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23448718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加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2、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乱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3、节能环保是中国的国策,下面谁的创造具有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这样的特特 征()A.李冰B.张仲景 C.华佗D.

2、蔡伦4、以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工程比例分布示意 图。这说明当时我国()3工力A.工业工程的均衡开展B.大力开展重工业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5、以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镣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6、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 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7、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以下治国措施表达了这一执政理念的是 ( )A.轻徭薄赋,开展生产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D.完善三省六部制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 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以下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 D.毕昇9、”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 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重视人才10、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大运河北通陵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 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

4、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n、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成为研究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的是A.史记B.旧唐书C.桂苑笔耕 D.大唐西域记12、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 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13、精耕细作一直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出现于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耒耙B.楼车C.曲辕犁 D.翻车14、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 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5、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 15、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 的“匈奴”指()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16、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拟吻合的是()A.中华文明起源B.中华民族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哀落17、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 )A.创造了印刷术B.改进了造纸术C.创造了火药D.制成了罗盘针18、北宋施行重文轻武,削夺方镇的行政权、财权和兵权,重用文臣担任要 职、主持军务;同时又重视武备,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北宋实

6、 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削减军备节省开支B.提高文官的地位和待遇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加强君权防止武将专权19、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分裂局面,使南北重新统一的是()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20、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选项是()司母戊鼎战国铁型碎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A.中华文明的演进C.耕作技术的开展A.中华文明的演进C.耕作技术的开展B.生产工具的进步D.古代纹饰的演进21、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B.玄奘C.孙思邈 D.遣唐使22、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7、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不同C.仕途不同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23、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指()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D.李渊24、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B.解决中央财政问题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2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C.大

8、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开展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开展,而经济开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统治*农业依吨-1 1唐京一成竺代氏分代G拉派人瓦帼也运了 3万 科占成柏仲,沙油 江南年地农氏种恼.fr料立治户k力,他行Q夕攵次图三材料二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 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 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材料三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

9、命:第一次是宋 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 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开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 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第二次商业 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因素。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隋朝

10、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 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材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一一贞观政要材料三隋炀帝乘龙船游江都(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有哪些。隋朝之前还出现了哪些大一统的王朝?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富庶,其与哪位皇帝有关?由此可见,国家繁荣的 必要前提是什么?(3)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看琼花,途中要经过哪几段运河?这一事 件反映了什么?3、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幅员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 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幅员沉着铺展共建“丝绸 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11、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那么把经贸合作放 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开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 开展。(1)写出材料一中A点代表的城市名称以及B点代表的国家名称。(2)丝绸之路是双向交流,列举两例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植物。(3)根据材料二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什么重要作用?(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给丝绸之路重新命一个名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C2、A3、D4、B5、B6、D7、A8、B9、D10、C11、

12、D12、D13、C14、D15、B16、B17、B18、D19、C20、A21、A22、D23、B24、B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大运河;曲辕犁;唐、宋、清初农业开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重视,采 取了开展农业的措施。(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 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大量北方人口南 迁,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同时南 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3)交子;天工开物。(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 业经济开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 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1)北方民族大交融;南方经济开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 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秦朝、汉朝、西晋。隋文帝。国家的统一。(3)通济渠、邢沟。反映了隋朝统治者贪恋江南美景,奢侈腐化,不体恤百姓。 3、(1)长安;大秦(罗马)。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3)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开展。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 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黄金之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