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概念剖析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323544930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政策概念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刑事政策概念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刑事政策概念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刑事政策概念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刑事政策概念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政策概念剖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事政策概念剖析【摘要】准确揭示刑事政策的概念与特征,对于制定与实施科学的刑事政策,发挥刑事政策在国家刑事法治中的指导性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刑事政策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主体的特定性;内容的多重性;目标的明确性;时空的有限性;措施和手段的合理性;政策的系统性。 刑事政策的概念是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正确界定刑事政策的概念,对于构筑科学的刑事政策理论体系、制定有效的刑事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界对刑事政策概念的纷争 刑事政策是一个外来词,它源于德语Kriminalpolitik,后从日本引入我国。学术界公认的“刑事政策”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学者费尔巴哈于1803

2、年在其所著的刑法教科书中提出的,后由亨克和李斯特等学者推而广之。国外关于刑事政策的定义主要有几种:费尔巴哈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是立法国家的智慧;德国学者李斯特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与社会据以组织反犯罪斗争的原则总和;德国刑法学家克兰斯洛德认为刑事政策是立法者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预防犯罪、保护公民自然权利的措施;日本刑法学家大谷实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机关通过预防犯罪,缓和犯罪被害人及社会一般人对于犯罪的愤慨从而实现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的一切措施政策,包括立法、司法及行政方面的对策。 我国学者关于刑事政策的代表性定义主要有:刑事政策是国家或社会团体对犯罪、犯罪者以

3、及犯罪诸现象,根据以镇压、压制或抑制和预防犯罪为目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有指导意义的活动或措施;刑事政策是运用刑法武器同犯罪斗争的策略、方法、原则,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工作的灵魂;刑事政策是国家、社会依据犯罪态势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诸多处遇手段以期有效地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目的的方略;刑事政策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根据我国国情和犯罪状况制定和运用的预防犯罪、惩罚犯罪以及改造犯罪人的各种刑事对策;刑事政策是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维护秩序、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制定、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 由此可见,中外学者对“刑事政策”一词的理解各不相同。大谷实根据

4、刑事政策概念内涵和外延上的差异,对刑事政策概念进行了归类。他认为有三种层面意义上的刑事政策定义:最广义的刑事政策是指国家有关犯罪的所有政策;狭义的刑事政策是国家机关通过预防犯罪、缓和犯罪被害人及社会一般人对于犯罪的愤慨,从而实现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的一切措施,包括立法、司法及行政方面的对策;最狭义的刑事政策是指对犯罪人及其有犯罪危险性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根据这个标准,费尔巴哈所使用的是最狭义的刑事政策概念,李斯特、安塞尔使用的是广义的刑事政策概念,其他学者一般都使用的是狭义的刑事政策概念。这种分类虽有助于我们认识刑事政策的复杂性,但仍不能对刑事政策概念进行准确的描述。 对刑事政策概念的分析 学

5、者对刑事政策概念的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刑事政策的主体是什么?刑事政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刑事政策追求的结果是什么?刑事政策选择的措施、对策是什么?刑事政策的属概念是什么?如若将刑事政策的主体限定为国家,显然就将刑事政策限定在了政策的制定方面,而将执行政策排除在外。事实上随着国家至上的一元格局向国家社会二元格局转变,国家的作用愈来愈弱,市民社会出于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急切需要参与对犯罪的控制与预防。而将国家与社会都包含在刑事政策的主体之中,就自然要考虑到刑事政策的执行。将刑事政策所针对的问题仅限于犯罪,则意味着与犯罪相关联的其他违法行为被排除在外了,而犯罪与违法是很难割裂开来的,只有

6、将犯罪与违法都作为刑事政策针对的问题,其抗制犯罪的结果才能有效。将刑事政策所追求的结果限定为打击犯罪,就说明刑事政策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单一的。而将刑事政策追求的结果限定为抗制或对犯罪的合理反应,那就意味着刑事政策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多元的。将刑事政策所确定的措施、对策限定为刑罚范围,便说明人们只相信刑罚是抗制犯罪的最有效手段,刑罚是刑事责任承担的唯一方式。而对刑事政策的措施、对策的选择不限于刑罚,还可以包括其他非刑罚方法,则反映了人们并不认为刑罚是抗制犯罪的唯一选择,符合刑法谦抑精神。将刑事政策限定为静态,那么刑事政策就只能是独立的、平面的,是政策本身。将刑事政策理解为动态的,刑事政策就表现为系统的

7、、运动的过程形态。将刑事政策纳入公共政策体系考虑,便不难发现以上五个问题恰恰是公共政策的构成要素。可以说,解决了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刑事政策的概念就可以获得较明确的表述。 关于刑事政策的界定之所以陷入争论之中,原因有三:一是受历史发展的限制,现代刑事政策发展于19世纪末,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较之今天还是相当低的,人们对犯罪的认识,对刑事责任的认识相当有限,自然难以形成科学的刑事政策概念;二是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各国各民族对于犯罪的反应、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犯罪的反应方式刑事政策方面就有所不同,如此便难以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刑事政策概念;三是公共政策的理论未引进刑事政策研究领域,于是

8、也就难以形成科学的刑事政策概念。 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 刑事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刑事政策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主体的特定性。刑事政策的主体是特定的而不是随意的、普遍的。从刑事政策的过程来看,至少分为两个阶段,即刑事政策的制定阶段和执行阶段,每个阶段的参与主体都是特定的。刑事政策的制定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刑事政策的实施主体则包括国家与社会。 内容的多重性。刑事政策所涉及和解决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首先,面对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限于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还应包括违法行为在内。原因在于犯罪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区别并非一目了然,需要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而且违法是可以向犯罪转化的。其次,

9、犯罪人和违法行为的犯罪原因、手段、社会危害性,以及他们的法律权利义务、未来的发展都是刑事政策考虑的问题。同时受违法犯罪行为影响而可能改变命运的被害人也应当成为刑事政策的关注对象,对他们的安抚与补偿是现代刑事政策的应有之意。自20世纪后半叶在欧美兴起的被害人补偿制度和恢复性司法就是最好的说明。 目标的明确性。刑事政策目标的确定对整个刑事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刑事法律的制定、实施与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刑事政策的目标如何确定,因个人认识上的差异可进行不同的选择。有人认为消灭犯罪是刑事政策的目标,有人认为惩罚犯罪、预防犯罪是刑事政策的目标,还有人认为改造犯罪人才是刑事政策的目标。不同目标的差异取决于对

10、犯罪的不同认识,但目标必须明确,否则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同时确定的目标还应符合社会的发展实际,不能超越时空界限成为空中楼阁。现阶段,我国刑事政策目标为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比较合适。犯罪是人的意识支配的结果,而客观存在决定了人的意识,因此犯罪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现阶段要彻底消灭犯罪并不现实。如果仅把改造罪犯作为目标,则刑事政策的效能会被大大低估。因此,把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作为刑事政策的目标是现实可行的。 时空的有限性。“刑罚世轻世重”、“治乱世用重典”都说明刑事政策受时空的局限,因此没有永恒不变的刑事政策。因为社会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内呈变化态势,所以刑事政策也必然要因时因地有所变化。 刑事政策措施和手

11、段的合理性。作为公共政策的刑事政策,其实就是对社会控制犯罪所依赖的资源进行选择和再分配。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刑事政策的手段和措施要有效,要对控制犯罪产生作用,同时还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否则会出现既浪费资源又难有成效的尴尬局面。 刑事政策的系统性。刑事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绝非单一的措施、对策、计划与准则。同时刑事政策是一个运动过程,从制定到完成包含诸多的内容。简言之,刑事政策有自身完整、科学的体系机构。(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副教授) 注释 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卢建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页。 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页。 马克昌: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页。 高铭暄,王作富: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7页。 储怀植:刑事一体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58页。 谢望原,白岫云:“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张庆方:“恢复性司法”,载于刑事法评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卷,第43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