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赋(冷为峰)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32132371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赋(冷为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兰赋(冷为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兰赋(冷为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兰赋(冷为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赋(冷为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赋(冷为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兰赋(冷为峰) 夫生于深谷,臻于隽贤。得霜露之渥泽,持素容以天然。无地势而擅声,其馨清逸;顺天时而独秀,其性幽娴。甘以众草为伍,不与群芳竞妍。日月星辰涵其灵性,山岳河川化其渊禅。书圣曾寄情于禊序,越王犹植兰于渚山。馈一束之瑶蕊,结半世之善缘。餐莫醉于楚畹,赏莫灿于兰园。观夫幽韵夭夭为其魂,恬泊乾乾为其质。生南方而猗猗,栽海北而蔚蔚。无枝蔓之乱形,有花茎之敛翠。昼对玄鸟和吟,夜与云霭相契。其为色也,或银或金,或红或紫。穗若霞帔,疑仙姬拜月之仪;叶似剑锋,骇武者凌云之势。其神洒脱而自持,其态娇柔而不媚。内敛不失高标,浄泊不失清绮。三时脉脉,舒于窈窕之姿;十步熏熏,飘乎氤氲之气。叹春兰之清幽,仰秋

2、芳之弘毅。或立于谷壑山丘,或浴于澧兰沅芷。或漫馥芬于春宵,或引雁阵于秋水。不舍于秋梦,还沾于春袂。则曰:其为香祖,不输丹桂之名;其为英华,不输姚魏之美。春阳为其增辉,秋月为其奇玮。 盖夫誉其幽客,冠以国香。士者纫以为佩,佳人沐以为汤。屈原滋其为志,孔丘视其为王。兰赠知己,梦牵潇湘。至如苏轼有浴兰之约,李白发落英之伤。兰台宫叹其荒没,猗兰操闻而凄凉。千古幽贞,郑燮为其颂;九畹优品,秋瑾为其彰。王勃则寓其质,素娥则吮其香。雅士默化于淳德,姝丽倾慕于兰房。以兰为心,昭君子之名节;以蕙为介,炳黎民之嘉祥。引诗家而长吟,绰绰其表;扬画匠之泼墨,灼灼其裳。不择地而幽兰翘翘,不择人而国风煌煌。石破不改其韧,

3、兰枯不改其芳。所长者兰草,所予者芳芬。植兰者必怡乐,爱兰者必颐神。与兰守可濯其性,与士交可蕴其仁。空谷涵其品,磨难成于人。兰章乃止于美,兰交乃止于真。一株花草则绘之千画,一枝兰箭则抒以万文。播幽馨于今古,留清气于乾坤。嗟夫,花不以僻野而不发,人何以陋室而不鸣。一兰在案,相颐相悦,慰藉终生。注: 禊序:兰亭集序;王羲之于兰渚山麓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写下兰亭集序。越王:勾践;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 香祖:兰花的别称;清异录草:“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以兰为香祖。姚魏泛指牡丹花;辛弃疾词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幽客:兰的别称;三余赘笔

4、记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兰为幽客。国香:兰花。引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以国香指兰花。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表其志。孔子自卫反鲁,过隐谷,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世人尊兰为王者之香。仲春灯下题于春雨话江南室: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李白古风之五十二: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孔子己全部的思想感情。郑燮:

5、郑板桥,作高山幽兰:“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秋瑾:兰花“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王勃:七夕赋“金声王韵,蕙质兰心”。作者简历:冷为峰,笔名日照微风,日照开发区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中赋会副主席,中国辞赋网编审、特邀评论员;2014年被评为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2017年被授予国家一级诗人荣誉称号,入国家诗人档案。中国诗歌春晚“全国十佳辞赋家”,第一届艺术奖孔子奖章,首届全国十大“魅力名片”魅力文学奖;出版四部诗词集黄海涛声、长河流韵、芒鞋留痕、微风草吟。代表作:京都赋、北京大学赋、孔子赋、黄鹤楼赋、阴阳赋、泰山赋、黄河赋、世界赋、齐鲁赋、姜太公故里赋、时运赋、爱莲赋、梅赋、兰赋、竹赋、菊赋、蜀道难、将进酒、将进茶。近20篇赋被勒石以刻。北大赋被200多官网、媒体转发,并接受人民网专访;孔子赋被350多家官网、媒体转发;孔子赋被中国书法家书法,参加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内外巡回展出,永存在孔子博物馆;齐鲁赋被2020年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刻于贵州。在全国获诗词赋征文大奖600余次;在各种媒体及刊物发表诗词赋1000余首,创作古体格律诗词3200余首,辞赋100余篇,兼有楹联、古代散文、歌曲、新诗等文学创作共3400余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作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