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你是人间四月天优秀教案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教材分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根本一致,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旋绕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柔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 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
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秀美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表达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尚气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 2.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 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漂亮,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 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不仅有漂亮的外貌,更有幽默机灵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心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醒】 导入时可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让诗歌本身的音韵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
朗读视频素材见光盘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介绍、诗歌特点 (1)林徽因是中国有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2)“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重视感觉的微妙、比喻的希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旋绕她以其优雅馥郁、优美细腻的写作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留神朗读的语气、语调;(4)留神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周围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严肃,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学提醒】 本诗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艺术及深刻内蕴 3.小组探讨: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啼鸣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巧妙的四月天浮现无遗用“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明净、澄澈、漂亮,带着爱的光芒 目标导学二:品读诗句,欣赏诗人奇妙的意象捕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留神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 1.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一树一树的花开),月圆,白莲,燕子这样写把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的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教学提醒】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相交融而诞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其作用是能加深审美的愉悦,留出空白,加强诗的张力 2.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举行分析 明确:第一节,“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其次节,“云烟〞,温和中带着朦胧,浮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 “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浮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与严肃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洁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3.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举行分析 明确: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周围风〞“燕子呢喃〞通过触觉描写:“风的软〞“暖〞多角度开展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教学提醒】 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举行分析 目标导学三: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探究:“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表现了“三美〞原则 音韵美:(1)重视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2)诗人有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3)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娇艳而漂亮,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调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调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1)诗歌中用句奇谲,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有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意音韵美需要,同时也令人眼前一亮2)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生动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教学提醒】 教学过程中简要穿插新格律诗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现代诗做整体性认识 目标导学四:主旨把握,拓展延伸 主旨:“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猛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称赞诗 延伸: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提醒】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 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教师可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对该诗主旨举行深入研讨 三、板书设计 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重视诵读并能抓住诗人所捕获到的意象,层层深入地赏这首诗 缺乏之处 对新格律诗的理解有限,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本诗的艺术魅力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