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九篇

上传人:xx****3 文档编号:32180379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教案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后一课教案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最后一课教案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教案九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教案九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一课教案九篇最终一课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简单读通,但不简单深化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生疏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探讨中层层深化,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终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会中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探讨,感受 最终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改变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改变缘由。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

2、点】 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终氛围 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终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日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探讨: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终一课,为什么说是最终一课? (11小节说柏林来了吩咐,阿尔萨斯和

3、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本该是一堂很一般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终两个字而变得特别起来。最终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哀痛、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哀痛。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实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识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殊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获心路历程 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终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

4、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无趣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缘由促使的? (斗争,国家主权的丢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原来很正常,苦痛的事该由大人去担当,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缘由,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留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改变 其次课时 一、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

5、最终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终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哀痛、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过,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终的言行) 3、的确,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伤。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

6、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烈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常的冷静,他苦痛得已经限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假如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终,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一般的老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终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信任它将成为几个画面许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

7、个手势,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索一下,然后告知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信任即便是一片宁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缄默的抗议。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老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二、迁移提升 1、老师引导: 的确,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终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很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

8、的人民更简单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国母亲。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据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3、请思索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日的冷静,他苦痛得已经限制不住感情了) 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改变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三、总结新课 同学们,国破的苦痛该由全民族共同担当。韩麦尔先生

9、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似乎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殊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将来在你们的手中。 四、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提示: 1、题目设计为最终一课之后。 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绽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生气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

10、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3、结构要完整。 【板书】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终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受、后悔悲愤 (无趣)(成熟) 最终一课教案 篇2 整体设想: 最终一课这篇小说始终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绚烂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斗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终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建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终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觉法国

11、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剧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酷爱汉语、学英雄语的意识,培育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改变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 探讨与点拨法 教学打算: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酷爱民族语言,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丢失国土。假如有一天,有人告知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一般话不能再用了,从今日起先你只能用日语沟通,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学生发表感言)

12、今日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终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据,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学问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闻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胜利。最终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斗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队伍长驱直入,占据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恒久遗忘祖国,好恒久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吩咐: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终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

13、人物形象为主,今日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 郝ho叟su 懊o悔 字帖ti 强qing迫 踱du步 哽咽gng y 四、深化探讨 1、最终一课的情形和平常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状况,调动气氛) 其一,过去起先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热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宁静静的”,其二,平常严格的老师,今日却“很温柔”。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务才穿的美丽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殊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肃穆的气氛。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改变最大的人物是谁?(小弗郎士)

14、 3、在最终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请大家结合课文详细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改变。(小组探讨) A、小弗郎士原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厌烦课本,觉得它们很厌烦,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挚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格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起先理解和怜悯韩麦尔先生,甚至仰慕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起先并没有失去国土的哀思,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终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酷爱祖国的孩子。 4、是什么让原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呢?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化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