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21009493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 张晓青 张晓峰 侯培红摘 要: 结合社会背景,体现通识课程精神,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普及电影知识与科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课程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展开教学,运用观影、讨论、辩论等形式开展教学进行交流,通过学生评议制度不断完善。Key: 通识课程;课程建设;课程评议一、课程建设背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几何级增长,世界各国的优秀电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视线中。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银幕总数达55623块,是全球拥有银幕数量最多的电影市场;中国同时是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影票房超200亿元。电影市场的繁荣催生出新的观影热潮。

2、新传智库针对2016年中国电影受众情况进行了全国性的抽样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至表3。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电影观众具有青春朝气、学历高的特点,在校大学生是绝对的主力军。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随着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对精神文化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成为了观影人群的主力军。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通过一系列剧情说明问题,揭露事物的本质,促使观众对社会、人文、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邃的思考。电影市场的繁荣,并不能掩盖海量电影作品良莠不齐的客观事实。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建立的阶段,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电影作品吸取各种知识与人生启迪,观影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艺术

3、鉴赏力与感悟力的同时,正确理解与反思电影工作者在优秀电影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开设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普及电影知识,提高大学生电影鉴赏能力,并增强科学素养,使得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了解影片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正确辨析艺术表现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异同,审视与反思当下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二、课程建设在古希腊特定的文雅社会,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博雅教育的理念。所谓博雅教育,以人的自由发展和德行的不断完善为最高目标,不带任何功利思想,旨在培养自由公民的通达技能。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源自古希腊博雅教育,

4、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对知识总体狀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具备有效思考、沟通、辨析各种问题能力的人文素养,使之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心各方面均能自由和谐发展。在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中,学习者通过赏析优秀的电影作品,接受综合艺术的熏陶,汲取电影知识,提高了对电影的鉴赏能力,同时在老师的引领之下,了解相关科技领域的新资讯与新成就,熟悉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走向趋势。电影真实传神地表现了科技,科技传达了电影作品的创作意图,同一门课程中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使学生能够理解电影精神,知晓科学技术。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求真的习惯、反思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开阔的眼界,使之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高

5、举远慕的心态,追求完美的境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电影与科技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的过程中,从电影知识、科技知识两个角度对课程体系进行总体规划,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成“电影艺术”、“科技助力电影”、“科幻小说与电影”、“科学技术与电影赏析”四个模块,努力使学习电影知识、赏析电影佳作、了解科技新知三者有机融合,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实施主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每个教学模块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均包括主打电影推荐赏析、电影知识讲解、科技知识介绍和科学思想交流等环节。例如,介绍“科幻源头”专题内容时,选择

6、推荐了根据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改编的影片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剖析当时人类由于科技掌控的不可知性而产生对科技的矛盾心态。最后通过对当下冷冻头颅、换头手术、冷冻人体、再生憧憬等科技新闻事件的解读,揭示人类对科学应怀有敬畏之心之下更加细致严谨并周全考虑。又如,介绍“健康饮食”专题内容时,结合美国公民诉快餐公司的社会新闻,选用美国优秀纪录片超码的我,讲解现代快餐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食用者带来健康上的负面影响。同时介绍纪录片艺术特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等知识,帮助学习者拓宽电影与科技两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与电影赏析”模块中的科技专题为动态变化,并不固定。每一教学轮次

7、伊始,授课者都可以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新近涌现的国际影坛佳作、国际或社会热点等确定最新的教授专题、课程内容及及对应的赏析影片。例如,2017年夏新浪微博上出现了艾滋病阻断药的新闻事件及讨论。课程组立刻结合艾滋病知识与一系列的新闻事件,并深入了解阻断药的阻断机理,配合奥斯卡获奖影片费城故事,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专题“艾滋病与阻断药”并在秋季的教学轮次中投入教学,学生们给予了很好的教学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已进行及正在进行的共计四个教学轮次中, “科学技术与电影赏析”模块所讲解过的科技主题共11个(见表4)。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成绩由平时表现(含考勤、课堂交流,40%)、作业(20%)

8、、学习报告(40%)三部分组成。课堂交流(互动调查、讨论、辩论等)、作业、学习报告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从不同的角度检查学生对电影作品理解、电影知识掌握、科学知识熟悉程度以及基本的科学观,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意落实与体现以下四个特点:1、学生主体性: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影发掘其中的科学理论,辨析电影艺术表现下科技的真伪,确立正确的科学观;2、艺术多元性:普及电影理论知识、推荐优秀佳作的过程中,注重体现电影艺术的多元性,选择介绍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及多种电影类型;3、理论科学性:结合电影题材与内容,分析电影镜头背后的科学真相,帮

9、助学生辨析艺术表现之下科学技术的真伪,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4、课程趣味性:通过观影、讨论、辩论等互动形式开展教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使其启迪心智独立思考。三、教学实施高校中的通识课程大多采用大班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管理上经常存在因学生数量多而带来了种种局限。电影与科技课程,在教学管理上享用现代科技成果,呈现出与传统课程教学不同的特色。整个教学环节使用教学管理APP软件统计学生到课出勤情况,同时开展互动问答、课后作业、学习报告、课程评价等教学活动。每轮教学过程,教师都会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电影作品不同理解的可能性、社会大众对科技知识态度的差异明显度等因素,组织两场课堂辩论赛

10、。从已经实施过的辩论情况来看(辩题一览表见表5),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后旁征博引积极准备各种论据,辩论进行时不断地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参与讨论,点评辩手评判胜负。每个教学专题结束之后,学生在教学管理平台上从教学内容、课堂讲解及个人兴趣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议。课程建设团队会在教学轮次结束后,依据学生评议的情况,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安排。例如,“电影原理”内容在首轮、次轮教学评议中学生反映平平,课程组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在第三轮课程实施中融合了定格动画制作过程介绍,同时引入世界动画格局、中国动画经典等内容,更结合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等动画作品进行讲解,学生从心里迸发出的怀

11、旧情绪使教学内容不再生涩,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部分虽然是分开的,但存有延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决定规范教学实施,教学付诸实践与评价之后,在根据其成效与评价,修正课程决定。电影与科技同时课程正是通过教学专题学生评议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断调适与改良课程内容,极大程度地推动了课程的建设。表6为已经结束的三个教学轮次中,每个教学专题的学生评议得分情况(满分均为100分)。电影与科技通识课开设以来,一直受到学生的喜爱。每次开课都出现学生在选课系统的“抢课”热潮,选课率均达100%。在课堂上,参与交流互动、报名参加课堂辩论的学生比例也一直很高。广大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是课程组老师在今后教学环节中继续不断完善的动力所在。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课程组将进一步拓宽专题内容所涉猎的科技门类,开辟更多的专题数量,继续致力于电影知识与科技知识的传播。Reference1 隋曉荻编.中西通识教育的思想与实践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2 拉尔夫泰勒著.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 钟启泉.汪霞.王文静编著.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