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321788342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8.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精选-】(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预防艾滋病讲座重庆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漆采2004年9月一、艾滋病的根本知识一、艾滋病的根本知识二、艾滋病的危害二、艾滋病的危害三、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概况三、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概况四、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原那么四、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原那么和方法和方法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艾滋病的根本知识一、艾滋病的根本知识l艾滋病的首例报告l1981年6月,美国报告有5例男性同性恋者患有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这种肺炎以往仅在免疫抑制的病人中发现过,而上述五例患者病前均无免疫系统疾病。其后不久,又报道了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发现26例卡泼济肉瘤患者。这些病人都有一种原因不明、性质相似的免疫功能低下的背景,这

2、预示着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开始流行。艾滋病艾滋病 AIDSA (Acquired)指的是获得性I和D (Immunodeficiency)指的是免疫缺陷S (Syndrome) 指的是综合征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HIV的发现的发现1983年,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相继被法国科学家Luc Montagnier和美国科学家Robert Gallo发现,被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称 HIVHIVHIV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病毒需要进入细胞内才能繁殖。通常检测的是病毒的抗

3、体,而不是病毒本身;体内被检测出抗体说明一个人已经感染了HIVHIVHIV与艾滋病与艾滋病在血液中检测到HIV抗体,被确定为HIV阳性。但这并不是被确定为艾滋病。 在可以检测CD4和病毒载量地方,当CD4数低于200时,被确定为艾滋病病人;但在大多数地方,艾滋病是以临床诊断为主。谬论:谬论:无任何病症的 HIV 感染者将不具有传染性事实:事实: 所有HIV 阳性者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传染性。然而,在感染的早期和晚期开始发病的时候,由于有较高的病毒载量,因而有更强的传染性 HIV的特点l1、嗜T4淋巴细胞;l2、整合宿主细胞,终身难以消除;l3、多变性基因变异是HIV疾病能力增强的原因;l4、广泛存

4、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脑脊液及脑组织中前三者浓度高;l5、较乙肝病毒抵抗力低;l6、感染者潜伏期长、病死率高;l7、基因组比任何逆转录酶病毒基因都复杂。窗口期窗口期在感染的早期,可能检测不到病毒抗体。这一阶段被称为窗口期。一般2周3个月HIV感染者在这一阶段有非常高的传染性。从从HIVHIV感染到艾滋病感染到艾滋病病毒与免疫系统“争斗阶段,为无病症期潜伏期。在这一阶段,病毒及被攻击的细胞彼此快速增殖,又迅速地被损坏。最后,病毒能够摧毁免疫细胞,导致CD4细胞数下降 。最终由感染者开展成为病人。艾滋病就象一列开往悬崖的火车艾滋病就象一列开往悬崖的火车l病毒载量病毒载量

5、=火车的速度火车的速度CD4=剩余的距离剩余的距离HIVinfectionHIVinfectionHIVinfection从发病到死亡从发病到死亡从感染HIV到发病潜伏期时间令人关注。在西方,一般为8-10年,我国为7.5-10年。而不经治疗,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1224个月。在非洲,潜伏期为6至8年,而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也较短,可能在一年以内。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 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HIV传播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2、排出的病毒要经一定的方式传递给他人;3、足量的病毒能通过接

6、触者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体内。 三种传播途径三种传播途径q经血传播q经性接触传播q母婴传播 经血传播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 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接受血液或血制品: 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l 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效劳者感染成接受医疗效劳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效劳时,暴露于感染者医疗效劳时,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致感染患者的体液,而致感染HIV。 不慎被污染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粘膜直接接头刺伤皮肤,

7、或粘膜直接接触到含有触到含有HIV的体液。的体液。经性接触传播经性接触传播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大约全球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性同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可以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婴儿。母婴传播的机率约为30。 不同时期母婴传播的概率不同时期母婴传播的概率( ( 继续母乳喂养,没有继续母乳喂养,没有用抗病毒药物用抗病毒药物 ) )孕早期(36 周)产后短时间内(0-6 月)产后长时间内(6-24 月)生产过程中孕晚期(36 周到出生)0%100%20%40%

8、60%80%孕早期(10000HIV感染者数中国累积报告的中国累积报告的HIV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1985-20031985-2003年年2003200320032003年全国累计报告年全国累计报告年全国累计报告年全国累计报告HIVHIVHIVHIV感染者按传播途径分布感染者按传播途径分布感染者按传播途径分布感染者按传播途径分布2003200320032003年全国累计报告年全国累计报告年全国累计报告年全国累计报告HIVHIVHIVHIV感染者按年龄分布感染者按年龄分布感染者按年龄分布感染者按年龄分布20032003年全国疫情增长原因分析年全国疫情增长原因分析1、政府投入

9、增加,监测力度普遍加大。 2、河南等省加强了人群筛查工作。 河南省报告8738例,占全国报告数的40.3。 全国报告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HIV感染者较2002年增加11.8倍。 3、新感染数也在增加。 4、感染者陆续到达发病潜伏期:2003年报告艾滋病人6120例,主要来河南、安徽、湖北、山西等省,占全国病人报告数的87.7 。 5、其他:临床、公共卫生医生诊断及报告意识增加等。20032003年全国疫情特点年全国疫情特点1. 1.感染人数明显增加感染人数明显增加 2.2. 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 3.3. 艾滋病感染者年龄分布艾滋病感染者年龄分布 4.4. H

10、IV HIV感染途径仍以经血传播为主感染途径仍以经血传播为主 5.5. 艾滋病病人数量大艾滋病病人数量大 20032003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发现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发现1. 1.以吸毒人群及既往有偿献血员人群感染率高,流行涉以吸毒人群及既往有偿献血员人群感染率高,流行涉及范及范 2.2.围广,存在既往未发现的流行地区和疫情围广,存在既往未发现的流行地区和疫情3.3.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涉及范围广,个别地区达较高水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涉及范围广,个别地区达较高水平平 4.4.青少年高危行为、艾滋病感染低龄化应引起高度重视青少年高危行为、艾滋病感染低龄化应引起高度重视5.5.HIVHIV在男性同

11、性恋人群中的流行不容无视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的流行不容无视6.6.一般人群中的疫情应引起警惕一般人群中的疫情应引起警惕 7.7.吸毒、不平安性行为等危险因素严重吸毒、不平安性行为等危险因素严重UNAIDS/WHO对我国对我国2003年疫情估计的年疫情估计的评价评价WHO/UNAIDSWHO/UNAIDS联合专家组认为联合专家组认为: : 20032003年对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表达了在思路、年对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表达了在思路、 方法和准确度上的一次进步,反映了中国在综方法和准确度上的一次进步,反映了中国在综合分析利用艾滋病监测资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合分析利用艾滋病监测资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2、一步 本次测算是在现有资料和方法的前提下本次测算是在现有资料和方法的前提下, , 对全国对全国艾滋病疫情状况的最正确估计艾滋病疫情状况的最正确估计中中 国国 艾艾 滋滋 病病 流流 行行 形形 势势l艾滋病流行涉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艾滋病流行涉及范围广,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局部高流行l疫情上升趋势明显疫情上升趋势明显l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顶峰面临艾滋病发病死亡顶峰l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l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l 存在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因素存在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因素一一n吸毒人群仍在增加,吸毒人群仍在增加,200

13、12001年底全国登记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数为在册吸毒人数为9090万万n静脉注射毒品比例上升静脉注射毒品比例上升53.3%53.3%n共用注射器比例上升共用注射器比例上升37.0%37.0%存在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因素存在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因素二二n性乱人群没有减少性乱人群没有减少n性病病人数居高不下性病病人数居高不下n同性恋者活泼,并处于地下状态同性恋者活泼,并处于地下状态n性乱人群使用避孕套比例很低性乱人群使用避孕套比例很低9.1%9.1%存在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因素存在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因素三三n流动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增多 1.21.2亿。亿。n年轻人性观念改变,婚前、婚外性行为年轻人性观

14、念改变,婚前、婚外性行为增多。增多。n人群中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人群中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l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l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几个可能趋势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几个可能趋势l随着传染源的不断累积和高危行为的蔓延,我随着传染源的不断累积和高危行为的蔓延,我国艾滋病疫情还会继续加剧国艾滋病疫情还会继续加剧l随着监测工作的加强,艾滋病疫情会相继发现随着监测工作的加强,艾滋病疫情会相继发现l经吸毒传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经性传播经吸毒传播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经性传播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上升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上升l男性同性恋人群可能会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男性同性恋人群

15、可能会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人群重要人群l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艾滋病将向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艾滋病将向感染者的配偶及一般人群中扩散感染者的配偶及一般人群中扩散l艾滋病发病和死亡会持续增加。艾滋病发病和死亡会持续增加。 重 庆l1993年6月发现首例外来性HIV感染者;l1995年11月发现本市首例AIDS;l1997年11月本市第一例AIDS死亡;l截止2003年12月31日,报揭发现303例HIV感染者;其中2003年报揭发现128例。2004年7月31日,已报告137例。l l * 。孕妇中发现来自非洲的G亚型l。STD2002年报告23482例,实际20万以上;艾滋

16、病的预防艾滋病的预防q预防经血传播:静脉吸毒预防经血传播:静脉吸毒 美莎酮、针具交换美莎酮、针具交换q血液血液/血制品血液管理血制品血液管理q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 管理、职业管理、职业暴露后的用药暴露后的用药预防经性传播预防经性传播行为改变行为改变平安套推广使用平安套推广使用性病的诊治性病的诊治预防经性传播lA(abstinency)禁欲;B(be faithful)忠诚;C(condom)平安套;预防母婴传播预防母婴传播在孕期给HIV感染的孕妇及其新生儿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并结合剖腹产、人工喂养等措施,可使母婴传染率降低至2% 。性病是性病是HIV传播的传播的协协同因素同因素,性病防治对于减少性病防治对于减少 HIV经性传播有着极经性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重要的作用性病的存在性病的存在性病性病(溃疡性和非溃疡性溃疡性和非溃疡性)的存在:的存在:1. 1. 增加增加HIVHIV的传染性的传染性2.2. 增加对增加对HIVHIV的易感性的易感性二、艾滋病的危害l对个人的危害:损害健康,心理打击,缩短寿命,遭受歧视,生活质量低下等等。l对家庭的影响:经济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家庭生活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