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

上传人:天****步 文档编号:323505322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二语文课文小石潭记教案汇总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幽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风景,含蓄地抒发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猛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wn),蒙络摇缀,参(cn)差(c)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成知其源。 坐潭上,周围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ng)幽邃(su )。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ng )古,余弟宗玄。隶(l)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由于这(声音)感到开心。砍伐竹子,开拓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十分清澈。小潭以

3、一块完整的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等外形各异的石头。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浮在空中,什么依托都没有。 阳光向下,直射入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鱼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灵巧,好像在与游人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源头的岸势)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也像爬行的蛇那样弯曲,一会儿显现,一会儿隐没。(小潭源头,此处指小溪)两岸的形势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织,看不到它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静静的没有其他人,使人

4、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环境幽静深邃,迷漫着忧伤的气息。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来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一起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其中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概括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派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忧伤凄苦之情,往往不避幽远,伐竹取道,

5、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理由? (表现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子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6、。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像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绮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

7、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钴鉧潭记等八篇,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永州八记,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讥讽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有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

8、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呈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测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

9、周边幽深冷寂的风景和气氛。 此外,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孤单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确切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神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10、,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布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优良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会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人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滚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亮顺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

11、终究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浮现在人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陈述了发觉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布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渐渐地在人们眼前开展一幅美好的图画。此后往下,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用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的水特别凉快,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外形各异。 “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为它起名曰小石潭。

1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摇摆。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边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呈现在人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好。其次段,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十分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

13、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衬托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 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突然,有的鱼快速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开心。读到这里,人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成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外形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

14、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十分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外形,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不成知其源则给了读者一种迷惘的感觉。第四段写出了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周围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绕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十分沉寂,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由于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合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被

15、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作业:写一篇游记 ? 1把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才能。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把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唐代有一位有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有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学习目标 ? 1(彩屏显示。) ?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 1声屏显示朗读录像。要求学生专心观看画面,听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