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1787849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9.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科大学精品ppt:中医基础理论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龚全心龚全心养养生生莫莫过过衡衡动动静静祛祛病病全全凭凭理理阴阴阳阳人之三宝精 气 神传统医学的称谓传统医学的称谓n歧黄之术n青囊n唤杏林n悬壶歧黄之术歧黄之术n来源于黄帝内经。n是黄帝和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n到了后来,岐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青囊青囊n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n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n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杏林杏林n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n有资料介绍,三

2、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n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并由老虎守护。n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n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虎守杏林 ”悬悬 壶壶n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味浓情底细,他就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n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钱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大部分人眼中的

3、中医大部分人眼中的中医n治疗慢性病的。n西医治标,中医治本。n中医只能用来治疗一些死不了的病。n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意义深远意义深远n翻阅中国五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医学史,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医学是中华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在四大发明之外的一项更伟大的发明。n中医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现在的中医尴尬n 近几年,中医药发展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n鱼腥草、刺五加事件引发中药制剂产业危机,某媒体热捧的按摩即治瘫的神奇中医引来质疑,等等。n这些事件都加剧了人们对中医的不信任。同时,中医发展负重累累,面临游医泛滥、中医人才流失、药材疗效降低等

4、现实困境。现代意义上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医中医”n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n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的医学起了个名字叫“中医”。n这个时候的“中医”名称是为了和西医做一个对比。n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的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中医的定义内涵中医的定义内涵n中医是“中国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n中医的历史源远流长,迄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现成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问世。n中医是以中国汉民族为主,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医学。故称之为“中国医学”。中医是中医是“中和中和”医学医学n中华汉民族接受的是孔孟思想教育,尤其中医文化源于中国“道”文化

5、,主张“中庸”倡导“和谐”。n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平和就是健康的标志,人病就是阴阳失调。所以定义为“中和”医学。中医与中医学中医与中医学n“中医”是区别于西医的称谓;n“中医学”这个名称,是因为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学术上独树一帜。故称为“中医学”。n在日本,称中医为“汉医”,称中医学为“皇汉医学”;n早在中国明代,我们的毗邻高丽国,就是今天的朝鲜和韩国称中医为“东医”。n中医的按摩术也是在这个时期已经传往法国,从此遍及全世界。n尤其是我们的针灸术,今天遍及全世界,更是备受世界瞩目。中医与西医中医与西医n中医与西医是当今并存的世界主流医学。n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学术理

6、论体系的医学。n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势,可以相互取长补短。n历时发展到今天,事实证明都不可能取代对方。中医与西医中医与西医n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西医。n中医是哲学医学,西医是化学医学。n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实验医学。n中医是治人的医学,西医是治病的医学。n中医虽然不科学,但能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n西医是科学的,既微观又量化还是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n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起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是不争的事实。四部医学经典四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论卒病论神农本草经(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矿物学矿物学物候学物候学天文学天文学气象学气象学地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生物学植物学植物

7、学中医学军事学军事学农农 学学数数 学学酿酒术酿酒术冶炼术冶炼术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为主导思想,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维方法 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为生理病理学基础,础,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

8、论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体系。以以中华中华医学医学四大四大经典经典内经内经: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论基基础础,注重整体观念,引入,注重整体观念,引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藏象构建了藏象经络经络理理论论。全面。全面论论述了中医学的思述了中医学的思维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诊断、防治等。断、防治等。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医医 圣圣张仲景张仲景(2)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疗法的发展:药物疗法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载药载药365365种,种,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

9、气五味、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理论。七情和合等理论。针灸技术的发展针灸技术的发展1.1.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晋晋 王王叔叔和和编编撰撰了了我我国国第第一一部部脉脉学学专专著著 脉脉经经晋晋 皇皇甫甫谧谧编编撰撰了了我我国国最最早早的的针针灸灸学学专专著著 针针灸灸甲甲乙乙经经唐唐 孙孙思思邈邈编编撰撰了了千千金金要要方方和和千千金金翼翼方方,可可称称我我国国第第一一部部医医学学百百科科全全书书。他他对对医医德德的的论论述述,开开中中国国医医学学伦伦理理学学之之先先河河。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 辨证:

10、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 金的

11、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二)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1)生克和制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乘侮 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的反应。 相侮: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亦称反克。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三)用于诊断和治疗第第三三章章 藏藏 象象什么是藏象学说?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

12、三个方面:一古代的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第一节第一节 五五 脏脏 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协调,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基础来进行阐述的。心心心为君主之官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分为主血和主脉。 主血:血在脉中运行,心脏搏 动,发挥濡养功能。 主脉:脉是血液的运行通道,脉道通利,营气和血液功能 健全,血液正常运行。2、主神智

13、: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心所主之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舌在窍为舌肺肺肺为“华盖”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向上的升宣和向外的布散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步散到全身,外外达于皮毛。肃降: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向下布散。3、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

14、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4、肺朝百脉,主治节:指全身的血液,都经过血脉而汇集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在志为忧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脾脾脾为“后天之本”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二、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三、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 其华在唇肝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的生理

15、功能:一、主疏泄 调畅气机 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调畅情志 二、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和筋其化在爪在窍为目肾肾肾为“先天之本”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藏精,主生殖发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2.后天之精: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以及脏腑生理功能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二、主水:肾中精气气化功能,对于体内 津液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 液代谢的平衡起着及为重要的 作用。三、主纳气: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 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16、。 (肾的纳气功能就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随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第二节第二节 六六 腑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总称。实而不能满,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胆胆“胆者,中精之府。”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腑。胆的生理功能:一、贮存和排泄胆汁(因胆本身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且藏精汁,与胃、肠等腑有别,故又属奇恒之腑)胃胃胃的生理功能:一、主受纳、腐熟水谷: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气其精微物质经脾之运化而营养全身。二、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失通降影响食欲。小肠小肠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受盛和化物小肠接受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的盛器经胃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有相当时间的停留,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二、泌别清浊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膀胱膀胱膀胱位于小腹的中央,为贮尿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