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32178805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概要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住宅建筑设计7/3/20221一一. 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的演进与前瞻n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n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现状与开展趋势7/3/20222二.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1.居住区的组织构成含义: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区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局部。居住区的规划是指对居住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公共效劳设施,公共绿化活动用地及公共市政设施等各个系统进行结合具体的安排。按位置划分:市区内、正郊、远郊按住宅层数划分:高层、多层、低层、混合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

2、-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7/3/202232.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n城市居住区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n居住小区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

3、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人口规模7000-15000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根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民根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地。n居住组团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100030003000人人) )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效劳设施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的居住生活聚

4、居地。 7/3/202243.居住区用地工程构成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两类: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n居住区用地居住区用地 是可规划可操作用地是可规划可操作用地, ,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它们即相对独立又互相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它们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结联结. . 1.1.住宅用地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含宅间绿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地和宅间小路等) )的总称。一般占的总称。一般占45%45%以上以上, ,是比重最大的是比重最大的用地用地 2.2.公建用地公建

5、用地( (公共效劳设施用地公共效劳设施用地) )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效劳和使用的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效劳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3.3.道路用地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4.4.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

6、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n其他用地其他用地 规划用地范围内规划用地范围内, ,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 .7/3/20225n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7/3/20226三三.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1.1.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团三级。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

7、用居住区- -小区小区- -组团、居组团、居住区住区- -组团、小区组团、小区- -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排、灵活使用。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根本原那么: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根本原那么: * *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 *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8、、配套建设的原那么;套建设的原那么; * * 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存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规划用地内有保存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 * 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平安、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

9、、平安、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 *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样化创造条件; * *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 *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标准的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标准的规定。 7/3/202272. 2.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

10、式一一. .片块式布局片块式布局 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7/3/20228片块式布局 7/3/20229二二. .轴线式布局轴线式布局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 ,或或对称或均衡对称或均衡, ,形成具有节奏的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空间序列. .空间轴线可见或不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 ,可见者常为线形的道路、可见者常为线形的道路、绿化、水体等构成绿化、水体等构成, ,但不管轴但不管轴线的虚实线的虚实, ,都具有强烈的聚集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性和导向性. .7/3/202210n轴线式布局轴线式布局7/3/202211n三三.向心式布局向

11、心式布局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中心感很强.7/3/202212向心式布局向心式布局7/3/202213四四.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围合成的中央主导空间往往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7/3/202214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7/3/202215五五.集约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并开发地下空间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穿下空间垂直贯穿,室内室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形成居

12、住生活功能完善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局形式节地节能,适合适合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现代居民的各种要求现代居民的各种要求.7/3/202216六六.隐喻式布局隐喻式布局将某种事物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实例见教材.实际设计中往往不是单纯一种布局形式实际设计中往往不是单纯一种布局形式,而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其而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其他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他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7/3/2022173. 3. 居住区的规

13、划布局分析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一一.道路系统道路系统道路网布置根本形式道路网布置根本形式:贯穿式、环通式、尽端式贯穿式、环通式、尽端式.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那么: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那么: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平安,防止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平安,防止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

14、的通行;行;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小区内防止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小区内防止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居住区道路:指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红线宽度不宜小于居住区道路:指一般用

15、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指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路面宽小区路:指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组团路:指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路面宽组团路:指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指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路面宽不宜小于宅间小路:指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

16、宅入口的道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7/3/202218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7/3/202219二二.公建系统公建系统居住区公共效劳设施居住区公共效劳设施(也称配套公建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效劳、金融邮电、市政公用、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效劳、金融邮电、市政公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