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322103321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2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万羽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目录课堂小结教学过程作者简介新课导入壹导 入新 课壹壹 新课导入第第1课时课时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优秀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请大家自由说的诗歌灿若繁星。请大家自由说说你记得哪些优秀诗歌。说你记得哪些优秀诗歌。壹壹 新课导入 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有四言诗,有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有四言诗,有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

2、们区分体裁吗?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观沧海观沧海是四言诗,是四言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是律诗,是律诗,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是是散曲。散曲。壹壹 新课导入这几种诗歌体裁各有何特点?这几种诗歌体裁各有何特点?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诗、古风,有“歌歌”“”“行行”“”“吟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

3、行于西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壹壹 新课导入 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诗歌四句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律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律诗:律诗起源于南朝

4、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联。壹壹 新课导入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5、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杂剧和散曲两种。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韵脚。壹壹 新课导入智慧万羽观 沧 海观 沧 海曹曹 操操贰作 者 简 介贰贰 作者简介 曹操曹操(155

6、220)(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字孟德,沛国谯县县(今安徽亳州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力。建安五年(200)(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贰贰 作者简介善诗歌,有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贰贰 写作背景 公元公元2

7、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丽的诗篇。叁教 学 过 程叁叁 疏通诗意(1 1)借助资料和注解,标注疑难字音。)借助资料和注解,标注疑难字音。(2 2)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习,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3 3)尝试翻译诗歌,明确诗歌意思。)尝试翻

8、译诗歌,明确诗歌意思。叁叁 疏通诗意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好像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

9、我的胸间。啊!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叁叁 品读诗歌 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看到的景物有哪)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看到的景物有哪些?些?全诗以全诗以“观观”字统领全篇。观看到的景物有:沧海、字统领全篇。观看到的景物有: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叁叁 品读诗歌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诗句是想象的?三层。

10、第一层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水何澹澹”至至“洪波涌起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层的几: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两层的几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句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日月之行”至至“若出其若出其里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若”字字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层的几句是想象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一层的几句是想象的。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11、叁叁 品读诗歌 (3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怎样的表达效果?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抒写借助奇特的想象,抒写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突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突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委婉地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叁叁 品读诗

12、歌(4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言志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智慧万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李 白白作 者 简 介作者简介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诗

13、仙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夸。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夸张。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张。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诗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作有其诗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作有蜀蜀道难道难行路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写作背景 王昌龄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王昌龄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727727)中进)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学宏词科登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第,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

14、,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教 学 过 程叁叁 疏通诗意(1 1)借助资料和注解,标注疑难字音。)借助资料和注解,标注疑难字音。(2 2)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课外讲解书,自主学习,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尝试疏通诗歌的意思。(3 3)尝试翻译诗歌,明确诗歌意思。)尝试翻译诗歌,明确诗歌意思。叁叁 疏通诗意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

15、溪水。我把为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叁叁 品读诗歌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1)“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什么作用?描写了描写了“杨花杨花”和和“子规子规”。写。写“落尽的杨花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全诗伤感的基调

16、。叁叁 品读诗歌又因为又因为“杨花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子规”即杜鹃,在我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是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是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意自现。叁叁 品读诗歌(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通过把明月人格化 ,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叁叁 品读诗歌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