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

上传人:c** 文档编号:322951376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10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合同法知识体系结构图 合同法讲义 一、合同的成立() (一)要约与要约邀请() 合同法 第十三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第十四条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内容概括确定; (二)说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十五条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 第三条 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

2、设施所作的说明和许诺概括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确实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许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受违约责任。 合同法解释(二) 第一条 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第三条 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

3、依法予以支持。但悬赏广告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考点解析 合同的成立须经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与承诺均为意思表示,要约与承诺的合致成立合同。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为要约人,采纳要约的人为受要约人。对话方式发出的要约自受要约人了解时生效,非对话方式发出的要约自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要约生效,对要约人产生形式拘束力,要约人不得随便变更或者撤销要约; 要约生效,受要约人获得了承诺的资格。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受要约人作出的承诺于承诺期间内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合同成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

4、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要约的构成要件() 1要约务必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要约人务必特定,否则受要约人无法承诺。所谓特定人,即外界能客观确定的人,不要求受要约人了解何人为要约人。例如,设置自动售货机出售货物,前来购物者即使不知要约人为何人,不阻碍自动售货机为要约。 2要约务必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希望订立合同的意思存于要约人内心,尚未对外表示者,不够成要约。受要约人既可以是特定的一人或数人,例外地也可以是不特定的人。例如:超市货架上标价罗列的货物、自动售货机、符合要约规定的商业广告、市内公共汽车都是向不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的要约。 3要约务必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并说明

5、一经承诺即受拘束的意旨。即要约务必具有订立合同的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该意思的有无,原则上依照客观标准,依理性的受要约人的寻常理解予以认定。 4要约的内容务必概括而确定。所谓“概括,指要约的内容务必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例如买卖合同的要约需要具备标的物、数量可谓内容概括。所谓“确定,指要约的内容明确,而非含混不清,要约在内容上是最终的、无保存的。 在此需要十分说明一点:(这一点在司法考试中一向具有重要性)。 由于合同自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必要条款“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这一要求转换成要约的构成要件就是要求要约的内容务必“概括而“确定。而所谓“确定,就是指要约的内容务必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

6、要条款。由于不同类型的合同,其必要条款不同。司法考试仅涉及买卖合同的必要条款,并不考察买卖合同之外的其他合同成立的必要条款。 在过去,一般认为,买卖合同的必要条款有三:(a)标的物; (b)数量;(c)价款。因此,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务必就买卖的标的物、数量和价款达成一致,买卖合同才能成立,就其中任何一项没有达成一致的,买卖合同不成立。进而,买卖的要约务必包含买卖的标的物、数量和价款,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即为意 思表示的内容不“概括,不构成买卖的要约,顶多为要约邀请。 2022年出台的合同法解释(二)第1条改变了这一点。该条规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当事人对合同标的和数量达成一致的,

7、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对合同欠缺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依照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第125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合同法解释(二)第1条的规定意味着:(a)在买卖合同中,只要当事人就标的物和数量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可成立。价款不是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除非当事人约定未就价款达成一致买卖合同不成立的以外,当事人未就价款意思表示一致的,不影响合同的成立。价款依照合同法第61条、第62条或者通过合同解释予以确定。(b)买卖要约(包括构成要约的商业广告)中,只要包含买卖的标的物和数量,即可认定该要约的内容“概括。 ()要约邀请()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当事人

8、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其本身不产生法律效果。 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对此需要说明者有三: 1拍卖:拍卖公告为要约邀请; 竞价为要约(以更高的竞价为失效条件);拍定为承诺。根据拍卖法第52条的规定,拍定虽为承诺,但拍定时合同尚未成立,合同于签订成交确认书时成立。 2招标:招标公告为要约邀请; 投标为要约;定标(决标)为承诺(“开标不具有合同法上的意义)。根据招标投标法第46条的规定,定标时合同尚未成立,合同于签订书面合同时成立。 3商业广告原则上为要约邀请,但符合要约规定的,为要约。 ()商

9、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性质() 1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原则上为要约邀请。 2符合如下三个条件的,视为要约,其内容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亦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商品房开发企业出售的房屋违反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中的承诺的,应当承受违约责任:广告和宣传资料说明和许诺的对象是商品房 “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 所作的说明和许诺“概括确定;该说明和许诺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以及房屋“价格确实定有重大影响。 真题(2022354)喜好网球和游泳的赵某从宏大公司购买某小区商品房一套,交房时发觉购房时宏大公司售楼部所展示的该小区模型中的网球场和游泳池并不存在。经查,该小区设计中并无网

10、球场和游泳池。以下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赵某有权要求退房 B赵某如要求退房,有权请求宏大公司承受缔约过错责任 C赵某如要求退房,有权请求宏大公司双倍返还购房款 D赵某如不要求退房,有权请求宏大公司承受违约责任 ()悬赏广告() 1. 悬赏广告的概念 悬赏广告,指以广告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如登报悬赏寻觅遗失物、悬赏寻觅丢失的儿童或老人、悬赏提供破案线索、悬赏举报仿冒商品、悬赏征求某项发明、悬赏某一科学发觉。 2. 悬赏广告的性质 合同法解释(二)第3条追随台湾的立法体例,将悬赏广告定性为向不特定人发出的要约,相对人完成指定的行为为承诺,从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悬赏广告合同。这样

11、,在我国,悬赏广告就“暂时不是单方法律行为,而是要约。 (1)要约 悬赏广告的要约,指以广告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广告人可为自然人或法人,公法人亦得为悬赏人(如公安机关悬赏缉捕罪犯)。广告人死亡时,其为悬赏广告的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由继承人承受其权利义务。悬赏应采用广告的方式作出,以文字登载于报刊或者张贴于街巷,或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发布,或者于街头、乡村喊叫,均无不成。悬赏向不特定人发出。所谓“不特定人,指向多数人发出即可,向一定范围之内的人付出,亦无不成,例如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校歌。悬赏的对象为特定行为的完成。所谓“特定行为应从广义解释,包括作为(例如送还遗

12、失物)或不作为(例如刑满释放人员不再犯罪)。特定行为可以是为了公益(譬如缉捕逃犯),可以是为了悬赏人自己的利 益(如寻觅遗失物),还可以不利于悬赏人者(如发觉新销售产品的缺点)。 (2)承诺 相对人完成指定的行为为承诺。相对人完成指定的行为之时,就是承诺生效之时,该承诺不以通知为生效要件,更不以通知到达悬赏人为生效要件。该承诺属于以意思实现的方式作出的承诺,无需通知。关于对悬赏广告的承诺,需要重点强调以下三点: 两个以上的人“先后完成悬赏广告指定的特定行为时,除悬赏广告另有声明外,仅“最先完成的人作出了有效的承诺。于后完成特定行为之人,不能取得承诺人的地位,无报酬请求权。 不知悬赏广告而完成悬

13、赏广告指定行为的人,其报酬请求权不因此而受影响。 这是为了消除将悬赏广告定性为要约所具有之固有缺点而采取的法律拟制技术,以求合理配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本来,悬赏广告既然被定性为要约,于完成指定行为时不知悬赏广告存在的人就不能作出承诺而成立合同。为了使行为人可以行使报酬请求权,于此场合,仍准用悬赏广告制度的法律效果,即,虽然不成立悬赏广告合同,仍赋予完成指定行为之人以报酬请求权。 例一甲饲养的宝贵藏獒丢失,甲遂于街区张贴启事,声明:“如有发觉并送还者,酬谢3万元。乙不知甲所发启事,发觉并认出该藏獒,迁回送还于甲。 此例中:乙虽然在完成指定行为之时不知甲发布的悬赏广告,但乙对甲的报酬请求权不因

14、此而受影响,乙有权请求甲支付报酬3万元。 完成悬赏广告指定行为之人为无民事行为才能人、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的,无需经过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亦可主张报酬请求权。 在悬赏广告中,需以完成一定的行为作为支付报酬的对价,因此,无民事行为才能人、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完成指定行为不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其与悬赏人之间的悬赏合同原本应为效力待定的合同。但是,同样为了结果的妥适,为了使行为人可以行使报酬请求权,于此场合,仍准用悬赏广告制度的法律效果,即,虽然未经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仍赋予完成指定行为之无民事行为才能人、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以报酬请求权。 例二巩俐饲养的藏獒丢失,遂于街区张贴启事,声明:“如有发觉并送还者,酬谢3万元。钟某8岁的女儿知道后立刻开头寻觅,钟某因担忧耽搁学业坚决反对,钟某之女不顾反对继续寻觅,终究找到并送还巩某。 此例中:钟某之女虽为无民事行为才能人,其报酬请求权不因此而受影响。 3. 悬赏广告的法律效果 (1)行为人享有报酬请求权 悬赏广告合同因广告人的要约与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的承诺而成立,广告人对于完成该行为之人,负有支付悬赏报酬的义务。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