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23448691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A4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此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2、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以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3、“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 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 ”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4、“

2、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哪种瓷器的赞 美之词?()A.唐朝白瓷B.唐三彩 C.唐朝青瓷D.冰裂纹瓷器5、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 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 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后期B.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6、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假设惟署诏赦, 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 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散宰相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集权7、唐王建凉州行:“蕃

3、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开始学习农耕,这是发生在()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B.文成公主入藏后C.金城公主入藏后D.唐蕃会盟后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那么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初期9、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10、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 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表达出科举制的特点是()A.注重门第家世B.取士方式多样C.关注道德品质D.公开

4、公平竞争11、在“朝代接龙”的游戏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元一宋一唐B. 唐一元一宋C. 唐一宋一元D. 宋一元一唐12、孙吴的都城“建业”和东晋的都城“建康”,都指今天的()A.北京B.南京C.洛阳D.长安13、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14、”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5、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5、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整理了这些知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 义、汉献帝”,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新朝C.西汉D.东汉16、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石磨盘(谷物加工)以捕鱼狩猎为主会人工种植水稻石铲(翻土)石刀(收割)A.已从事农业生产B.C.住半地穴式房屋D.17、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以下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C.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D.

6、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18、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 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19、精耕细作一直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出现于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耒耙B.楼车C.曲辕犁D.翻车2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 场秋点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写的词,描写的是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金最终被哪一少数民族所灭()A.契丹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匈奴

7、族21、以下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22、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以下史实排序22、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以下史实排序(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玄奘西行求取佛经精义我国幅员到达历史上最大我国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建立A. B.C.D.23、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那么天下自安矣”。以下表达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别离B.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24、以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

8、重点工程工程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说明当时我国()A.工业工程的均衡开展B.大力开展重工业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25、“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 融,共同开展繁荣。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通道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 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 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

9、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 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以下图)?,、 全方JGTFnMHWC 一力,处力1材料三:(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那么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 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 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什么道路?根据材料一概括,这 条道路的开通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的图与材料三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

10、经济开展的状况。(4)从西域道路的开通、江南经济的开发,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 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材料二:(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 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 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 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1)材料一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 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选拨官员的依据是什么?(2)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 “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 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 活埋。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 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

12、)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 们的思想、行为。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 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 谁?(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思想文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C

13、2、A3、D4、C5、A6、C7、B8、D9、C10、D11、C12、B13、C14、D15、D16、A17、D18、C19、C20、B21、C22、D23、D24、B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丝绸之路;促进汉与西域的往来(或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联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得到 开发(或经济迅速开展);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 得到开发(或经济迅速开展)。(答出一点即可。)(3)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兴旺;手工业兴盛。(答出一点即可。)(4)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稳定是经济开展的前提;创造有利于经济 开展的安定环境;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劳动力等。(符合题意,言之 有理,答出一点即可。)2、(1)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 举制的正式创立。(3)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 竞争机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 象。3、(1)政治:为政以德;思想:“仁”和“礼”;(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墨家学派;墨子或墨翟;(4)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