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专家点评1400字 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专家点评11月x日到12月x日,我有幸观摩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现场评比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主办,在美丽的山城重庆举行,有 20节小学课,11节初中课,10节高中课进行了现场角逐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师400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规模之大、观摩人数之多、会场组织之有序 创下了历次全国音乐会之最我也在这参会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获取了知识,现将课后大会组织的现场评委专家点评在此作简单总结留记一、小学组:尹爱青(东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1、从课型上看:10节唱歌课、9节欣赏课、1节器乐课2、从整体上看:(1)老师们的教学改革意识明显增强(2)课型特色鲜明(3)演唱教学关注了歌唱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巧妙的设计了发声练习4)关注了音乐本体,从学生的体验、听辨入手,培养了学生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将音乐审美贯穿于教学之中5)关注了钢琴伴奏、教师的范唱注重了音乐性6)很好地运用板书,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合成器,高科技的选择器,图形谱的及时出现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预设的难度如何解决?什么是以学生为本?要注意各学段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答案有误,不要怕与老师的答案不符,没有生成就没有灵气。
2)提问:兴趣始于好奇,有学生来提问,可以在深入一些,个性化的教学引出自然的教学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要紧3)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是积累,技能是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长期的4)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要与音乐本体有关,要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要是积极地、正面的5)学谱子是为了唱歌,要敢于让学生做,在动中听、动中学、动中做老师讲得太满、太细,学生被动接受得多6)什么算好课:自然、轻松、清晰的课;突出音乐本体、表现音乐的美的课;重视学生兴趣与参与;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与素质二、中学组:王安国(首师大教授)1、整体评价:十年课改成绩的展示,尚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2、三个问题:(1)老师的执教观念(课程观)需要改变,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老师在唱 独角戏,50个学生的声音比不过一个老师的声音大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有效参与,老师的设问、表情、教态,都应以学生出发2)如何关注和利用音乐本体老师不从音乐认知规律出发,羞羞答答面对音高、唱名、手势、节奏应该早早进入,从20xx年级大胆进入高年级的音乐知识要理直气壮的进入运用乐谱进行教学,正面科学的运用音乐元素。
3)一定数量的课在教学流程和形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一节好课是在环环相扣的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课型和教学领域有待更积极地探究和实践4)课型单一,缺乏器乐课、合唱课、小学的歌表演、音乐剧课缺乏普及的合唱课,这里指的合唱课是指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合唱应该做成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无处不在的教学工具,要研究奥尔夫和和柯达伊教学的精髓在哪儿合唱教学要先横为纵,由横引纵三、吴斌(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音教会副会长)1、防止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永远比形式重要要提倡合作学习,但是不能忽视个体学习2、防止走“之”字形道路决定论和选择论是永远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矫枉不能过正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调整,在选择中发展3、音乐万变不离其中,重复和对比是两种最重要的方法音乐创作需要重复,音乐学习更需要重复比较是最有效的手段4、提问和问题问题从作品、学生、老师的设问这儿来问题是主线,就是过程方法,就是目标,就是重点第二篇: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1600字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发布时间:20xx-12-24 18:53:00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于20xx年x月x日在深圳大学拉开帷幕。
活动内容包括全国中小学音乐优秀课例现场教学展示、交流研讨及专家点评等我很有幸的前往观摩这次优质课整个教学改革意识增强,课型特色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几天的激烈赛课,深圳大学体育馆内场场座无虚席,每天我们都是为占上一个最佳位置一大清早就起床了,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21节课(欣赏课8节、唱歌课8节、综合课5节)着实让我过足了瘾,真的是享受了一次幸福的视听盛宴,综合这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一 、教师的音乐基本功在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就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例如:《赶圩归来阿哩哩》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非常规的唱歌课,也是这21节课里最吸引我的一节课王老师声情并茂,引导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忱学生在老师情境性的引导下将歌曲进行改编演唱。
歌曲的改编力求表现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和歌曲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特点,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歌曲改编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加入了学生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摇滚风,激发了学生的创编和表现激情另外,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演奏演唱基本功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师生激情演唱中完美结束,获得观摩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堂课为我们的唱歌教学和编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还有《打枣》中老师的唢呐演奏、《美丽的夏牧场》中老师的范唱水平都显示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第二 、备课方面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更体现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可见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作了充分估计,并对各种状态预设了积极的应对,所以才有课堂上的临乱不惊,精彩迭出 第三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教案制作、歌谱制作新颖、在学生聆听同时,用图谱展示音乐,给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音乐。
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第四、专家点评,明晰今后工作思路本次大赛组委会邀请的专家评委都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主编以及来自各省的一线专家评委专家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竞赛课进行了点评,更综合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现场培训和现场答疑解惑全国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建议是: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和艺术规律对竞赛课不要过度设计,要讲究“大道至简”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谢嘉幸教授对音乐课中的体验与认知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提出“认知是伴随体验出现,认知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体验是检验认知的标准”的观点提醒教师注意从学生出发,重视音乐体验的教学方式这次观摩活动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去学习、借鉴我们应该广开思路,把专家的点评看作是对教学的一种“诊断”,使我们了解每一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从中提升自己的认识与教学水平,不断加强自身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要与时俱进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