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55090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朗读的作用 翟亚玲摘 要: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手段,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朗读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生动的情境之中,催动思维,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净化思维、美化心灵。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通过朗读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Key:小学语文;教学;朗读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倡导以读为本,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

2、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可以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首先要通读感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课文,先从所学课文的题目入手,展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学生接触课题后,在老师引导下,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桥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说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

3、么?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围绕桥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桥仅仅是生活中的桥吗?有了这些问题,学生探究情趣盎然,急于去读课文,想解开自己心中的疑团。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一遍课文,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了解。在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的时候,还要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长句,教师要反复进行示范辅导,可以加深对课文的整体了解。同时,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也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强化语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其次是细读感悟,就是仔仔细细地读。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文字

4、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其实“敏锐感觉”就是领悟,就是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是要通过细读来梳理文章脈络,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有所悟。读思结合,以读促思,边读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讲解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联系段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读了又思,思了又读”入情入境。如桥一课,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对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让学生画出具体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进行细读,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然后在全班交流,谈一谈自己被老汉感动的原因。在交流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评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所以读得入情入境,达到了课标所提出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求。读议结合,以读促悟,以议促读。学生要在充分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要重视读的作用,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让学生再读读课文,再仔细想一想,以便更好地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如桥一课,课文中有两个“吼”字,让学生反复读两处“吼”,议一议“吼”的意思有什么不

6、同?学生讨论后汇报,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第一个,学生读出生气,读出批评,读出命令,读出威严,读出不容争辩第二个,应该读出老汉对儿子的“爱”,读出他的急。学生理解后在读中感悟,即使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读练结合,以读促写;读练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果语文教学只读不练,学生就会学得不扎实,就体现不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因此,阅读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以读为基础,通过比较读、对比读等形式,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习桥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

7、子里的人们,思考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此时学生积极发言,连平时很难动口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在学生勇跃的发言中能充分感受到学生兴趣盎然,能感受到学生语言能力在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此时,让学生把自己说过的话写下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的语言变成了文字。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懂文本,走进文本,全面提升语文素养。Reference:1张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读与写杂志,2008(1).2秦文澄.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2).3何玉莲.让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8).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