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23448637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精选】(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y代十吵南宋北宋) 北宋J A.B.C.D.2、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开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 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 统一措施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 C.

2、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旅 4、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河梆渡人的才邦河梆渡人的才邦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汉代牛耕图唐代曲辕犁A.耕作方式的进步C.铁犁牛耕的出现A.耕作方式的进步C.铁犁牛耕的出现B.冶铁技术的提高D.原始农业的兴起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以下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D.毕昇6、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这 样一位历史人物对抗蒙古族入侵,兵败后被俘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写

3、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A.岳飞B.文天祥 C.陆秀夫 D.寇准7、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运用于()A.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B.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9、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8、以下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A.孔子创立私学C.卫青北击匈奴元,那么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A.专制统治的加强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嘉庆C.经济控制的嘉庆D.思想控制的加强10、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A.黄河流域 B.江南地区C.东北地区D.长江流域11、太平天国在这里留

4、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 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A.武汉B.上海C.沈阳D.南京12、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 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 作品。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 C.柳公权 D.王羲之1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墨子B.孟子C.孔子D.韩非14、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表达出科举制的特点是()A.注重门第家世B.取

5、士方式多样C.关注道德品质D.公开公平竞争15、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控制对军队的调动B.保持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D.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1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 来。”该诗赞颂了秦 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17、考古学家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很美很实用B.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古文字C.甲骨文是字母文字的起源D.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工艺成熟18、对以下图所反映东汉朝政情况的准确

6、理解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拟安定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19、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开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D.适者生存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 超,被后人称为()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21、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 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开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

7、选项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 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土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开展不平衡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D.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23、李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坤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的( )A.浪漫 B.强盛C.封闭D.开放24、“年少参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 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

8、呼?()A.回纥B.南诏C.靴鞠D.吐蕃25、”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 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 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C.唐朝灭亡D.北宋建立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代,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 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假设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 功不较多。” “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9、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縻俱丰实”(1)请写出材料一中“此河”的名称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开凿的目的 是什么?材料一两段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2)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3)材料三描绘了唐朝历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创的哪一盛世局面?(4)综合上述隋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Zj O2、阅读以下材料中”材料一两宋时期的榷场A , t Alw tern! vm arwivti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澧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 宋朝

10、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 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 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国民族史纲要(1)材料中的“兴庆”是哪政权的都城? 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域。(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 各地建立封国。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国君享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不承当

11、 义务者,将受到惩罚。春秋时期,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出现了 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材料二:秦始皇召集群臣朝议。丞相王维等建议实行分封建国,管理地 方。廷尉李斯建议建立郡县制管理地方。秦始皇说:“朕看廷尉的意见很 好,地方就实行郡县制吧!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2)实施上述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一分析实行这种制度的结果是什 么?(3)你认为当时的国君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4)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比实行材料一的制度好,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C3、B4、A5、B6、B7、A8、D9、A10、A1

12、1、D12、D13、A14、D15、B16、B17、B18、C19、C20、D21、A22、C23、D24、D25、B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共同之处:都肯定了大运河在南北经济交流方面的重大作用(2)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3)唐玄宗;开元盛世(4)启示:要保持政治清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社会稳定;要让人 民生活安居乐业;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实行与民休息政策;要实行宽松、和 谐的治国政策;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开展繁荣;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多学习 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经验等2、(1)西夏。临安。(2)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一。(3)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3、(1)朝代:西周;制度:分封制。(2)目的:控制全国,巩固周王的统治;结果: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3)权利:统治管理辖区土地和人民;义务:拥戴周王,服从派遣,交纳贡物。(4)原因:实行郡县制,不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或有利于巩固统 治,维护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