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23448635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必考题】(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耕犁由直辕改成了曲辕,以便于精耕细作(如以下图)。这种农具创造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朝2、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 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 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3、节能环保是中国的国策,下面谁的创

2、造具有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这样的特特 征()A.李冰B.张仲景 C.华佗D.蔡伦4、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 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5、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以下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 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那么被国君派往小县为 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A.秦国B.韩国C.楚国D.燕国6、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 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 纪。”

3、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7、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 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 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 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9、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澧州城下。此时,力劝皇帝御驾亲征

4、的人物()A.石敬塘B.岳飞C.李纲D.寇准10、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1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开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 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藏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 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A.统治十分残暴B.洛阳盛产粮食C.横征暴敛无度D.社会经济开展 1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 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以下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李冰B.蔡伦C.祖冲之 D.毕昇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

5、汴 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14、南宋仅占据半壁河山,却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宋金对峙 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辽夏向金称臣 B.金灭辽 C.宋金达成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15、以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工程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说明当时我国(A.工业工程的均衡开展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B.大力开展重工业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16、“年少参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A.回纥B.南诏C.靴鞫D.吐蕃1

6、7、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1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 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19、“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B.盘古开天辟地C.尧舜禅让D.大禹治水20、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 最正确创造家之一”,是因为他()A.修筑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C.创造活

7、字印刷术D.制造地动仪21、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开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2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平定了安史之乱23、以下没有关系的一组是(A.陈桥兵变一一赵匡胤C.渊澧之盟一一寇准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B.岳飞抗金北宋D.辽一一阿骨打24、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兵部 东厂 锦衣卫 刑部A.B.C.D.25、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B.C.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

8、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创新是一个民族开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盛世局面)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 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 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技术创新)材料二:图一图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开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 具分别叫什么?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

9、。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正式确 立的标志是?(和同一家)材料四:贞观十五年(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 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 主,为幸实多。”一一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4)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对外友好)材料五: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 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 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5)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阅读以下材料

10、: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开展农业生产开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 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那么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 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 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但凡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 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 张之意,

11、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 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 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 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比拟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 哪些认识?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 生。随着工商业的开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

12、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 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 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摘编自马克强主编世界文明史等材料二 唐太宗贞观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 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 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政 府还鼓励私人办学。摘编自袁行雷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教育开展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末年、唐朝初期教育特点的相似之处。参考

13、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D2、C3、D4、A5、A6、A7、D8、D9、D10、C11、D12、B13、B14、C15、B16、D17、A18、B19、A20、B21、C22、A23、B24、C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唐玄宗(或李隆基);安史之乱。(2)曲辕犁;筒车。(3)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4)文成公主。(5)玄奘;大唐西域记。2、(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开展、完善科举制;(2)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3)后果:社会危机严重;认识:开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 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3、(1) 士人发挥的作用,工商业的开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孔子办学的影响。(2)扩大了科举的生源,传承了儒学文化,推动了群众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为唐代的兴盛提供了人才基础。(3)私学开展,教学内容丰富,儒学教育突出,教育对象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