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321843568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16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1.板书课题,围绕“借”提出问题:2.观察课件演示,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评析直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方法。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1.学生自读自悟:围绕提出的问题,在课文上批注。(向谁借“”,怎样借“”,结果怎样“”)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指导。)生: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读)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不行啊

2、,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师:再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生:因为它们的尾巴各有用途,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于,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评析“动态生成”是“新基础教育”试验课堂教学的特点。备课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各“可能”。此处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像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生: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因为如果借给它,小

3、鱼就没有尾巴了,它会沉到水里去的。生:小壁虎那么小,老牛那么大,尾巴怎么能接到小壁虎的身上呢?生:(发表许多意见)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理解得很正确。那么,你们读读看,小鱼、老牛、燕子的话该怎么读?为生:(有滋有味,摇头晃脑地读。)师:指名学生读,组织全班评议。(可从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结合动物的特点评议。)3.以小组分角色读3、4、5自然段。4.小结延伸: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假如小壁虎继续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借到了没有?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故事。(学生自由编;在小组里说、评、议;指名说,全班评议。)三、学习6、7自然段1.自读、

4、讨论: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样呢?为什么?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说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议;电脑课件录音朗读;全班齐读。)评析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这里的教学,在学生“学文悟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仿文说话”,牢固地建立了知识结构,既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非重点段落采用了简略得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读懂内容,把这部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促进学生读得有情有趣。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1.分角色朗读全文。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5、熟悉角色,练习读,加上动作、神态;小组排练。)3.指名小组同学上台表演,全班评议、改进。(评议依据:表演的连贯性;各角色设计的动作、说话的语速、语气、表情是否符合课文的要求。)评析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儿童深入理解课文,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表演、评价、议论、比较,对语言文字就会有活生生的感受。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总结略。2.作业:续编故事。小壁虎看见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多开心啊!它会告诉谁?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小壁虎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它的朋友呢?朋友又会对小壁虎说些什么?评析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6、,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办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发展。总评:这是一堂“新基础教育”试验的研讨课。教师根据学生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强,喜欢动脑筋,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较好的实际情况,贯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学习的广阔天地: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目标的达成都是以学生的“自主、主动深知”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课堂上有读有思,有说有笑,有议有演,时时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_多方位创设说、演的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学文悟法,仿文说话”,让学生“悟文激情,表演体验”,让学生“丰富想象,课后延伸”,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提高语文素养。3.加强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训练。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教学。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验情感等等,都应以学生的充分同读为前提。本节课,教师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在激情、导法上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推荐阅读教学反思做为新教师,我对每堂课的“备课”环节都不敢怠慢。上课前五分钟,再拿出自己设计的教案看一看,熟悉各个环节,记住本课时的重点,这是许多前辈的经验之谈,这些良好的习惯,令我受益匪浅。有“备”而

8、来,能使自己收获更多。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我课前认真研究课本,读教参,参考别人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有了以下收获:一、朗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

9、感。二、表达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三、不足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

10、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二)教学目标:1、学会_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_个字只识不写;认识_个偏旁。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

11、,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2、了解它们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词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课时安排: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习剩余生字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猜猜这是什

12、么?(雨)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名字叫雨点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三、创设情境,感情朗读过渡:雨点从天空落下来,落进了不同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雨点一起去游玩,好吗?1、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师述:天空中聚集起片片乌云,不一会儿,雨点就落下来了,有的落进了池塘,池塘里多平静啊,一点波纹都没有,雨点像躺在舒适的大床上睡着了;有的雨点不小心来到

13、了小溪里,伴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悠闲地散起步来;另外一些2、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3、指名学生逐句读,师生评议。(指导读好“睡觉、散步”等词,体会雨点的变化)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5、展开想象,演一演,师生评议。6、尝试背诵课文。(1)、看图背诵。(2)、表演背诵。四、综合练习,形成能力1.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2.师生共同编儿歌,如: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五、学习生字,正确

14、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分析、记忆字形。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河书写笔画。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推荐阅读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雨点一起来体验池水的平静、溪流的潺缓,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里,我运用课件,使“雨点”成为了一个会睡觉、会散步、会奔跑、会跳跃的灵性的“人”,拉近了孩子与雨点的距离,使他们一同旅行,共同体验历尽

15、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大海妈妈怀里时的喜悦,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朗读也较到位,在读中体现了自己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词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好。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在课上让孩子做课外延伸:也当小诗人,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儿,怎么样。这是一个遗憾。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本班学生的朗读能力欠佳。今后,我将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本(三)课前透视这教学工作计划篇童话故事主要讲在夏天的傍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课文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读了这个故事,学生感到夏天的夜景美,小动物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他们对这教学工作计划篇童话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插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熏陶。教学目标:1、认识“莲、哭”等_个生字,会写“他、她”等_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之美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之美。3、保护环境,爱护昆虫。教学重点:学习睡莲姑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