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21843497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137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

2、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

3、体”的过程。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

4、成圆柱形。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由于圆柱和长方体

5、、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由此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在形成猜想后,教材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材继续渗透类比的思想,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另外,教材还注意转化、化曲为直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验证说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时,引导学生把圆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行研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教材在编排练习时,选择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问题。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鼓励学生计算薯片盒的包装纸的大小、通风管需要的铁皮的面积、压路机压路的面积等,由于实际情形变化比较多,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后,教材鼓励学生计算水桶的容积、圆木的体积、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铅锤的质量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使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情感和态度。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及单元测试题教学内容:面的旋转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7、在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内进行) 我们学过了那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我们学过了那些立体图形?他们有什么特征?(赶快行动吧!)二、 设问导学 (四人组内进行) 阅读课本第二页内容,进行以下活

8、动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课件显示: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活动二观察课本主题图(第二和第三个图),你发现了什么?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课件显示)学生体验:线动成面活动三观察课本主题图,然后教师演示: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

9、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三、 达标检测(四人组内进行)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四、 巩固练习 认一认(小组内认识圆柱和圆锥、互相说一说)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锥的

10、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五、 拓展延伸练一练(课本第三页)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2、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3、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4、想一想,连一连 (加油啊!你一定行!)六、作业布置1、练一练第五题2、实践活动 面的旋转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二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过程与方法:

11、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用具: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组内)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二、

12、设问导学(四人组内)1、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大胆的说说自己的猜想)2、 阅读课本并回答、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想办法说明吗? 3、 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4、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 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C h如果已

13、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6、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根据交流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ppt课件显示: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三、达标检测 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加油!)四、巩固练习 1、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2、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一定要细心啊!)五、拓展延伸填空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六、 作业布置 练一练1、2、3、4题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 长 宽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板书设计

14、课后反思第三课 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过程与方法: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用具:圆柱体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问故互查(二人组内)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要求说出解题思路。(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2想一想、说一说: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二、 设问导学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