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定稿)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323596156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定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我爱这土地: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引导学生把握诗歌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3.能引导学生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试着进行诗歌创作。:1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握诗歌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一课时: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关于土地,端木蕻良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故乡的土壤是香的。我想唯有对土地家园深深眷恋的人,才会有如此敏锐的嗅觉,闻到泥土的芬芳。 无独有偶,诗人艾青也曾这样向土地表白:我爱这土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感受那炽热深沉

2、的情怀。二、新知认知-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最初试验并倡导新体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体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诗歌流派主要有“新月派” “七月派”“九叶诗派” “朦胧派”等。三、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主要

3、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2.写作背景。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人诗歌特色的两个意象。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另一方面,作为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

4、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3.字词检查。(1)订正字音嘶哑(s) 腐烂(f) 撕裂(s) 喉咙(hu) 吹刮(gu) 汹涌 (yng)(2) 词语释义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激怒:停止、停息。温柔:温和柔顺。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四、朗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标上重读音节。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痛苦)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

5、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柔和)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低缓、沉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深沉)【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2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深沉。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明确: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

6、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4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五、整体感知1.读完本诗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爱国情2.概括每节诗歌的内容。明确:第1节:鸟儿生死眷念土地;第2节:“我”对土地深沉的爱六、内容赏析(一) 学习诗歌第一节1.诗人是以什么形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的?教师:给学生补充什么是“意象”,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和理解诗歌的意象。意象: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

7、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教师:下面这两句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作者借这个意象表达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明确:鸟是诗人的象征,诗人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诗歌意象。(出示课件)3.诗中的鸟儿歌唱了什么?找一找有哪些意象。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4.读这些意象前的修饰语,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回答本题,要结合这首诗的整体内容、诗歌背景来理解;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分析归纳抢答。小组抢答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祖国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铁蹄的摧残、肆虐。小组抢答2: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表现出人民内心的悲

8、愤和对敌人暴行的抗争。小组抢答3: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表达了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5.结合时代特征,说说你从中体会到这些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教师:本诗的意象是这课学习的重点,我们要理解体会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要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去理解。同学们可以抢答。同学1抢答:土地象征着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同学2抢答: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如河流一般汹涌奔流。同学3抢答:风象征着人民对侵略者暴行发出的怒吼。同学4抢答:黎明象征着胜利的曙光、光明。6.教师小结。(出示课件)7.品读类文。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思考

9、:(1)哪句诗最触动你?为什么?(2)既是“类文”,有何相同点?(二)学习诗歌第二节 同学们,饱含感情地齐声朗读第二节诗,我们学习这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 为什么第二节揭示全诗的主旨?明确: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2.这两句诗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这“泪水”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明确:这一节诗没有采用象征手法。诗人运用了设问,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诗人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热爱之情;我们的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尽磨难

10、,越来越强大;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她,为她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3.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教师:同学们,我们回答本题,要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回答。明确: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鸟对土地的眷念。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便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小结: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真挚地热爱。4.通过前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这只鸟是什么形象?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全身

11、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全中国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七、合作探究1.再读诗歌,思考诗中“鸟”对“这土地”的爱恋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活着,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从“鸟”的歌唱中,你能体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哀痛;仇恨;谴责;抗争;赞颂;向往;渴望;憧憬。3.活动:请你根据诗歌意象设计一幅画。注意画面的布局和明暗色调。提示:“土地”在画面中是主体地位;“河流”流淌在“土地”上; “风”吹刮在“土地”上空;“黎明”画成远景。应是整体画面中的一抹暖色;“鸟”,位

12、置应该比较明显突出。画面整体的色调应该是灰暗的冷色调。八、主题思想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他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九、艺术特色使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具体形象,如“鸟”“土地”“河流”“风”“黎明”都具有象征意义,而各个意象前所加的修饰语又强化了象征的作用,抒发出了缠绵而深沉的爱国之情。比赋结合。第一节以鸟自比,铺陈描绘;第二节直抒胸臆,质朴遒劲。感情不断强化,风格悲愤沉郁。十、拓展延伸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请你帮诗人代笔。示例: 假如我

13、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地歌唱:这被壮丽山河拥簇的土地,这哺育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这在世界上步步崛起的雄狮,和那每天来自大地上希望的曙光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流露出怀恋?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十一、本课小结同学们,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养育了我们,不管何时,我们感恩她、守护她,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我爱这土地。 再读我爱这土地,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表达我们心中对土地的热爱!十二、随堂练习1.给下面划线的字词注音。嘶哑( ) 悲愤( ) 汹涌( ) 腐烂( ) 黎明( )2.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

14、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 3.下列诗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B.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C.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坏)D.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刺激使发怒)4.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案: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 第一节蓄势。 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5.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答案: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个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情意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十三、作业布置1.为你设计的插画写解说词。2.录制你的我爱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