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的过程 葬礼的过程 中国传统葬礼 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故亦有白事之称,与红事(喜事)相对随死者的信仰和经济情况,整个过程中经常混杂有关的佛教、道教或风水仪式随著现代化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世界文化的交融,现在的华人葬礼更是参杂了各宗教(佛教、道家)、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如日本)等,传统治丧仪制,如丧仪、丧服制、孝服制等传统已被『简化』,依儒家制者已鲜有见闻 其主要过程有: 小殓:为屍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於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屍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停灵:又称暂厝,将屍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於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大殓:当著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道士、风水师协助 烧七:下葬後,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抑或重阳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丧服:清朝时,中国人(特指汉人)因为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而被大批杀戮,可参照「剃发易服」条目经过百年抗争,最终:活人不许穿,死人可以穿於是在大约三百六十年前,汉族人死去之後,才可以脱下别族的长袍马褂,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并在脸上蒙一块白布,表示无颜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现在的丧服既是中国传统服装之一第二篇:葬礼哀悼词 1700字 追悼会悼词范文【1】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离休干部***同志 ***同志因XXXX病医治无效,于****年**月**日晚*时**分在XXX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岁 ***同志****年*月生于XXX市XXX县(区),****年*月参加革命工作 以下内容为该同志简要经历XXXXXXXX附带讲一些该同志的闪光点 ***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他无论是在XXX岗位,还是在XXX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 ***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 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
以慰***同志在天之灵 ***同志安息吧! 爷爷丧礼上的追悼词【2】 尊敬的各位长辈、亲戚、父老乡亲们: 感谢大家前来参加爷爷的葬礼 白沙垂首,伊洛呜咽!爷爷走了,走的匆忙,没有留下任何遗愿 爷爷***,于农历19**年**月**日出生在吴起薛岔乡背山沟,于农历20**年**月**日晚**点**分因车祸在吴起县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岁 爷的一生是勤劳、平凡、朴素的一生,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他教导我们如何勤俭节约,如何做事做人 爷爷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 少年时代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度过的,年幼的爷爷从小就懂得爱国爱家 1945年也就是爷爷**岁那年,参军当兵,近两年的时间参加过“堆子梁”等多次战役,曾身上携带超重量的武器药奔跑三十多里路程后,胃受损而导致严重吐血,但爷爷依然坚持,他从没有放弃 1948年2月,爷爷便去了青海担架队,期间,10人一组住在一间破窑洞里,半夜,窑洞坍塌,除了爷爷幸存外,其余9人均被掩埋死亡 爷爷的生命是顽强的,直到九月份,终于返回家中 爷爷成家后,以务农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奶奶靠劳动和汗水,长期过着艰苦而平淡的日子,那年头,粮食短缺,只能靠野菜、树皮充饥,如果能饱饱的吃上一顿煮洋芋,已经算是很高兴的事了,那时候,家里的土炕上就一块破沙毡,被子、褥子破破烂烂,根本达不到每人一套,到了冬天,早早的把炕烧上,以此取暖,由于炕太烧,父亲和叔伯们在烂毡上翻滚,爷爷就给这个盖盖,给那个揪揪,又怕冻着,又怕烫着。
为了能让家人都吃个饱饭,都不要受罪,爷爷每天砍柴,步行十多里地到集市卖柴,一次也只能买两三块钱,就这样,爷爷不辞辛劳,为我们这个家默默地承受一切,默默地付出一切 爷爷共有儿女10人,7男3女,其中一女七岁病亡,一女出嫁后因意外火灾而亡,其余子女均健在 共有子嗣64人 老人家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艰辛的人生历程,仿佛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爷爷74岁时,为了寻找根基渊源,下定决心,立志寻根,于20XX年正月,遵照爷爷的爷爷(也就是老祖辈)的遗言,到处打听,开始寻找老家,几经打听,辗转反侧,用了七天的时间找到老家定边县卢草沟,失散百余年的亲人终于相认,爷爷是为了爷爷的爷爷的七代360口人的根源,含辛茹苦,老心劳累,这是对亲人的无限牵挂和无私大爱,爷爷为了我们高冯相认做出了非常大贡献,同时完成了几代人都没有完成的遗愿 教子齐家语不闻,寸草何曾报爷恩?望云路断亲何在?空余血泪洒新坟 失爷之痛,催彻心肝,欲绝之情,万言难尽,今天儿孙共64人,仅以薄言铅泪一把敬爷爷 爷爷啊爷爷,若魂升天国则请极乐,若灵赴九泉则请含笑,无论何处,敬请安息 万世千古,永垂不朽,万世千古,永垂不朽! 亲爱的爷爷,请您安息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