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54412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废弃物的使用与制作 陈冰洁Summary: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手工制作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对废弃物进行使用的好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废弃物的使用力度。为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废弃物的使用。本文就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废弃物的使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Key:小学美术;废弃物;使用与制作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手工制作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手工制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造型的能力,更是引导学生掌握造型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节约材

2、料的好习惯。为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养成收集废弃物,利用废弃物的好习惯。一、 提供材料,让学生自由进行组装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自由的组装。在这里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不再是一些完整的或者购买的东西,而是自己随意收集和拣取的一些物品。刚开始学生们可能会对教师的这一举动不理解,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思考,当一位同学率先做出来一个物品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给予表扬,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渐渐地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原来废弃物也能做出好的东西。比如在讲授装饰瓶(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的时候,教师在上课时先给大家看了很多市面

3、上卖的装饰瓶,引导学生对这些装饰瓶进行赏析。当教师打开一张白色蓝花的瓷装饰瓶的时候,大家都被这一张作品所震撼。有的学生说:“这个瓶子我喜欢,颜色特别自然。”有些学生说:“这个瓶子放在家里很好看。”讨论结束后教师说道:“看来大家都有喜欢的瓶子啊,我们今天一起来做瓶子好吗?”于是教师拿出来给大家选好的材料:“颜料、毛笔、木棍、胶水”,大家看到这些东西都愣了,教师说:“怎么做不出来吗?自己好好想想,肯定能做出来。木棍是最适合组合的东西了。”受到教师的鼓励,大家纷纷动脑子思考,做出很多精美的作品来。二、 播放视频,让学生主动进行模仿其次教师适当的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明白原来“高手”真的在

4、“民间”,很多东西的制作都可以通过自己聪明才智制作出来。同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就能做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视频中人们的制作思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制作的内容进行模仿。这时的模仿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选择视频中一样的材料进行制作,一种是自己思考又没有更好地材料,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我也能做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时,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小学生用暖瓶外面的塑料做的一个拖鞋的视频。视频中小学生说道:“昨天我踢碎了一个暖瓶,看到满地的塑料外壳碎渣,我眼前一亮,于是将它们全部收集起来用胶水粘出来一个小拖鞋。你们看它好看吗?”大家看到这个视频后纷纷觉得作者的想法很好。

5、“暖壶的碎渣都能再次使用,如果这样的话身边的好多东西都能变废为宝啊。”有学生这样说道。教师附和着说道:“对啊,那么大家想想能不能找到类似的材料进行鞋的制作呢?”于是大家纷纷进行思考,有的用自己用剩下的圆珠笔芯做出一个鞋子,有的用自己的书皮做了一个鞋子,大家的思路被一个视频彻底打开了。三、 布置作业,让学生亲自进行设计最后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任何一次美术手工课上,教师都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新性且开放性的作业,并要求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料进行制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对学生的制作步骤和过程进行监督,引导学生创新自己的设

6、计方法,从而更好地制作出精美的手工制品。比如在讲授近大远小(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的时候,教師在给大家讲课时先给大家讲授了近大远小的基本含义,然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题目:“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出一个手工制品,通过这个作品能够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近大远小的效果来?”这个作业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对近大远小有深入的认识后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教师见大家都不会做,于是走到一位同学身边提示道:“近大远小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思考后说道:“应该是由足够大的距离吧。”教师:“对啊,那你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制作?”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用废弃的作业本做了一个长桥,从这头看确实是近大远小。教师

7、又走到一位同学身边说道:“近大院校是真的吗?”学生:“不是,是视觉给我们的错误感受。”教师:“用什么方式可以永存这种瞬间的视觉印象?”受到教师的启迪,他用木棍做了一个印章,上面刻了一个铁路,然后将其印在纸张上,很好地实现了近大远小的艺术效果。总之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收集身边废料,利用周边废料的好习惯,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然而这种习惯的形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用材料进行组装;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明白用废弃物也能做出很精美的物品;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亲自进行设计,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引导学生对废弃物的使用这一基本的教学目标。Reference:1朱朋杰.小学美术手工布艺创新教学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2013,(04):87-88.2杨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06):144.endprint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