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阅读的追梦人上海市崇明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儿童生态阅读”实验回眸 小会客室里,茶香四溢年轻的工作室学员们聚在一起,谈兴正浓张秀丽老师笑着对记者说:“不是我带他们,是他们带给我活力,带给我信心这群学员来自崇明岛的各个学校,大家不辞辛苦,定期相聚,一起研究“生态阅读”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生态阅读”,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也改变了这群年轻老师的精神状态每当说到孩子,说到学员,扎根海岛教育的特级教师张秀丽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微笑我爱妈妈!而且你们知道吗?她也爱我!”绘本故事《我妈妈》读完了,多媒体投影最后定格在妈妈紧紧搂着小宝贝的画面上上课的龚老师把身边一个小女孩搂进怀里,就像绘本里的妈妈一样一群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围坐在老师身边,小眼睛纯净明亮,似乎还沉浸在绘本故事的遐想之中温馨的场景和感人的故事不仅感染了孩子,也净化了听课老师的心灵这是“生态阅读”教学的一个场景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崇明许多小学的课堂里沉重现实的呼唤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常常为孩子们的阅读状态忧心忡忡受“应试”影响,阅读染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老师紧扣着课本教,学生为了分数练,只对考试有用的书感兴趣,课外阅读成了有名无实的点缀。
据国际权威机构调查,我国3.67亿儿童人均拥有图书只有1.3册,未成年人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仅占以色列的五十分之一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的普及,“浅阅读”“快餐文化”盛行,经典儿童读物反而无人间津整个社会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们很难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感受到书香气息怎样才能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状态呢?一天晚饭后散步,看着小路两旁绿色葱茏,瓜果飘香,不禁浮想联翩:崇明岛被称为上海的后花园久居都市的人们都喜欢来此度假,呼吸清新空气,观赏满眼的苍绿,聆听鸟儿的呜叫,在生态环境中享受宁馨的生活身处生态环境中的崇明教育人,能不能也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生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从繁重的课业、沉重的考试压力中解脱出来,轻轻松松地享受阅读的快乐?“生态阅读”,一个诱人的想法悄然萌生追随阅读点灯人刚刚组建了崇明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也急需一个研究专题我把“生态阅读”的想法告诉年轻的学员们,得到了他们异乎寻常的热情响应什么是“生态阅读”?大家陷入了沉思我觉得‘生态阅读’一定是没有污染的现在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多,网络、等方式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流行,能安安静静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些杂乱的信息,能给孩子们精神世界留下些什么呢?”杨黎丽第一个发话。
‘生态阅读’应该是不带功利色彩的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买教辅材料,功利性的追求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张美的话,引起大家的共鸣我发现,很多孩子总挑自己喜欢的书读,对其他有价值的书却视而不见阅读上这样‘挑食’,是不是也会影响精神营养的平衡?”陈霞老师也发表了看法大家热烈地讨论着,不乏真知灼见,但明显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究竟该怎样界定“生态阅读”,具体如何实施,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正当苦恼彷徨的时候,接到梅子涵先生发起的第六届全国儿童阅读论坛活动通知我带着全体学员赶往学习论坛活动一开始,一群年青女教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诵起《点灯的人》那如梦如幻般的朗诵,让大家的心一下静了下来,把人们引进了儿童文学的神圣殿堂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讲解了梅子涵先生的作品《走在路上》大家被小远和奶奶的故事深深感动,心中那颗美好的人性种子被唤醒了在浓浓的文学氛围中,大家一起观摩童书阅读指导课每节课都是那样温馨迷人,让人获得无限享受最让人难忘的是梅子涵先生精到、幽默的点评梅先生极具穿透力的话语直指学员内心让人感受到儿童文学无法抗拒的魅力是啊,“空洞的说教不如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教师都应“做童年的朗读者、做童年的聆听者”。
两天活动不知不觉间结束,学员们的热情被点燃起来他们决心从梅子涵先生手中接过火种,做一名儿童阅读的点灯人我们心目中的“生态阅读”我们开始了深入思考所谓生态,就是生物的原初状态,一切都保持着自然的本性,没有过度开发,没有环境污染儿童的阅读,也应是自然的,自由自在的,不带任何强制,不带任何功利的愉快的精神旅行首先,它应该是自由的儿童读书时,心灵应是舒展的,心情应是舒畅的,不带一点压力,没有背负大人沉重的期望,也不是为明天的考试做准备其次,它应该是快乐的儿童阅读应纯粹出于精神成长的需求,更加关照他们当下的生命体验,不应是迫于外在压力的苦差事应该让儿童在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丰盈,智慧得到启迪第三,它应该是健康的生态的前提是绿色健康当前阅读环境纷乱芜杂,更应为儿童营造一个纯净的阅读空间,提供健康的阅读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雅的阅读情趣第四,它应该是自主的应充分尊重儿童,放手让他们自主阅读,追求他们自己的童真童趣,享受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艰难地上路了在交流中拔节成长学员们都确立了自己的子课题,研讨活动在各学校展开一个月后,大家相聚在一起要指导好孩子读好书,自己得和他们一起读,这样才便于点拨;好书推荐特别重要,首先要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方法策略,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感受深切。
生态阅读”带给他们兴奋和喜悦,但也面临着不少困惑和问题,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怎么办?还是要回到课堂,在实践中摸索大家采用“车轮大转、各自亮相”的方式,展开互动交流每位学员不仅自己要实践,还要带领本校老师们一起探索不久,大家相聚在东门小学,观摩朱俊贤老师的《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整本书指导课一节导读课,一节交流课,教师教得酣畅淋漓,学生读得如痴如醉学员们豁然开朗,开始感悟到整本书阅读导读的奥妙课后,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感受——导读课上,朱老师通过观察封面、阅读故事梗概和目录,引导学生大胆预测、质疑,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交流课上,老师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思想”三方面品析,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习得了方法,还锤炼了语言表达,受到了情感熏陶,激发了进一步阅读的热情一次次研讨交流,学员们加深了对“生态阅读”的理解,指导能力也逐步提高起来课程,让“生态阅读”植根大地“生态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需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做支撑我和学员们开始关注课程建设的问题1.精心编制“生态阅读”内容序列阅读序列应秉持以下原则:一是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什么年龄读什么书,读当下最适合他们读的书。
二是人文性和科学性结合,让孩子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又获得科学启蒙三是注重内容的经典性,用最纯净最高雅的营养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我们多方请教国内儿童阅读专家,用一年时间编制出了小学生“生态阅读”图书目录2.加强学科沟通,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我们请美术老师和语文老师一起上绘本课,让孩子读绘本,说绘本,画绘本;科学课上,把科学知识的教学与科普读物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孩子对科普读物的兴趣;数学课上,把数学故事阅读融进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3.探索形成导读策略体系杨黎丽老师发现孩子们在图书选择上过于随意,探索了“童书选择的优化策略”;龚红燕老师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绘本阅读资料,总结了“绘本故事的讲述和倾听策略”;张美老师带高年级,提出了“整本书导读策略”;朱鸿飞老师长期关注学生阅读批注习惯的养成,探索出“同学循环互批一本书的阅读策略”;杨健老师发现几个孩子一起读系列丛书,更能激发读书兴趣,在班里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小组合作阅读系列图书的策略”;陈霞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探索出一套“学生自主阅读引导策略”;陈娟老师童心不泯,独创了一套融游戏、表演、涂鸦和阅读于一体的“玩中读的阅读策略”。
4.建立亲子读书会和家校互动阅读平台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互动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也加深了情感交流,让孩子的阅读热情不断升温5.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展评活动词语一字开花,词语接龙赛,补充歇后语,成语打擂台,童谣、儿歌朗诵赛,古诗词诵读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竞赛活动层出不穷此外,孩子们的阅读成果及时展评,让他们充分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比如围绕阅读活动开展的剪报和手抄报展评、个性化读书笔记展评生态阅读”,唤醒了孩子的阅读热情,促进了孩子的生命成长,也激发了老师们的生命激情,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上海市崇明县实验小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