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1788307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X 页数:123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课件(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文言文第第1课时课时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一)目录目录当堂检测当堂检测02020101作品梳理作品梳理0101作品梳理作品梳理第第1 1篇篇 咏雪咏雪第第2 2篇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第第3 3篇篇 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第第4 4篇篇 诫子书诫子书第1篇咏雪咏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言语言语【注释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2、。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所似:像什么。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体。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因风:乘风。因,趁、乘。即:是。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趁、乘。即:是。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ny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

3、,曾任左将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文意理解文意理解咏雪咏雪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一文哪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从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2)从从“公欣然公欣然”和和“大笑乐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可以看出

4、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作品主旨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人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注释注释】期行:相约同行。期行:相约同行。至:到。至:到。舍去:丢下舍去:丢下(他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乃:才。乃:才。时年:那年。时年:那年。戏:玩耍。戏:玩耍。尊君在不尊君在不(fuf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父亲的尊称。不,同“否否

5、”。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惭:感到惭愧。惭:感到惭愧。引:拉,引:拉,牵拉。顾:回头看。牵拉。顾:回头看。文意理解文意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出自方正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方正”?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

6、纪就表现出“方正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之气:第一,他懂得“信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他以“入门不顾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作品主旨作品主旨文章通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情景,告诫人们做事文章通过记述陈元方与来客对话的情景,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担当。严的责任担当。第3篇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注释注释】论语论语:儒家经典著

7、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篇。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孔子。孔子(前前551前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zu)邑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人。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问。说,同“悦悦”,愉快。,愉快。愠愠(ynyn):生气,恼怒。:生气,恼怒。君子:君子: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注释注释】曾曾(z

8、ngzng)子子(前前505前前436):姓曾,名参:姓曾,名参(shnshn),字,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吾吾(ww):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我。我。日:每天。日:每天。三省三省(xng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反省。为:替。为:替。信:诚信。信:诚信。传传(chunchun):传授,这里指: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注释注释】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

9、又”,用于整数和零数,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惑:迷惑,疑惑。天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逾(yy)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注释注释】温:温习。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这里是形容词故:学过的知识。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用作名词。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是

10、形容词用作名词。词。为:动词,做,当。为:动词,做,当。【注释注释】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却”。则:就。则: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殆:疑惑。【注释注释】箪箪(dnd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堪:能忍受。【注释注释】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者:代词,的人。的人。好好(hoho):喜爱,爱好。:喜爱,爱好。乐:以乐:以为快乐。为快乐。【注释注释】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饭疏食,饮

11、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水”,热水为,热水为“汤汤”。肱肱(gngg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于:介词,对,对于。对,对于。【注释注释】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行:行走。行:行走。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其:代词,他们其:代词,他们(的的)。善者:好善者:好的方面,优点。的方面,优点。【注释注释】川:河流。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

12、代词,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注释注释】三军:指军队。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泛指平民百姓。【注释注释】笃笃(dd)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仁德。仁:仁德。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论语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的一部书。宋

13、代把它与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合称为合称为“四书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意理解文意理解1所选十二章中,讲学习方法的分别是哪些句子?所选十二章中,讲学习方法的分别是哪些句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第六章中颜回第六章中颜回“不改其乐不改其乐”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参

14、考答案:因为他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和困顿毫不因为他安贫乐道,对生活的清苦和困顿毫不在意,执着于对在意,执着于对“道道”的追求。的追求。作品主旨作品主旨所选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所选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等。这告诉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做人的道理等。这告诉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理想远大,意志坚强。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理想远大,意志坚强。写作特色写作特色语言精练,思想深刻。语言精练,思想深刻。第4篇诫子书诫子书三国诸葛亮三国诸葛亮【注释注释】夫夫(f f):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助词,用于句首

15、,表示发端。静:屏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目的。修身:提高修养,陶冶性情。修身:提高修养,陶冶性情。淡泊:内心恬淡,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集中精神,不宁静:这里指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16、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宁静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怎么来得及。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家、军事家。 文意理解文意理解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立志。需要具备三个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