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322954153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让学”的尺度原则 袁继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思想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们纷纷“让学”,主动让出自己的位置,让出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在践行“让学”理念的过程中,有两种“让学”现象值得关注,一种是“让学”不够,另一种是“让学”过度。俗话说“凡事都要有个度”,教师“让学”也要讲究一个尺度。在“让学”课堂中,教师既不能搞形式主义,也不能因噎废食,要把握“让学”尺度,坚守底线、让引兼顾、以让为进,提高“让学”课堂的实效。一、 坚守底线,大度莫无度有“舍”才有“得”,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舍得“

2、让”。有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舍不得自己的讲台,放不下“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舍不得自己的精彩讲演,喜欢喋喋不休地唱着独角戏,舍不得让学生自主探究,总想干预指导一番,就是舍不得“让学”。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主动“让学”,而且“让学”要大度,能让则让,把尽量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主。“让学”要大度但切莫无度。有的教师几乎将课堂四十分钟全部让给学生,任由学生自由活动,自己当甩手掌柜,对学生不闻不问,这种“让学”是一种极端主义,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时,有位教师认为计算器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学生基本上对计算器有所了解,因此

3、采用了全开放式的教学,完全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自己只在导入和结束部分象征性地出场,其余几乎没有做什么工作。当然,学生也基本学会了计算器的使用,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够好,有些学生对计算器的功能缺乏全面了解,计算器的操作不够规范有序。教师的这种让学态度看似大度实则无度,如果教师中途适度参与学生活动,给予必要指导,教学效果会更好。在“让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守住教学底线,不能无原则地退让,更不能撒手不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者不可偏废。教师千万不能放弃教师主导的责任,作为课堂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永远不能丢失。二、 让引兼顾,均度莫失度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

4、便有了路”。“自主的课堂”宛如学生自己“走路”,但是课堂中短短的四十分钟,由不得教师浪费,教师不能让学生随性去“探路”,这样难免会导致学生走弯路,甚至走错路。为了让学生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教师要发挥好“引领者”“促进者”的身份,给学生“引路”,为学生“导航”,使学生尽快抵达目的地。数学课堂是思维的战场,教师不能只让不引,教师适时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丢下一粒石子,会让学生思维的湖面荡漾涟漪。教师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扶学生一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确定位置”一课中,教师既让学生充分活动,在具体情境感知体验数对中两个数的含义,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将实际活动体验迁移到到平面

5、图中,适当点拨启发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实现思维的跨越与提升。这样让引结合,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往学生混淆行和列的情况,有效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的课堂也是“引学”的课堂,“让”是前提,“引”是关键,“让”和“引”是教师的双重任务,缺失一样都不是完美的课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做到让引兼顾,在充分“让学”的同时要主动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探究,任何一方都不能失度,该让则让,该引则引。三、 以让为进,适度莫过度“让学”的课堂看上去是教师的让位、让时,更多的是将学生推上前台,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发展。“让学”的课堂要求教师要以让为进,进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

6、形成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面积”中,教师在情境中导入课题后,让学生说说上节课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说说采用的推導方法,让学生将本课学习与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进行类比。此处教师的让实际是一种“进”,旨在促进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转化”的策略巧妙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之中。“让学”课堂要求教师真正进入学生心灵世界,进入学生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要把握进的深度,既要避免浅尝辄止、不痛不痒,又要防止进入太深,引得过多,妨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点拨、启发到位,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学习渐入佳境。“让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智慧。“让”的尺度显示了“引”的睿智,“引”的深度标志着“让”的智慧,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把握进退尺度,拿捏让引分寸,在有效“让学”中促使学生迈入“乐学善思”的理想境界。(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万安小学)责任编辑:范宏芳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