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21802792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8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2021-7-1 目录 教学计划 2 教学进度表 17 教案 19 1.1 有关光的思考 19 1.2 光是怎样传播的 21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23 1.4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25 1.5 认识棱镜 28 1.6 光的反射现象 32 1.7 制作一个潜望镜 35 2.1 地球的表面 37 2.2 地球的结构 39 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42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44 2.5 风的作用 46 2.6水的作用 48 2.7 总结

2、我们的认识 50 3.1时间在流逝 52 3.2 用水计量时间 53 3.3 我们的水钟 57 3.4 机械摆钟 60 3.5 摆的快慢 63 3.6 制作钟摆 66 3.7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69 4.1 我们的身体 71 4.2 身体的运动 74 4.3 心脏和血液 77 4.4 身体的“总指挥 80 4.5 身体的“联络员 83 4.6 会管理和操纵自己 85 4.7 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88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重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加强,学生的观测与描述才能有了明显的发展,在举行观测、记录、试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

3、合作意识和合作才能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仍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才能仍旧对比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忙仍旧十分重要。教师还要重视观测、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重视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操纵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简单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对比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查来关注学生的观测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测、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状况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

4、个单元组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摸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好多,依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理由。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

5、,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测、假设、模拟试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忙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 “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依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测试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摸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

6、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通过观测、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协同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究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坚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

7、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浮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透露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光: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明了的问题应当是“光是什么。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是对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依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

8、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扰、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解释:Ehv,p=h/2。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人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忙教师确切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教学中应当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

9、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以下相关学习内容。 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6.2.2.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18.2.2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根本认知。本单元希望

10、帮忙学生形成以下认知。 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向保持原方向传播。 2.光能够被吸收;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 3.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出的光波进人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宛如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后可以被“听到一样。 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安排。 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考和解释“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猜测和解释。 第2课“光是

11、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试验可以帮忙学生观测到光的行进路线,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人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状况。对本课所有试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人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

12、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试验可帮忙学生观测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测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试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立人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需要观测、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

13、,结果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地球表面的地形繁杂多样、不断变化。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指向“变化一词,即地形地貌的变化。是什么理由引起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呢?教科书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测、假设、模拟试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构起“地球现今的面貌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地球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一根本认知。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以下相关课程内容。 14.2.1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休止的循环之中。 14.

14、2.3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滚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14.5.1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 14.5.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理由。 14.5.3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15.3.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根本常识。 15.3.2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5.3.3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为帮忙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本单元在设计上顺应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模式。在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的成因举行假设

15、,埋下摸索的伏笔,引发探究的兴趣在后续各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亲历相应的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完善或修正已有认知,逐步形成对地形变化成因的科学解释,在单元结果一课,率领学生回想、反思学习过程,建构起关于地球表面变化理由的新认知。本单元共安排了7节课,第1课“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除担负明确学习主题的任务外,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亮明“影响地形变化因素这一观点的机遇,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反思、建构相关科学概念的基础。本课的设计线索:对地球全貌的观测一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观测每一个典型地形地貌的观测。初步让学生建立一个地球尺度的概念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些地形只是地球整体面貌的冰山一角,是地形变迁到现今的概括浮现。对地球全貌的观测,能够使学生在建立与以往学习内容关联的同时,为今后更深人学习相关知识埋下一颗摸索的种子。 第2课“地球的结构,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本课主要承载两个任务:一是第1课学习内容的延续,由地球外部形态的认识延伸到对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的整体认知;二是为第3、第4课学习地震.永山喷发形成理由奠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本课结果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