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北部湾之机,整多方言之资,推动民办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 孟 丽Summary:本文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实例,分析了民办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提出从“三结合”的角度发展该专业,并从专业定位、人才分型培养、外语课程设置、结合方言优势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等几个方面对该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Keys:汉语言文学专业 民办高校 北部湾 方言 三结合 分型培养一、民办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分析汉语言文学是一门传统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学科积淀但是在高等教育应用型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这门传统学科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民办高校中,此专业的现状更是堪忧虽然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民办学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作为“投资自筹”“盈亏自负”的办学主体,重视投入产出,存在趋利之势,是其早期发展中必然存在的现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有着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分类意见是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陆亭研究员的分类意见,他将我国高校分为四类:1.研究型大学,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
如北大、清华等一批“985”院校2.教学科研型大学,以教学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这类大学既重视科技研究、知识创新和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又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国内进入“211工程”的院校,均属此批3.教学型本科院校,以教学为主它们提供全面的、完善的本科普通教育,有些也提供少量的研究生教育其办学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如工程师、教师、经济师、会计师、医师等,主要传授社会直接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并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知识教育4.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主以上四类高校除了第一类,其余三类高校的办学定位都要求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民办高校多数属于第四类高职高专性质,部分属于本科院校的民办高校,正在慢慢向第三类“教学型本科院校”转型但据统计,2007年这部分民办本科院校仅占全国独立建制的民办高校总数量的十分之一而且如上所述,民办院校的自身性质也影响了它们在专业设置上的倾向性,它们常常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开设的财会、信息与计算机、车辆检测与维修、广电技术应用、美术设计、旅游英语等专业一度成为热门专业而以研究为导向的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等基础性专业在民办高校中几乎被忽视甚至被放弃。
如:万建明的《中国大陆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对国内比较有名的20所民办高校的专业做了调查,发现在2004年开设财会专业的大学有17所,英语专业17所,工艺美术16所,而开设中文专业的仅有2所综上所述,强化应用型办学目标的大环境和民办高校自身的性质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一点也势必影响该专业的教学质量要想求得新发展,就必须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突破瓶颈提供契机本文就以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二、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三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创办于2004年,前身为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2010年升为本科,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广西唯一一所国家统招的外语类普通本科院校,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泰国语、越南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前面我们论述了要想解决传统专业在民办本科院校中的困窘,必须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可以说就抓住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做到了“三结合”一)与北部湾大开发的时代背景相结合200 8年,国家正式批准《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随着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尤其是首府南宁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东盟市场潜力巨大,战略地位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必将迅速升温东盟十国语言状况复杂,普遍存在一个国家内多种语言并存的情况,如在新加坡,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与之一起成为官方语言;在柬埔寨,高棉语为国语,英语、法语、高棉语同为官方语言这种语言的多样化,会推动我国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语言产业的迅速发展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汉语和本国文化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而“汉语言”加“(中国)文学”即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内涵二)与广西区丰富的语言资源相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侗、毛南等十二个少数民族,分布有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闽方言、湘方言等六大方言,少数民族又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方言,语言资源丰富多样多样化的语言资源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1.语言的多样性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美国语言学家乔纳森·普尔认为语言的多样性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总是成反比语言众多繁杂使得各民族间交流不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以贺州为例,贺州素有“族群大家庭”“语言金三角”的美称,境内除了壮语、瑶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客家话、白话、湘语、闽语等系属明确的方言以外,还有至今归属未明的铺门话、都话、鸬鹚话等方言土语。
此外,各语言团体对自身文化的保护意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语言统一的阻碍以广西第三大方言的客家话为例,它的分布非常广泛,其内部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也较强,这一点和客家人自身的文化历史有关客家人身处异乡,势单力薄,在旧社会,客家话关系着客家人的兴衰存亡,因而特别受到珍视过去各地的客家人都有严格的家族规约,不说客家话则被视为忘记老祖宗,不准上祖坟,不准进祠堂至此,大家可以看到丰富的语言资源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是它也对经济的发展、推普工作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要好好地利用它,就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做好语言规划工作2.丰富的语言资源保证了汉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与东南亚文化圈的联系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用法如闽语,就保留了很多上古汉语的特色广西的闽方言和其他几个方言相比,使用人数较少,主要分布在博白、柳州、玉林、邕宁、陆川、北流等地在语音上,没有唇齿音[f],古“非敷奉”等声母字,多读为[p],这一点就是上古汉语“古无轻唇音”的保留在词汇方面,还保留有“目(眼睛)”“曝(晒)”“卵(蛋)”等古汉语词汇广西区几大方言的分布范围很广,不仅在国内、在东南亚甚至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都很广泛。
以粤语为例,在国内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西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在东南亚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在全世界排名第14—16位总之,广西丰富的语言资源不仅具有突出的语言类型学特征,而且作为文化的载体,广西方言对于传承汉民族文化,加强与东南亚文化圈的联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广西语言资源的多样性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努力发挥它的优势,减少语言多样性带来的不利因素,就必须:第一,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语言的统一性;第二,立足普通话,用对比的视角,研究和探讨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发掘广西语言资源的宝藏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系统深入学习才能够完成,不能有太多“务实”的功利心态那么,怎么样才能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求理”的基本精神与当今“务实”的时代需求相结合呢,民办院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空间三)与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相结合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提到多数民办院校对纯理论性的基础学科是忽视甚至放弃的,但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却开设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并积极使其升格为本科专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该校在走过民办高校早期发展重实用主义的阶段后,谋求深层内涵建设的长远眼光。
其实,民办高校因投资主体的特殊性,它具有更灵活的办学机制和更大的自主权这一切体现在专业的设置上就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性、教学资源整合的高效性等方面广西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文科综合性大学,也是目前广西设置外语种类最多的高校,包括英、法、日、越、泰、柬、缅、印尼、西班牙等十个语种该校很多语言类专业都有突出的应用特色,如开设有应用泰国语、商务日语、应用英语等专业,其中应用英语专业还有青少儿英语学习方法及管理、航空服务等方向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下设了综合方向、文化传播方向和高级文秘方向以上这些都体现了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的特色同时,为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广西外国语学院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泰语、粤语、日语等第二外语选修课程;在文化传播方向上,该校开设新闻、出版、广告等方面的相关课程;而高级文秘方向将开设秘书学、管理学等课程这些方面都需要其他相关专业师资力量的配合而在师资的整合上,广西外国语学院一直有很好的相互配合、高效运转的传统广西外国语学院一直以“语言+经贸”作为办学特色,如上所述很多语言类的课程都有应用性的特点,而工商经贸类的课程中也有一些涉外的方向,如:国际商务(东盟商务方向)、工商管理(涉外职业经理人方向、泰国语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这些方向中外语类课程的课时不少于500节,本科专业英语课程达到700—800节通过这些,大家就能看到该校不同专业之间师资调动、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特点这一点,在公立大学中,因为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反而不会如此便利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思考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谋求新的发展,可以从自身所处的时代、地区或学校自身特点等方面寻找出路下面我们就提出几点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一)专业的定位以往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提出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口号,如江苏某高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宽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是:“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专业定位内涵比较模糊,似乎什么都能做,但专业性又都不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办高校在注重“差异化”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塑造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竞争力。
这种“差异化”的建设是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培养方案就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而言,需要加强基础性课程建设的同时,扩大专业的培养口径,明确细化学生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因此我们提出了下面的“人才分型培养”,将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专业化落在实处二)人才的分型培养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广西外国语学院在前两年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基础性课程,所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都接受同样的教育从三年级开始,该校综合考虑开学时报考的方向和学生最后的意向,对本专业同学进行三个类型的“分型培养”综合类方向的同学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为:培养在高校、文化科研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学科研教学、文学评论的专门人才,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中与汉语言文字工作有关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文化传播方向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力求熟稔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宗教礼仪、制度文化)的精华、特色,在此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侧重树立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掌握先进的文化传播技术,培养文化型、事业型文化传播人才高级文秘方向侧重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公司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单位、语言文化研究单位及社会各类组织从事公关、文秘、信息、策划、营销、咨询、管理和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