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文解读PPT时间:2022.06.05演讲:夏天2022年4月新修订前言章节内容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背景和意义第一章CONTENT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思路第二章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变化第三章第四章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八大亮点解读第五章PA RT 01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背景和意义修订背景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02义务教育课程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03修订意义20年来再次修订再次修订意义重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学校育人蓝图,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意义修订意义一、细化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育人目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
二、做好学段衔接,为完整的人的培养创造更加通畅的成长环境新修订的课程方案立足学段一体化设计,删除了一些学科间内容简单重复和交叉现象特别对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要做好相应的调整,为教师提供专业引导修订过程修订过程成立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重点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修订过程PA RT 02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思路修订主要思路坚持目标导向修订主要思路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坚持问题导向修订主要思路坚持创新导向PA RT 03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变化关于课程方案01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关于课程方案01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关于课程标准02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一是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三是关于课程标准02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四是五是PA RT 04课程性质01课程性质01课程理念02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理念02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理念02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课程目标03(一)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03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一)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03(一)核心素养内涵课程目标03(二)目标要求课程目标03(2)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有利用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能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
3)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二)目标要求课程目标03(二)目标要求课程内容04课程内容表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框架课程内容04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物质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2物质的属性1.3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尺度运动和相互作用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2机械运动和力2.3声和光2.4电和磁能量3.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3.2机械能3.3内能3.4电磁能3.5能量守恒3.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实验探究4.1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4.2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跨学科实践5.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5.2物理学与工程实践5.3物理学与社会发展课程内容04(一)物质课程内容04【内容要求】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1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一)物质课程内容04例2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例3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1.1.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建议:(1)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用于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3)调查当地农田或城市绿化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一)物质课程内容0412物质的属性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物理属性例1通过实验,了解橡胶的弹性列举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例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的差异例4通过实验,了解金属与木材导热性能的差异一)物质课程内容04(一)物质课程内容041.3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尺度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大致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例1用图形、文字或语言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例2了解我国在载人航天及其他航天科技方面的新成就,体会我国航天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和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一)物质课程内容041.3.4了解物质世界的大致尺度例3设计表格,按空间尺度大小的顺序排列一些从宏观到微观有代表性的物体(如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人、原子、原子核、夸克等)例4了解一些典型天体、粒子寿命的时间尺度活动建议:(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研制到成功发射的历程,体会这一历史性突破对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2)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天眼”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及我国科学家在建造“中国天眼”过程中的卓越贡献。
3)查阅资料,了解“天问一号”在探索火星方面的进展及我国航天事业对人类探索宇宙的贡献一)物质课程内容04(一)物质课程内容04(一)物质课程内容04(一)物质课程内容04(一)物质课程内容04(2)情境素材建议“物质”主题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面侧重提出与物态变化、物质密度、古代科技等相关的常见情境素材建议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素材:自然界中的雨、露、霜、雾、冰、雪等现象,都是由于水的物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将装有酒精的密封塑料袋先后放在热水和冷水中,能观察到明显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夏天从冰箱冷藏柜拿出的饮料罐表面会出现水珠,从冷冻柜取出的物品表面会结霜;吐鲁番的坎儿井能有效减少水的蒸发;给汽车水箱加注防冻液,以防冬天水箱结冰一)物质课程内容04与物质密度相关的素材:影视剧拍摄中倒塌的楼房、滚落的石块等道具通常是用泡沫塑料制作的,这利用了泡沫塑料密度小的特点,可避免对演员造成伤害;体育竞赛中的铅球,则是用密度大的材料制成的,这能使相同质量的球体积更小;运用密度知识可鉴别身边的一些物质与古代科技相关的素材:冶铁技术的出现,为人类大规模制造工具、机械提供了材料支持,使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古人利用天然材料加工制成了纸张、火药,利用磁性材料的特性制成了指南针。
一)物质课程内容04(二)运动和相互作用课程内容04【内容要求】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1.2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例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活动建议:(1)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3)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交会对接为例,讨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二)运动和相互作用课程内容042.2机械运动和力2.2.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例1会利用自身的尺度(如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例2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例3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4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运动和相互作用课程内容042.2.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例5分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的受力情况2.2.5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例6了解伽利略在探究与物体惯性有关问题时采用的思想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