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54209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 刘雪娜Summary: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形成较为科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进而能够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结合现阶段教学模式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积极探索和发现一种适应于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现有数学教学为基础,探究学生解题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Key:高年

2、级 解题习惯 情境教学 学习习惯一、数学教学难点分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在分数还是百分数乘除法还是其它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由于应用类题型,信息较多,题目普遍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征,变化多样,学生有缺乏良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习惯,就会对应用题产生一定的抵触或害怕的心理。我们不能否认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维的简单,看待问题的方式的单一,在遇到较为简单的应用题还能够分析出核心的内容,找到关键信息,一旦涉及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即便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但是教学效果依旧不理想,尤其是对于高年级中

3、出现的应用题,学生对于其中蕴藏的规律难以掌握,长时间找不到解题思路又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即便加大解题量,对这种情况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只会令学生对于数学产生畏惧和抵抗心理。二、数学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的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成为教师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首先要从思想和意识上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解题的趣味性和规律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并能够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题习惯,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4、让学生真正发挥出课堂主人的作用,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让学生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走,可以采取更为简单的方式,对于运算的难度上来看,乘法的计算要比除法的计算简单的多,要抓住解题的内涵,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方法去解题。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在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探究的模式来实现教材的内化过程,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不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予以指出并帮助其改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确保学生

5、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鼓励学生去分享,去讨论,去合作,在合作中探究数学知识,在合作中享受学习的过程。强调解题过程的重要性,要在解题中将解题过程落实到字面上,方面后期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于应用题题,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将文字转变为图形,方便记忆,也方面推导。当然,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其中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促进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中,借助厨房为情境,让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认识

6、到切这个土豆的时候,一刀都能得到一个面,切一刀,出现一个面,两刀,出现两个面、一条棱,三刀,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并逐步从面、棱、顶点来分析,发现之间的规律,使学生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最终获得正确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的潜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难点重点每个知识点都有难点和重点,而课堂时间又是有限的,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和重点,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而有些知识点,学生在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如果采用常规的口述式教学是不可行的。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

7、的知識,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无疑是解决教学中难点和重点的有效方法。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后,为了解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的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中,画了角度不同、边长不同的一些角,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实践,然后再勇计算机进行演示,结果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通过这样教学,难点、重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成就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特别是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从兴趣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通过对问题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的把握应用题的相关规

8、律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应用题的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的让课堂生活化,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利用贴近生活与现实的例子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高效。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对数学的感受,把握好解题习惯培养的时机,既能够完成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又能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中热爱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Reference:1郭彬彬.数学教育展望与数学游戏的应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刘仍轩.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作者单位:河北省高阳县庞佐总校)endprint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