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上传人:I*** 文档编号:321009334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赵国平Summary:浮士德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围城被称为“新学者”,这两本书都展示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时代和国家的不同,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比较浮士德和方鸿渐的人物形象。Key:浮士德;围城;知识分子形象浮士德通过描述克制自我和勇于实践的追求过程,展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特精神特征。歌德用浮士德的形象来解释现代知识分子应该追求什么,以及现代知识分子是什么。围城是一部幽默而激动人心的小说,以高级知识分子的病态和不寻常的生活为基础,以幽默和讽刺的笔触深刻批评和揭露了一群新知识分子。作者不仅生动地阐释了这些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政治环境中的丑陋状态,而

2、且精心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各种生活形态,内部反思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钱钟书在序言中说:“在本书中,我想写一些现代中国社会的某些部分和人民。在写这种人时,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本性。”这类人物是当时社会的病态,使围城一书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深厚的社会价值和探索意义。一、浮士德与围城简介歌德是一位伟大的德国作家、思想家、诗人和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圣经的浮士德,是一部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不分幕,25场,第二部分是5幕27场。整部剧中没有一致的故事情节,以浮士德的思想的发展和变化为线索。浮士德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以德国民间文学艺术为主题,对当时的德国和欧洲社会进行探索,并融

3、合现实主义和浪漫诗意的戏剧。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讽刺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被称为“新学者”。作者钱钟书出生于江苏省,于1933年从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主修英语和法语,1944年开始写围城,并于1946年完成。在围城出版的序言中,他曾表达自己的創作意图:“我想写现代的某个部分,一个特定类型的人物。”如果看小说的内容,会发现作者在刻意表现现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面孔,通过主角方鸿渐与几个女人的情感和婚姻纠葛,具有讽刺意味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空虚与犹豫。“围城”一词从小说人物的口中解释了其含义: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们想冲进来,城里的人们想逃脱。二、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特征正如钱钟书在

4、围城的序言中提到的那样,“从他熟悉的社会阶层,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时代取材”,对知识分子的人性做出了很多解释,并以一个旧中国知识分子为样本,呈现了当时病态知识分子的形象。(一)贪慕虚荣之疾“哲人”禇慎明给外国哲学家写的三四十篇书信,仅仅因为给伯格森的信被退回,就感到难过。第二是知识分子对物质财产的贪婪和虚荣。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人不得不逃离家乡。出乎意料的是,最初的罪恶战争为这些文学人物吹嘘虚构的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日本人从未想过:“占领了许多乌托邦产业,烧毁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屋,摧毁了许多单相思的恋爱关系。”(二)不学无术之痼“一种很难长期治愈的疾病”是指痼。这些病态知识分子的文化劣势就像一

5、种慢性病,很难治愈。这些知识分子深知文化知识是生命的资本,因此他们通过伪装和欺骗在文化世界中生存。这本小说充满了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所谓的专家、学者、名人和医生,其中有许多像高松年这样的受人尊敬的教授。他们通过耍花招,装作文学家、化学家。不学无术之痼首先出现在所谓的“教授和学者”中,围城中三闾大学的教授和讲师是另一个无知又不熟练的团体。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并不专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而是专注于研究形成派系和阴谋。高松年怀疑方鸿渐知道了汪太太和自己的“桃色事件”,利用职权挤走方鸿渐。在海外学生中也反映出不学无术之痼。苏文纨是在法国留学并学成归国的女博士,方鸿渐不经意间透露,想以苏的名义进行工作,但被撤职

6、的苏文纨仍然拒绝了这项工作。后来,她嫁给了曹元朗,后者写了一部令人不快的歪曲诗。这再次证明她对诗歌的欣赏能力不足,该海外学生团体的文凭“仅充当亚当夏娃的叶子,可以掩饰羞耻和丑陋。一小张纸可以掩盖一个人的空虚、愚昧和寡陋”。(三)崇洋媚外之症崇洋媚外之症几乎是20世纪知识分子苦难中的常见疾病。在儒林外史中,“万般皆下品,唯有科举高”,在围城中,“万般皆低贱,唯有留洋贵”。作者从方鸿渐说:“从未加入进士的人们终生都会为之感到遗憾,无论其年龄如何。出国就可以摆脱自卑心理。”本质上,不发达的民族是崇洋媚外根源,在围城中,描绘了许多留学外国的学生,例如方鸿渐、赵辛楣和苏文纨,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他们永远不会

7、忘记自己在国外的地位,并始终将他们视为国际学生,过分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更圆”。中英文结合的说话方式是这些留洋学生崇洋媚外的另一个体现。例如,在小说中,在一家外国银行工作的张先生喜欢被称为吉米(Jimmy),喜欢随时随地讲流利的英语。小说所介绍的知识分子是当时的社会文化精英,受到传统文化的启发,学习中西文化,替代旧文化,在中西文化冲突中进行创新和融合。但是在动荡时期,现状粉碎了知识分子的荣耀和骄傲。从某种角度来看,当前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生活困难也使知识分子成为“恶棍”。“一个病态的社会更加彻底地削弱了文化群体的性格。当时,知识分子整体上胆怯,无能,浪费,无知和受到外国人的称赞,只是为了生

8、存。”三、浮士德形象再认识歌德在诗歌浮士德中绘制了数百个角色,其中浮士德和莫非斯特贯穿整部戏,最丰富的角色是浮士德。浮士德在工作中也有丰富的意义。因此,对浮士德的形象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多。评论家、中外作家和读者自作品发表以来都对浮士德的形象有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浮士德的形象从现代知识分子的角度理解的。在西方,要理解浮士德的形象,有“代表人类理论”“超人理论”“人类代表说”“德国民族精神象征主义”“现代欧洲理论”几个典型的观点,海涅在论浪漫派(1836年)中指出:“德国人本身是博斯博士和博物学家的博学多”,浮士德在尼采看来是“超人”的形象。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是斯宾格勒,他认为浮士德是“现代欧洲人

9、”布尔乔尔的典范,象征着资本主义时代,现代研究歌德的专家以托马斯曼和多伦多较著名,他们认为浮士德是双重形象。“歌德是全人类的代表”是匈牙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卢卡克斯认为的,学者们认为浮士德是“真实的”。有人认为浮士德是冒险家、无情的罪犯、资产阶级和地主。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在借鉴西方观点的基础上,为浮士德的形象赋予了新的含义。著名诗人冯智用易经的一句话总结了浮士德的一生,他的短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他看来,浮士德是一种自我完善的形象。外国文学史(第二卷)中,认为浮士德不仅是作者自传的人物形象,是整个人类的代表,而且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上升时期的艺术典范,外国文学史(修订

10、本郑克洛主编),认为浮士德的形象具有多种含义。它既是“现代西欧先进知识分子的象征,尤其是德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象征”,又是“歌德的化身”。四川大学的扬恩恩教授认为,浮士德是“人类的好代表”,“这也是人类活泼精神和新兴资产阶级巨人形象的象征。”进入21世纪,扬恩恩教授为浮士德的形象赋予了新的含义。他说,浮士德的精神很有价值,而浮士德这本书是不朽的,因为它从“自我完善”和“仁慈”两方面全面,辩证地展示了英雄的性格。笔者认为浮士德是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浮士德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特征:勇于实践和自我克制。这种精神是区分传统知识分子和现代知识分子的重要标志。四、知识分子定义(一)西方概念“知识分子”一词根据

11、西方标准有特殊含义,通常并不指所有具有“知识”的人。首先,有知识的人必须是专门研究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人,他可以是任何行业的脑力工作者,包括牧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作家、科学家,但从专业角度而言,如果他的兴趣仅限于此,则没有资格成为“知识分子”。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知识分子“除了致力于专业工作外,还必须深切关注世界上所有涉及国家,社会,甚至公共利益的问题。相反,这种关心必须超越个人(指出知识分子实际上具有宗教承诺的精神,因为除了个人利益之外,个人还属于一小群人)。”(二)我国界定古代中国没有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的原型“士”在四类(士、农、商、工)中排名第一。孔子说“学者专于道”,

12、并规定“士”是基本价值观的维护者。“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前身,更不用说独立阶级了,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知识分子诞生时经历了一系列痛苦而无奈的现代化进程,例如外国势力的入侵和国家的自救。从父权制的瓦解到现代国家的建立,从废除科举制度到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这一系列具体的现代化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表现出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知识分子发挥了核心作用,知识分子自己意识到了这一变化,将其投射在整个社会上,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五、浮士德与方鸿渐的比较(一)共同点他们在哲学层面都反映了生活困境和文明危机。在经历了婚姻的悲剧、爱情的悲剧、知识

13、性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职业的悲剧之后,浮士德不断地追求,挣扎并不断地从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体现了他的奋斗和追求,失望和无助,以及对日常生活困难和生存的影响的哲学思考。而且,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方鸿渐和浮士德两者都有人类的弱点,都不是高大的完美人物。如方鸿渐的无能和胆怯,以及浮士德对享受的渴望。方鸿渐获得了假博士学位,回到中国后,他照顾岳父,并进入“点金银行”临时工作。后来与赵辛楣一起进入了职业围城三闾大学,在烟雾弥漫的三闾大学,他受到挤压和歧视,他的职业生涯没有成功,他逃到了上海。回到上海后,他和孙柔嘉进入了婚姻。在家庭生活中,最后他出于各种原因与孙柔嘉离婚,并摆脱了婚姻的围城。浮

14、士德和方鸿渐都是悲剧人物,似乎已经克服了困境,但他们仍然无法摆脱困境;想克服危机,但永远都摆脱不了危机,想摆脱围城,但是生活无处不在围城。(二)不同点浮士德使用一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方法来创作角色。通过浮士德和魔鬼墨菲斯托费雷斯大赛展示浮士德的形象。作为社会观点和资产阶级统治精神的浮士德写照,通过魔鬼墨菲斯托费雷斯和浮士德之间的斗争,描绘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求并探索了人类的幸福之家。它涵盖了许多一般的生活经历和相同的生活经历,它表明了人类正在发现自我的过程。正如宗白华所说:“浮士德是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生活的整体反映。”浮士德精神探索了人类生活的所有奥秘和最高境界。同时,方鸿渐以三

15、闾大学的阴谋、虚伪、相互阴谋、各种生活丑陋和家庭矛盾为代表,介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用于嘲讽这个世界充满幽默和冷眼。一方面,方鸿渐软弱又无用;但另一方面,他又有知识分子的诚实、进取心和友善的一面;他必须依靠家人,但他不喜欢家人;他受到欧洲新思想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浮士德在资产阶级兴起时表明了人类的追求,而圍城则是通过方鸿渐,批评了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领土上的腐败以及中国古老的教育文化。六、结语综上所述,萨义德所倡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与浮士德的自我克制精神是一致的。浮士德的自我否定是对自己施加批判意识和理性批判精神的结果。因此,

16、现代知识分子的重要标志是这种自我克制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德用浮士德的形象来解释现代知识分子是什么以及他们应该追求什么的主要问题。围城这部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实践教育意义在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进步和启蒙中起着重要作用。和平时期的现代知识分子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高的文学成就,更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从事侧重于精神工作的工作。由现代知识分子通过解释围城中旧知识分子的病态形象并分析主客观因素来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希望这将有助于促进实现国民议会的现代化目标。Reference:1翟豪杰.浮士德形象刍议J.文学教育(下),2020 (08):16-17.2许建武.浮士德的知识悲剧分析J.戏剧之家, 2019(22):226-227.3刘秀丽.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