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练四十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323548549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练四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练四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练四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练四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练四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练四十1.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短篇小说()。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2.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2、”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3.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如起点甚卑,则易与世俗同流。现代一些老的艺术家,其起步多在三十年代之初,师承鲁迅现实主义之教,投身中国革命洪流,根底甚厚。其积累之经验,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A.学习的起点高的艺术家,可如鲁迅一样不与世俗同流B.学习起点高

3、,可以创造美,并可为后代言传身教C.一些老艺术家师承鲁迅,投身革命,可为后代师表D.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品格,也影响艺术造诣4.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动植物遗体很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B.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C.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D.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5.甲: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杀

4、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肯定大得多,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见解。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民众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最严厉的。对上述对话最恰当的评价是()。A.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B.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C.两人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D.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公务员考试在线答案解析1.D【解析】这段话并没有涉及到要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

5、排除A项; 所举的例子也不全是“重大主题”或“振奋人心的情节”,所以排除B项; 更没有任何理由说短篇小说作者就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所以只能选D项。2.C【解析】本题中苏轼认为贾谊“识不足”才造成他的悲剧,说明苏轼认为自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所以选项C说苏轼与贾谊同病相怜是与题意不符的,故选C项。3.B【解析】本段第一句说“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意思是学习起点高是能创造美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而选项B就犯了这个错误,把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4.A【解析】题干中说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最易被保存,但这并不代表生长在其他地方的动植物的遗体绝对不能被保存,B的推断没有根据;而快速掩埋只是动植物遗体被保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D也不对;C为无关选项,题干没有提到;故选A。5.A【解析】本段对话的重点是乙说的话,因为甲的话中包含了多重含义,而乙只抓住了其中一点,即认为终身监禁比死刑更严厉,也就是说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其它选项的意思在甲中可以找到,但是在乙中则没有,是不恰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