阳楼记,我们从“,”中感受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济世情怀;读行路难(其一),我们从“,”中感受到李白乘风破浪、云帆渡海,一往无前的精神;读过零丁洋,我们从“,”中感受到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爱国忠心。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谱写的一曲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五、综合性学习(10分) 17、名著阅读。(5分) (1)请将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填充完整。(2分)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表格左边的回目出自小说 。“青面兽”是小说中 (人名)的号。(2)请你选择一部经典名著推荐给同学们,并拟写推荐语。(3) 18、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