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上传人:加****8 文档编号:322727061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4人教部编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练卷姓名:_(一)正月十五棒棒会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天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 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啊!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

2、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1.“逛”字音序是 ,音节是 ,部首是 。除了文中的“逛街”,我还可以用“逛”字组成另外的词语: 2.文中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是: 、 、 、 。3.请用“ ”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4.人们是怎样仔细挑选棒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5.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6.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写一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_(二)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

3、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

4、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

5、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6、”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1.“这篇短文主要涉及我家 代人。写到煮腊八粥的有 。”横线上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我”的母亲B.两“我”的母亲和“我”的外婆C.三“我”、“我”的母亲和“我”的外婆D.四“我”、“我”的母亲、“我”的外婆和“我”的第三代2.母亲煮腊八粥是为了( )。A供佛 B纪念她的母亲C既是为了供佛,也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D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3.“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的心里十分沉重,非常怀念周总理和母亲B“我”为孩子们的嘴馋而生气C“我”对孩子们的纪念活动表

7、示认同,被孩子们的诚挚感情感动,并由此触发了对周总理的怀念D短文到此收笔,无声胜有声,留下无穷韵味4.“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这段话中的“他”指谁?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感?_5短文详写的是哪一件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三)花灯(节逸)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棕子了,前额还给用堆黄脑酒画个“王”字,说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喜、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

8、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唠!七月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最是伤感,这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哪固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正月里欢乐的高潮,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开始热闹,一直到十五。花汀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

9、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綁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古代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满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五月 中秋节 放莲花灯七月 端午节 吃月饼、供兔儿爷八月 上元佳节 登高、吃花糕九月 七夕 吃樱桃和粽子正月 重阳节 观花灯2.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哪些花灯?请至少说出四种。你对其中的哪一种最感兴趣?为什么?_3.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B.过九月的节日时,漂泊在外

10、的游子最伤感。C.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D.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参考答案:(一)1.G guang 辶 闲逛(答案不统一)2.东张西望 生机勃勃 应有尽有 街头巷尾3.示例: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啊! 一个感叹句,看出了棒棒会的热闹,“世界”体现了各式各样的棒棒都有,令人大开眼界。4.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5.描写了纳西族人民的棒棒会是怎样的。6.示例一:我的家乡是绍兴。元宵节时,我们要吃汤圆、逛庙会、猜灯谜,非常热闹。示例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出门拜年前,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户亲戚,就要送上橘子。(答案不唯一)(二)1D 2B 3B4.“他”指的是“我”的第三代中的一个孩子。体会到“他”对周总理的怀念与深深的爱戴之情。5.详写的是“我”的第三代中的几个孩子准备煮腊八粥的事。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角度,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三)1.略2宫灯、羊灯、狮子灯、“气死风”。 我对羊灯最感兴趣。 因为它制作精巧、生动有趣。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