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323448626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假设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 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段材料表达了唐太宗的执政思想是()A.虚心纳谏B.以民为本 C.无为而治 D.勤于政事2、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 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 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B.商业贸易繁荣C.政治清明稳定D.中外交流频繁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

2、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4、“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唐太宗经常( )A.戒奢从简B.轻徭薄赋C.虚心纳谏 D.自我反思5、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 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 载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开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7、农村稳那么社会安,农民富那么国家盛,农业丰那

3、么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那么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B.C.D.8、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是( )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9、“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 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房玄龄 B.杜如晦 C

4、.姚崇D.魏征n、它的创造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开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 古代,它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及看风水时确后来辗转传人欧 洲。材料描绘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12、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是()A.文IJ邦、项羽起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13、“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设立御史台14、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

5、舟”,以下治国措施表达了这一执政理念的 是()A.轻徭薄赋,开展生产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1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1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D.完善三省六部制)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宦官专权 D.农民起义16、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17、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

6、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8、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 最正确创造家之一”,是因为他()A.修筑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C.创造活字印刷术D.制造地动仪19、在“朝代接龙”的游戏中,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元一宋一唐B.唐一元一宋C. 唐一宋一元D.宋一元一唐20、以下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21、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开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 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青铜铲铁制农具打制石器骨招A.B.C.D.2

7、2、“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 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23、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 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4、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 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材料

8、主要说明,宋朝()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25、“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 一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了脍炙 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他们是()A.岳飞和寇准 B.文天祥和寇准 C.文天祥和戚继光D.岳飞和文天祥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 各地建立封国。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国君享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不承当 义

9、务者,将受到惩罚。春秋时期,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出现了 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材料二:秦始皇召集群臣朝议。丞相王维等建议实行分封建国,管理地 方。廷尉李斯建议建立郡县制管理地方。秦始皇说:“朕看廷尉的意见很 好,地方就实行郡县制吧!”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2)实施上述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一分析实行这种制度的结果是什 么?(3)你认为当时的国君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4)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比实行材料一的制度好,为什么?2、阅读材料:材料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靖

10、函帝圣”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 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假设有故为,当加降 黜,各宜深戒。” 请回答:(1)两那么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指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 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4)说明材料二中“北语”、“正音”各指什么?(5)两那么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3、阅读以下材料:图二:北关、辽、西夏形势图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开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

11、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 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 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中华文明史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 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儒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 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 之。” 宋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开展模 式”中的哪一种模式?(2)材料三反响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时期出现的现象,并谈谈你对

12、我国民族关系开展的 看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B2、A3、C4、C5、B6、C7、C8、B9、D10、D11、D12、D13、C14、A15、B16、D17、A18、B19、C20、C21、C22、C23、A24、D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朝代:西周;制度:分封制。(2)目的:控制全国,巩固周王的统治;结果: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 局面。(3)权利:统治管理辖区土地和人民;义务:拥戴周王,服从派遣,交纳贡物。(4)原因:实行郡县制,不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或有利于巩固统 治,维护国家统一)。2、(1)材料一:迁都;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魏主指北魏孝文帝,洛阳(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4)鲜卑语;汉语。(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 的进程,为统一奠定基础。3、(1)图一:属于第三种模式;图二:属于第二种(或者把材料内容抄下来)(2)宋辽议和或者漕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另一方面双方保持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3)民族融合;例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关系以和为主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