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323331333 上传时间:2022-07-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为将来学习多位数这类题型打下基础。本课中,学生对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提供画图、操作、摆一摆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沟通与原有经验的减法模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还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

2、。教学中,设计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

3、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1. 2. 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题1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可以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 第2题,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

4、在比较两个物体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从直观判断,实物操作,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也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

5、:谁和谁比?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2.画图: 3.线段图雏形: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师: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一一对应法)小华的12个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看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对应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来,完善图示。) 师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两

6、条线长短不一的线表示小雪与小华套圈的个数。方法类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大括号和问号方法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用小华12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

7、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教师: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5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课件出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

8、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理解。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会说:从图中看出多(少)了5个;12个去掉5个就和7个一样多;7个再增加5个就12个。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个信息的数量?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分

9、析理解,能直观看出多少,根据多少的数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结果可以用反过来思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有效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课件出示) 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量关系,第(1)题直接列式计算。第(2)题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问题

10、诊断: 对于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没有案例设计中那样规范,教师该如何引导分析?还是以教材中的图示分析为主? 学生尝试摆一摆时,都会用旧知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能直观看出5个,觉得这题难度不大。在这样基础上,教师还反复进行图示讲解,主要注重比较时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应在去掉同样多的基础上,理解减法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规范画图,在学生原始图示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培养学生养成各数量和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的习惯,是为将来学习线段图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础。这个环节看似简单,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师要肯花时间,给学生空间,讲解中源于本课教材知识点,从学生思考的角度出发,逐步形成一些数学思维,为后续的数学

11、发展做准备。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

1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

13、,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