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段施工策划

上传人:1537****568 文档编号:321843737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合同段施工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一合同段施工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一合同段施工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一合同段施工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一合同段施工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合同段施工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合同段施工策划(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第一合同段(K0+000K8+280)施工策划书编 制 人:_审 核 人:_编制日期:_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铜合高速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目 录1、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 项目概述12.2 主要技术指标32.3施工条件4自然条件4交通条件122.3.3 水电供应12材料供应132.4工程特点15施工组织16测量控制16路基工程17桥涵工程183、目标控制计划193.1工期目标193.2质量目标193.3 职业健康安全及环保目标20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方针203.3.2 安全生产目标204、施工组织214.1组织机构2

2、14.2部门职能224.3总体部署24施工任务24总体思路244.3总平面布置26驻地建设26施工便道28钢筋加工棚30搅拌站31预制场33试验室34水电344.4 改路施工354.5取、弃土场地354.6土地使用计划364.7雨季施工措施374.7.1 施工现场设置374.7.2 基槽工程的雨季施工374.7.3 雨季测量注意事项384.7.4 结构物雨季施工措施384.7.5 雨季施工其它注意事项385、主要工艺介绍395.1路基工程39地基处理39路堑开挖45土方开挖455.1.4 石方开挖46路基回填47防护排水505.2 桥涵工程55基础55下部结构60现浇箱梁工艺流程63支架搭设6

3、3涵洞通道636、施工计划646.1施工进度计划64施工总计划编制说明64重要分项工程工效分析646.2施工准备计划676.3资源配置计划68人员配置计划68主要物资需用及供应计划69机械设备需用及供应计划69测量设备需用及供应计划706.4收尾管理计划716.4.1一般规定71项目竣工收尾管理71项目竣工验收管理72项目竣工结算管理72项目回访及保修73项目考核评价737、附件747.1附件一:路基土石方调配图747.2附件二:项目部驻地布置图747.3附件三: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74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第一合同段(K0+000K8+280) 施工策划书 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

4、促进项目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做到施工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均衡生产、合理分配资源,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合理进行施工部署。1.2 编制依据.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第一合同段设计文件;.踏勘现场掌握的资料和收集的信息;.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四航铜合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已颁布的相关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标准化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重庆四航铜合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策划书。2、工程概况2.1 项目概述拟建的三环高速

5、公路铜梁至合川段,位于重庆市西北经济区,西起铜梁城北二龙碑附件,途经二坪、旧县、十塘,东止渝武高速公路合川沙溪庙互通,是连接渝遂、渝武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全长29.339公里。第一合同段位于铜梁县的二坪镇境内(K0+000K8+280),长8.28Km。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序 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第一合同段2工程地点重庆市铜梁县3工程规模8.28Km4业主单位重庆四航铜合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6监理单位北京中交公路桥梁工程监理有限公司7监督单位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8合同工期2011年11月2013年12月9合

6、同造价待定本合同段以路基施工为主,有2座互通式立交、车行天桥2座、人行天桥4座、21道排水兼通道涵洞、4道排水涵洞、桩基77根。主要结构物为铜梁枢纽互通和二坪互通。铜梁枢纽互通位于铜梁县二坪镇三房村,根据路线总体布设,路线铜梁向东与二坪与全德间通过,设置一般互通与二坪至全德公路连接,服务于二坪和全德上下高速公路。二坪互通位于铜梁县二坪镇三房村,根据路线总体布设,路线铜梁向东与二坪与全德间通过,设置一般互通与二坪至全德公路连接,服务于二坪和全德上下高速公路。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路基(含主线、主线改道、互通等)1土石方开挖m311798942路基填筑回填土石方m314

7、62218换填m3200610结构物台背回填m3364893地基处理夯实m256410土工格栅m2109977碎石桩m14412.8砂砾石m377214排水防护M7.5浆砌片石m333202.5片石砼m31874.4C15 C20砼m33000C15 C20 C25 C30碎砾石m3464钢筋kg82251包括锚杆型钢及其它钢材kg4674.4有机基材喷播m242694植草m291828土工布m213937土工格栅m251397二、桥涵1结构性开挖m3484712钢筋型材钢筋Kg1946156型钢及其它钢材Kg90795.7S15.2钢绞线Kg217961.73混凝土片石砼m311199砼m3

8、11095其中C20预制砼95.1 m3沥青混凝土m3911.6174桩基挖孔灌注桩m895.25共77根钻孔灌注桩m05支座个 956涵洞通道钢筋砼盖板涵m617.46钢筋砼盖板涵兼通道m790.37钢筋砼拱涵兼通道m69.532.2 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按照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24.5m,整体式桥梁宽24.0m。主要技术指标采用表名称单位指标值设计速度Km/h80路线长度Km8.280路线增长系数1.027交点个数个7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0.8454平曲线最小半径 m1300平曲线占路线总长%77.179交点间最大夹直线长度m538.285最大纵坡%3最小

9、坡长m534.924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5000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0000每公里变坡点数(变坡点)个1.2082.3施工条件2.3.1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重庆市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路线走廊区位于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单元区,山脉呈鱼脊状,受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控制,顺北东向南西向延伸;线路走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呈基本一致或小角度相交,路段区地形标高最高点位于K5+180,地面标高为360m;走廊一般地形标高220320m左右,最低点位于K26+535的溪沟一带,地面标高为192.00m,线路区相对高差168m。总体上为浅中切割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单元;本标段地形地貌条件如下:K0+000K

10、9+000段:该路段为构造剥蚀浅丘缓坡地貌单元,地形总体由中间向线路两端倾斜,地形标高一般为295.00m360m,相对高差约为65m;地形坡度约为1525,局部为砂岩陡坎,地形坡度角达4060。K9+000K10+250段:该路段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单元,该段地形为河流岸坡地形,岸坡顶部为单向斜坡。线路段地形标高一般为236.0m290.0m,相对高差约为3565m。左侧岸坡地形坡度平缓,地形坡度1030;右侧岸坡地形坡度较大,厚层状的砂岩形成陡坎,地形坡度1035,局部砂岩陡坎达4070。小安溪由南向北穿越线路,河宽100120m,断面呈“U”形。K10+250K19+700段:该路段为构造

11、剥蚀浅丘缓坡地貌单元,地形总体由中间向线路两端倾斜,地形坡向无规律,地形标高一般为230m320m,相对高差约为90m;地形坡度约为1030,局部砂岩陡坎部位达4060。.2水文线路走廊区内水系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控制,发育的溪沟大多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发育,多垂直于山体走向发育,呈梳状水系,局部也形成树枝状水系。本标段内最大地表水体为小安溪河,其余为山间溪沟、小型水库、农田、池塘。小安溪又名临渡河,发源于永川市巴岳山东麓永兴乡白龙洞,流经永川、大足、铜梁、合川,在距涪江汇嘉陵江的河口以上3公里处汇入涪江。小安溪河长170公里,流域面积17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8亿立方米。是线路区最大

12、地表水体,线路区小安溪河宽100120 m,勘察期间最高水位239.10m,水面宽约90120 m,水深0.55.0 m,流量50m3/s左右。线路走廊区内大部分地段地形较平缓,走廊区内发育的大部分溪沟河床一般为浅“U”型,沟底坡降相对较小,两侧岸坡地形坡度一般为1535,水流对河床的冲刷作用相对较小。.3 气象项目辖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约18.0,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1,最低气温为0.6。年均降水量约1131.3毫米,无霜期年平均为336天,雾多日照少,年均日照1288小时。冬暖春早,霜雪极少。雨水集中于夏、秋两季,夏季炎热,秋季

13、多绵雨。全年风日少且风力较小,空气湿度大。地表水资源贫乏、过境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小安溪河与线路相伴而行,蜿蜒曲折,属嘉陵江支流,总属长江流域。项目区气温、降雨量表位置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平均降雨量(mm)日均最大降雨量(mm)铜梁17.8-642.51078.4122合川18.3-1.842.21082.6122.4 地质.地质构造线路走廊区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川东褶带,主要构造体系为华蓥山基底断裂带、合川向斜以及西山背斜。华蓥山基底断裂带:是川中褶带与川东褶带分界线,呈北东走向,具有成生早,延续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是形成华夏系和新华系的重要边界条件,北起大巴山以南,南止宜宾以远。多隐蔽于地腹。地表披露部分实际为一断裂带,北起广安天池,南止重庆文星场。主要有华蓥山断层,次要的有枝支园断层组、河坝断层、水田坝断层、合川向斜:北起广安良城,南经官渡、东津沱,止于铜梁水口镇一带,全长约110Km。轴向北段北30东,南段逐渐转为北6070东,轴部和翼部由上沙溪庙组组成,倾角较平缓,多12,南段510,南东翼外围,倾角突然陡增,倾角变为6070。西山背斜:起于铜梁旧县,轴向北25东,北端逐渐转至北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