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1788633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与处理三水区疾控中心20162016年3 3月2525日1精品整 体 概 述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 L E A S E S U M M A R I Z E T H E C O N T E N T第一部分2疫苗可预防疾病3v甲类传染病p霍乱v乙类传染病p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v丙类传染病p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v佛山市监测传染病p水痘3精品主要内容一、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二、麻疹三、流脑、乙脑四、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

2、痘4精品一、急性驰缓性麻痹(AFPAFP)病例监测与调查处理5精品脊髓灰质炎v疾病简介v脊灰病毒:粪口传播,人是唯一宿主 室温、污水、粪便中存活46个月,煮沸、紫外线 各种氧化剂敏感v潜伏末期、瘫痪前期排毒最多、传染性强 病前23天,病后1周内排毒最多 持续时间可达3-6周,少数长达34月v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带病毒者6(1:751:1000)6精品19951995年以来,中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65年脊灰疫苗开始使用无脊灰证实最高报告发病年份1964年发病4万多例1994年发生最后一例本土野病毒病例,完成了潜在性感染脊灰材料实验室登记/清册、封存7精品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云

3、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1 1例 1995199519951995年年 1994199419941994年年云南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3 3例 1996199619961996年年 1999199919991999年年青海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1 1例 2011201120112011年年新疆发现脊灰野病毒输入引起局部传播中国发生的输入性脊灰病例我国消灭脊灰进展多次出现输入疫情,但本次引起局部流行;有国外输入的高风险,但关键还是基础免疫薄弱。8精品vv免疫免疫常规接种 以乡镇为单位达95%以上强化免疫 原则上应保证本辖区内所有4岁以下儿童每3年得到两剂次以上的强化免疫vv

4、监测监测完善AFP病例监测系统 vv应急应急及时发现并开展VDPV的调查处理针对野病毒输入vv脊灰病毒实验室封存脊灰病毒实验室封存 已完成已完成广东省保持无脊灰状态策略9精品AFP AFP 监 测 目 的l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l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l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l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10精品l所有15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lAFP病例不是单一病种,而是一组征候群。l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

5、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AFP监测病例定义11精品1 脊髓灰质炎;2 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 神经根炎;6 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 单神经炎;8 神经丛炎;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 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 急性多发性肌炎;12 肉毒中毒;13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 短暂性肢体麻痹。症状监测12精

6、品AFP病例报告时限v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发现AFPAFP病例后,城市在1212小时、农村在24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AFP)病例监测方案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发现AFPAFP病例后,城市在1212小时、农村在2424小时内填写AFPAFP病例报告卡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关于启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通知 (卫发 明电201120114040号)v高危AFPAFP病例,各级机构均应在2 2小时内向上级机构报告 13精品AFP病例的调查分类v高危AFPAFP病

7、例年龄5 5岁、接种脊灰疫苗次数3 3次或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AFP病例临床怀疑为脊灰的AFPAFP病例v普通AFPAFP病例非高危AFPAFP病例14精品15精品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中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报的AFP病例,均以【1.临床诊断病例】录入“其他传染病”中选择“9825,AFP”;16精品主动监测与“零”病例报告lAFP主动监测医院: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人口集中的乡级医院,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l监测科室:儿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l方法: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或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病例。l如有漏

8、报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17精品AFPAFP监测病例调查个案调查:按照个案调查表逐项填写。l了解麻痹发生时间l是否有发热/腹泻l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l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l OPV服苗史l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18精品l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l两份标本采集间隔时间:2448小时l每份标本重量在5-8克(约为成人的拇指末节大小)l冷冻保存, 7天内带冰运送到省实验室l确保生物安全合格粪便标本要求19精品AFP病例随访l发生麻痹60天后,进行随访,必须见到病例本人,随访人员应由病例调查人员担任。l填写随防表,麻痹75天内上报省CDC。l病例首次调查

9、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随访时做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20精品一、落实AFP病例监测医院v培训v建立制度v主动搜索v配合疾控部门采样及时报告,不漏报重视职能管理部门社区做些什么?21精品社区做些什么?二、做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进一步改善常规接种服务v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外来人口聚集地、边远地区、麻疹高发地区等结合查验证,开展查漏补种评价常规接种率,定期进行查漏补种或强化免疫v评价常规接种率现场调查估算OPV接种率麻疹发病情况22精品AFP病例监测系统时限要求麻痹标本采集送省疾控中心省实验室报告结果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结果14 天7天18天7天阳性分离物送国家脊

10、灰实验室14天应尽可能缩短AFP病例报告与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检测的时限要求,提高监测敏感性、流调和检测及时性及质量。23精品AFP病例监测评价指标v监测敏感性 15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1/10万v监测及时性 AFPAFP病例监测报告(包括“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0%80% AFP AFP病例报告后48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80%80% AFP AFP病例14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0%80% AFP AFP病例大便标本7 7天内送达省级脊灰实验室及时率80%80% 省级脊灰实验室2828天内完成AFPAFP病例大便病毒分离及时率80%80% 阳性分离物

11、在1414天内送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80% 80% 国家实验室7 7天内完成省级送达的阳性分离物型内鉴别的及时率80%80% 需进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阳性分离物在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后1414天完成序列检测 AFP AFP病例麻痹6060天内完成病毒型内鉴别及时率80%80% AFP AFP病例麻痹7575天内随访及时率80%80% 24精品二、麻疹病例的监测与调查处理25精品 麻疹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天(721)天 典型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26精品前驱期 时间: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 主要表现: 1 发热:体温一般逐渐升高。 2 粘膜卡他症状: 呼吸道(咳嗽、流

12、涕、喷嚏、咽充血) 眼结膜(畏光、流泪) 肠道(食欲减退、呕吐、腹泻) 27精品 3柯氏斑:早期诊断依据时间:病程23天,持续23天部位: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性状: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 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28精品出疹期 时间:持续25天 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胸、背、 腹四肢手掌、足底。 性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呈红色斑 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逐渐 融合成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29精品30精品恢复期 时间:历时约12周 表现:发热开始减退 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 留有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31精品v疑似麻疹病例:为发

13、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版疑似麻疹病例定义网报32精品监测指标要求v敏感性指标(按现住址统计)全市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v及时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订正分类的比例应在90以上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采集后24小时内(节假日48小时内)送达(实验室)率达到90以上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在接收血标本后3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核酸检测结果3个工作日内报告率应达到90以上v特异

14、性指标麻疹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到达100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33精品调查处理流程v医院电话或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大系统)报告一例疑似麻疹病例v24h内登录系统处理预警信息,判断是否属于疑似暴发疫情v48h内到该医院做1个案调查、2初步处置、3采样 (注:带齐调查装备、个人防护品、采样装备)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版34精品v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把报告病例审核,纳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麻疹专报系统)v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调查完成后48h内录入麻疹专报系统 v按照广东省麻疹散发疫

15、点处理工作技术指引(试行)自医院大系统报卡起48h内,开展疫点处置v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1年版)35精品疫点处置v (一)管理传染源v 隔离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v (二)开展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评估。v 对疫点范围内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情况评估(包括抽查接种册、运用麻疹疫苗使用量估算接种率和现场调查麻疹疫苗接种率等),了解人口构成、密切接触者和人员流动情况等,评估麻疹续发传播的风险和范围等。v (三)及时开展应急接种(接到报告起2天内开始7天内完成)v 接种对象、时间、范围:

16、接种对象一般为8月龄34岁的易感人群,可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扩大或缩小接种对象年龄范围。除明确患过麻疹者外,8月龄 17月龄无麻疹疫苗免疫史、18月龄以上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足2剂次及免疫史不详且无接种禁忌者均应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v佛卫201310号佛山市卫生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规定每1例疑似麻疹病例均应开展20名以上适龄人群的应急接种 v (四)做好通风、防止医院内感染、自我防护和健康教育等工作。36精品消除麻疹n必要条件p没有本土麻疹病例持续3年p高水平监测系统p基因学证据证明本土传播被阻断n主要手段p麻疹疫苗2剂次覆盖率达95%以上-免疫p基于个案的灵敏的监测系统-监测p完善的病例管理机制-管理37精品n免疫p常规免疫p查漏补种p应急接种n监测n管理广东省消除麻疹策略38精品n免疫程序p8月龄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p18月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n工作要求p强调含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u加强摸底调查,及时掌握新进儿童和新出生儿童u定期检查接种系统,通知应种对象,提高及时接种率u请医生在适龄儿童痊愈后提醒及时接种常规免疫39精品查漏补种v每年两次 3月和9月 查验接种证v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