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56263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张学国+张学山Summary: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但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此时,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感受力,让他们通过感受力的提高,对语言初步形成感知。Key: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感受力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想顺利地实施“情境教学”,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因为小学生在语言的感知方面还处于萌芽阶段,只有提高了感受力,才有利于他们认知情境,顺利进行情境教学。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的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

2、位。因为,当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字词句的积累之后,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就要通过阅读教学来达成目标。那么,理想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怎样的?或者说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是好课?这是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在,“情境教学法”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良好可行性的语文教学法。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对于语言的认知还处于萌芽阶段,要想顺利地实施情境教学,就必须首先提高他们对语言,对阅读的感受力。一般来讲,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境创设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去设置一种模拟现实的场景或情感氛围。对于心智尚未完全开启,对语言的认识还比

3、较懵懂的小学生来讲,如果教师贸然地创设情境,他们内心里就有可能会感到“雾里看花”。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首先潜移默化地开启他们认知情境的能力,才能为他们创设情境。此时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就成了教学中需要先行的一步。通过对学生感受力的提高,使他们首先建立起对情境的敏感度,然后才能真正地认知情境。(二)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将内容情感同语言进行融合内容情感是阅读教学的主线,对语言的感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一篇文章当中,内容情感同语言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内容情感同语言进行融合,才能够真正达到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但是,由于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局限性,意味着他们在一开始

4、既不可能直接找出文中的情感主线,也不可能直接对语言进行感悟。所以,教师一开始必须首先带领他们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使学生建立起对语言的感悟,并有效地将两者结合为一体,感受语言的魅力。(三)有利于学生对文中的情境进行联想对文中的情境进行拓展性的联想,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感知文字,又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而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感受力都不具备,无法感受到文中情境的内涵,那么拓展性的联想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文中情境的内涵有了正确的感知,便有利于他们对文中的情境进行联想。(四)有利于他们进行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想顺利地

5、进行语文阅读方面的自主学习,学生必须首先建立在具备一定的语言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而培养起对语言的感受力是建立起语言认知能力的先决条件。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方面的自学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感受力。通过语言感受力的提高,建立起语言认知能力,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方面的自学。(五)有利于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按照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学生要通过对语文课的学习,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熏陶,来启迪他们的心智,健全他们的人格。而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必须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文中情境所寄托的思想情感进行充分感受。只有建立在了对文章进行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体会到文中蕴含

6、的人文气息,得到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感受力的主要方法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必须深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蕴含思考、融合深度的同时尽可能地生动起来、活跃起来,在形象直观而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感受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选取一些较为精彩的文字片段来启迪学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阅读材料。可以说是通过不同的阅读材料的组合,搭建起了阅读教学的框架。通过不断地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学

7、生才能够从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感受力。但是,学生不可能对于所有的阅读材料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必须选择一些较为精彩的、具有典型性的文字片段作为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启迪。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感受力的良好阅读材料之一。在诗歌当中有多处描写秋日意象的情境,如落叶的“刷刷”声,蟋蟀的叫声,大雁南飞的景象这些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秋日时分天籁的柔美沉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录音、带领学生对诗歌反复进行阅读、让学生自主对于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行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二)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8、尤其对于阅读教学来讲,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对文章进行阅读去建立语感,不能让自己的内心同文中的意境产生共鸣,而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的话,那么学生是很难感受到语言的脉络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找骆驼,当教师对学生进行关于课文的简单介绍之后,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对课文进行阅读了。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要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征?老人是怎样以这些特征为线索,一步步寻找出骆驼的踪迹的?为什么商人心急如焚而老人却能不紧不慢?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逐渐地就能对课文产生感知。(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9、对语言感受力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来获得。因此,教材上的课文内容显然是不敷需要的。此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既深受小学生喜爱、又具有可读性的经典书目,如安徒生童話木偶奇遇记等,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地方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引导他们进行语言感受力的培养时,不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处处包办代替,而是要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正确的启发点拨和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加力器对语言的情感,自发地认知语言、感受语言。四、结束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是进行

1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学生对语言有了正确的感受和合理的认知,才能更进一步地把握语言的魅力,建立起良好的语言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上下功夫。通过语言感受力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熏陶。Reference:1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20):132-135.2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5):145-149.3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2012,(15):98-101.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