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极修辞的手法19700字 论消极修辞的手法石凯鑫摘 要 首先简述了辞章学的发展过程,其定义、性质,然后运用辞章学理论来分析毛泽东诗词的章法艺术章法方面,本文将毛泽东诗词的章法结构分为对比类章法、调和类章法、中性类章法三大类,各大类又分出几个小类来论述修辞方面,运用辞格理论来分析毛泽东诗词中运用辞格的技巧,探讨毛泽东诗词的辞章艺术特点,深化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后人从伟人的艺术创造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而且更能学到毛泽东诗词创造的章法艺术和修辞技巧,这些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章法 对比 中性 调和一、消极修辞的研究现状自修辞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来,研究者们都倾向于将目光集中在积极修辞上,而对消极修辞的关注较少此外,研究者对于消极修辞的研究较为零散,分类标准也不统一,缺乏系统性修辞这一现象中“消极”这一名称的使用,我们可以追溯至清末龙伯纯的《文字发凡》(19xx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在“修辞现象”这一节中,龙伯纯吸收了日本学者岛村龙太郎所著的《新美辞学》中的观点,把修辞现象称为词藻,将词藻分为两大类,即外形上的语彩和内容上的想彩。
他说“语彩者,言语上之彩色,属于外形的词藻是也”;“想彩者,思想的彩色”,属于内容上的词藻语彩和想彩又各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部分在龙伯纯之后,王云六的《国语修辞法述概》(19xx年发表于《教育杂志》)一文,把文章中“平叙的”称为“消极的修辞现象”,“修饰的”称为“积极的修辞现象” 稍后于王云六的王易对修辞现象的分类继承了龙氏的方法他在《修辞学》(1926 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和《修辞学通诠》(19xx年由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两书中把修辞现象分为消极、积极两部分王易把“辞藻”(修辞现象)分为“内容——想彩”和“外形——语彩”两部分,这两部分又各分为“消极”、“积极”两类其中“内容”一部分中的“消极之想彩”包括“命题完备”和“序次顺序”两部分;“形式”一部分中的“消极之语彩”包括“行文纯正”和“用语明确”两部分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龙伯纯、王云六、王义、并未将修辞现象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部分真正把“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提高到两大分野高度的时陈望道,他在《修辞学发凡》(19xx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把整个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一分为二凡能使语词呈现生动、形象情貌的,他将其称之为积极修辞,陈望道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作为修辞的总纲,以此来贯穿区分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的始终。
陈望到《修辞学发凡》中“两大分野”的体系,如陈梗生的《修辞学教程》、周振甫的《通俗修辞讲话》等,这里不作详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修辞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消极修辞的研究较以往深入和细致了,其突出代表是吴士文的《修辞讲话》(19xx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士文将“消极修辞”称为“一般性修辞”,他说:“‘一般性修辞’是和‘特殊性修辞’相比较而确定的名目说它是‘一般性’,一是因为这类修辞在一般语体中都可应用,都离不开它二是因为它所用的语言是一般的,即平平常常的、一片本色的,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只要具有明确、通顺、贴切、简洁的效果就行遇有不明确、不通顺、不贴切、不简洁的语言,只要选用一般性的词语加以限定、修改、调整就会有效他从“通顺有条例”、“简洁无废词”、“明确无歧义”、“贴切有所宜”四个方面的表达效果入手,详细论述了消极修辞的26种手法,其详尽程度在同时期的消极修辞研究中是绝无仅有的以上对消极修辞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大致地概括总结,下面我将参照吴士文等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消极修辞的手法作一下归纳总结,并辅之以例证和分析二、消极修辞手法的研究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不同,积极修辞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消极修辞要解决的是通不通的问题。
一个句子是否通顺,一段话是否有条理,概括地说,主要取决于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语音方面;二是用词方面;三是语法方面;四是逻辑方面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一下上述四个方面中所涵盖的消极修辞的手法2(一)语音方面1.韵调和谐所谓韵调和谐,主要是指在遣词造句时注意韵调的重叠和交替,要有低昂互节、抑扬有致的变化汉语是一种富于音乐性的语言,之所以说它赋予音乐性,是因为汉语有抑扬的声调讲求声音之美是我们汉语修辞的传统,我们当然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要做到声音之美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求声调的和谐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值,又可归为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两类在律诗和韵文中讲究利用平仄交替配合形成声音的抑扬顿挫,以产生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在现代的遣词造句中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力求使词句整齐和谐,适口、顺耳音节安排得恰当,注意了声调平仄的变化,念起来就不会拗口,听起来就不会平淡,而可以收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试看下面的例子(“”代表平声,“”代表仄声):(1)做卓越政治家的道理也是如此:不要刚蛮,不求速成,不作自吹,不贪天道之功!(2)以德报怨的结果,使人无以报德;但以直报怨,却可以使朋友和敌人都各得其所,自己也成为一个不仅善良,而且成熟,不仅简单,而且有力量的士兵。
3)上品的政治人士听到天道,恳恳信奉,勤勤恭行;中品的政治人士听闻天道,心有疑虑,行也不决;下品的政治人士听说天道,嗤之以鼻,贻之以笑分析:例(1)种这些四音节的词语平仄各不相同,句中声调的起伏变化十分明显,因此听起来就不会感到平板单调例(2)中前一分句末的“无以报德”以平声字结尾,后一分句中的“各得其所”则一仄声字与之对应 关于这样用的妙处之所在,我还是引用作家老舍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里的一段话来作一下说明他在文中说道:“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到每个字的声音??上一句末了用了一个仄声字,下一句我就要用一个平声字,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声音之美除了和声调有密切关系之外,同押韵也是分不开的有些散文为了加强表达效果,通过同韵相押从而使句子的末尾字音跌宕回环,从而让人感到韵律的回环美, 3给人以艺术享受,试看下例:(1)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将不仅是比赛成绩,还有更好的空气,将不仅是更多的商机,还有更多的自由和欢喜2)你看哪:至方的大地,反而看不到边棱;至大的珍器,反而要慢工做成;至美的宫商,反而听似天籁无声;至大的天象,反而不见其迹其形例(1)中“绩”、“气”、“机”、“喜”均押“i”韵,从而使本句读起来和谐悦耳,琅琅上口,使声音回环跌宕,读起来令人对奥运的企盼和热爱油然而生。
例(2)中“棱”、“成”、“声”、“形”韵尾均以“ng”,这不但使得句子显得平整而且韵随意转,在表达上给人以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韵调和谐这一手法一般用于文艺语体中的诗歌和散文中在运用韵调和谐这一手法时应注意从整体上考虑全句的节奏和声音的和谐2.音节匀称所谓音节匀称是指在遣词造句中要求音节匀整平稳、和谐自然符合这个要求的词句,就会有一种整齐和谐之美,念起来就不会觉得拗口试看下面的例子:(1)从问题出发,从技术入手;不张扬,不高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2)蒋在重庆谈判时的日记显示,他对毛的最初方针是“诚恳”、“忍耐”,后来逐渐发展为“扣留”、“审治”,过了几天,又变成“授勋”、“礼送”3)人们期望着经济改革路径的调整,政治改革路径的延展人们期望着效率,也期望着公平,期望着民主,也期望着法治人们期望着常人的悲欢成为国家的悲欢,常识的力量成为国家的力量分析:例(1)中两个介词结构,两个三音节词,两个四音节词,这样的对称配合,不但使句式富于变化,而且又显得整齐匀称,节奏和韵律也随之增强,还令意思得到强调例(2)中“诚恳”、“忍耐”,“扣留”、“审治”, “授勋”、“礼送”三对双音节词相对应,使句子的结构平稳、音节匀称,此外,读起来适口、顺耳,这样就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例(3)三个句子中“期望着”这个三音节词后面的成分从音节、结构上都是对称 4的,这样不但使句子之间的旋律富于变化,而且使整段话的节奏感和气势都得到增强音节匀称这一手法多用于文艺语体和政论语体在运用音节匀称这一手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依照汉语的特点来组织句子中的音节,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音节匀称而任意地增减音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然会适得其反,使句子显得不自然二)用词方面1.词义用准所谓“词义用准”是指词要用得准确、得体、合适要把词义用准,就要求我们从各方面去推敲词的意义试看下例:(1)一个国家必须有价值洼地,便于人们走入获利;一个国家必须有精神高地,便于人们登高眺望洼地与高地的形成,都有赖于机会平等的体制建设如果相应的机会被垄断,不曾寻求与权力对接的平常人,就只能望价值高地而兴叹,见精神洼地而沉溺,他就既不会拥有财富,也不能享有精神生活2)十七大结束之后,俞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件‘应当’的事,而是一件‘必须’的事3)在计划体制时代,国有企业确实解决了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及就业者的福利问题但代价是,不能在此就业者无权享受这种国家福利,就业者自身的自由也遭到限制甚至剥夺。
分析:例(1)中“眺望”、“望”、“见”都表示“看”这一意思,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中有异的眺望”和“望”都有“向远处看”的意思,“眺望”比“望”程度稍重,而“见”则只表示一般意义上的“看”,这段话中分别选用了三个表示“看”这一意思的不同的词,将词义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从而将意思准确地传达出来例(2)中“应当”和“必须”意义相近,但是程度轻重不同,“必须”的程度要比“应当”重,因此这两个词表达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在本句中将两个意义相近又有着细微差别的词放在一起,在对比中起到了强调的作用5例(3)中“限制”与“剥夺”意义也较为相近,但“剥夺”的程度要比“限制”重的多,在范围的大小上也有所不同,“限制”只是局部的,而“剥夺”意味着全部失去将这两个意义相近又有差别的词放在一起,形成了意义上的递进,从而加强了语势词义用准”这一手法在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中都适用,因为只有将词义用准我们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在运用“词义用准”这一手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的问题:首先要准确地辨析词义;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词义准确地辨析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种是将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从它同相关词语的搭配关系来了解它的含义;另一种是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放在一起分析比较。
要选择恰当的词义也要将词语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对比分析2.色彩选对所谓“色彩选对”是指词的修辞色彩的选择要恰当、合理词的修辞色彩包括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和词的形象色彩试看下例:(1)肖志军以自己的愚昧、偏执、信念和苦难表演了他所代表的那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日常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当舞台周围的观众纷纷指责这个角色时,他们也正在扮演着这个社会的另一种角色,一个传说中的精英群体2)中石油48元天价开盘是A股估值过高的总体现,物极必反,当上涨成习惯的时候,大套就已经张口,并迅速把固执认可此习惯的投资者收入套中3)雪茄色的阴云下,加勒比的海水几乎是黑色,间或的,有阳光从云层中钻出来,洒出圣洁的几缕分析: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些词是褒义的,有一些词是贬义的,当然也有很多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例(1)中“愚昧”和“偏执”是贬义词,这就较鲜明地表现出了作者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句末的“精英群体”本来是个褒义词,但在这句话的特定语境中却带有贬义的倾向,这样用增加了语言的讽刺意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例(2)中“开盘”、“A股”、“大套”都是股市用语,因此带有鲜明的科技语色彩,选用这样的词语不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简洁,而且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