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320675822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PPT 页数:178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院医师培训——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课件(1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课件精品课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医学影像学教研室第二章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检查方法检查方法l颅脑颅脑头颅平片(头颅平片(plain film of skullplain film of skull)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pgraphycerebral angiopgraphy) CT CT MRIMRI l脊髓脊髓X X线平片线平片脊髓造影(脊髓造影(spinal myelography)spinal myelography)CTCTMRIMRI一、颅脑一、颅脑l头颅平片头颅平片(Plain fil

2、m of skull)简单、经济;一般用正、侧位。对头颅外伤、先简单、经济;一般用正、侧位。对头颅外伤、先天性畸形和颅骨疾病等的诊断最适用,但诊断价天性畸形和颅骨疾病等的诊断最适用,但诊断价值很有限。值很有限。l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Cerabral angiography)采用采用DSA技术,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脑血管畸技术,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血管闭塞和了解脑瘤供血情况。形、血管闭塞和了解脑瘤供血情况。 CTA、MRA可替代大部分诊断需要。可替代大部分诊断需要。一、颅脑一、颅脑lCTCT:一般用横断面,层厚一般用横断面,层厚8 81Omm1Omm,小病变可行薄层扫描。,小病

3、变可行薄层扫描。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垂体区病变常用冠状面。对颅内病变有很好的诊断效果,颅脑外伤、脑梗死、对颅内病变有很好的诊断效果,颅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脑积水等平扫即可明确诊断,颅内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平扫即可明确诊断,颅内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需做增强描。炎症、血管畸形等需做增强描。CTACTA可观察病变与血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管的关系,CTCT灌注成像可观察病变血流灌注情况。灌注成像可观察病变血流灌注情况。plain CTenhance CT CT A(四)(四)MRIMRIl切层方向切层方向l层厚层厚l扫描序列扫描序列lMRMR血管造影(血管造影(MRAMRA)lMRMR增

4、强扫描增强扫描lMRMR弥散加权(弥散加权(DWIDWI)及灌注加权)及灌注加权(PWI)(PWI)成像成像l脑功能成像(脑功能成像(fMRIfMRI)及)及MRMR波谱(波谱(MRSMRS)的研究)的研究(四)(四)MRIMRIl切层方向切层方向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l层厚层厚一般横断面层厚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矢状及冠状面层厚;矢状及冠状面层厚45mm,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采用薄层扫描,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等于层厚小于等于3mm。 l扫描序列扫描序列SESE序列序列T T1 1W W及及T T2 2W W,T T1 1W W显示解

5、剖结构较清晰,而显示解剖结构较清晰,而T T2 2W W显示病变较敏感。显示病变较敏感。其他,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其他,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SE,FSE)(Turbo-SE,FSE)及梯度回波序列及梯度回波序列(FLASH)(FLASH),其中水抑制成像其中水抑制成像(FLAIR)(FLAIR)较常在颅脑应用。较常在颅脑应用。EPIEPI序列一般用于小儿、序列一般用于小儿、昏迷等不配合病人或危重病人的检查。昏迷等不配合病人或危重病人的检查。lMRMR血管造影(血管造影(MRAMRA)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窦

6、血栓形成等的诊断,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主要技术有的诊断,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主要技术有TOFTOF法和法和PCPC法。法。lMRMR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增加病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应用增加病变与正常脑组织对比,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应用:鉴别肿鉴别肿瘤和水肿。瘤和水肿。微小病变的显示,如垂体微腺瘤、微小听神经瘤及小微小病变的显示,如垂体微腺瘤、微小听神经瘤及小转移灶。转移灶。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显示隐匿性病灶。显示隐匿性病灶。(四)(四)MRIMRI(四)(四)MRIMRIlMRMR弥散加权(弥散加权(DWIDWI)及灌注加权)及灌注加权(PWI)(PWI)成像

7、成像DWIDWI主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主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PWIPWI反映脑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主要反映脑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主要用于脑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用于脑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l脑功能成像(脑功能成像(fMRIfMRI)及)及MRMR波谱(波谱(MRSMRS)的研究)的研究fMRIfMRI通过检测病人接受刺激通过检测病人接受刺激( (包括视觉、触觉等包括视觉、触觉等) )后的后的脑灌注变化来研究皮层活动的功能定位,是目前神经脑灌注变化来研究皮层活动的功能定位,是目前神经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MRSM

8、RS可检测外伤、肿瘤或癫痫病人脑组织的代谢情况。可检测外伤、肿瘤或癫痫病人脑组织的代谢情况。头颅平片头颅平片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CTMRIMRI一、磁共振自旋回波序列(一、磁共振自旋回波序列(MRI SE MRI SE SEQUENCESEQUENCE)lT1WIlT2WIlPDWIlFLAIRlCE T1WI二、二、MRMR血管造影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nanceMagnetic Resonnance Angiography Angiography)脑底动脉环动脉瘤右侧椎动脉狭窄,管腔变细,血流信号减低,颅内段断续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管腔变细,血流信号减低,颅内段断续显示(一

9、)脊髓平片(一)脊髓平片(plain film of spine plain film of spine cordcord)(二)脊髓造影(二)脊髓造影(spinal myelographyspinal myelography)(三)(三)CT CT (四)(四)MRI MRI 显示脊髓和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显示脊髓和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二、脊髓二、脊髓二、脊髓二、脊髓l脊髓平片脊髓平片(plain film of spine cordplain film of spine cord)常规摄正、侧位片、斜位片。对诊断脊椎骨病常规摄正、侧位片、斜位片。对诊断脊椎骨病变或椎管内病变有帮助。变或椎管

10、内病变有帮助。l脊髓造影脊髓造影(spinal myelographyspinal myelography)将碘对比剂经腰穿或小脑延髓池穿刺注人脊椎将碘对比剂经腰穿或小脑延髓池穿刺注人脊椎管蛛网膜腔,在透视下观察对比剂在椎管内的管蛛网膜腔,在透视下观察对比剂在椎管内的形态和流动情况,以诊断椎管内病变。主要用形态和流动情况,以诊断椎管内病变。主要用于判定椎管内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对椎管内于判定椎管内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对椎管内肿瘤和蛛网膜粘连有诊断价值。肿瘤和蛛网膜粘连有诊断价值。平平 片片脊髓造影脊髓造影二、脊髓二、脊髓lCTCT: 仰卧位,扫描层厚仰卧位,扫描层厚1 15mm5mm,用软组织

11、窗位及骨,用软组织窗位及骨窗位分别观察,必要时可行矢状、冠状面重建窗位分别观察,必要时可行矢状、冠状面重建及及CTCT三维重建。增强扫描用于椎管内肿瘤和血三维重建。增强扫描用于椎管内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管性疾病。脊髓造影脊髓造影CT(CT myelography, CTM) CT(CT myelography, CTM) 一般在脊髓造影后一般在脊髓造影后1 12 2小时内进行小时内进行CTCT扫描,扫描,具有具有CTCT及脊髓造影的双重优势。可清楚显示硬及脊髓造影的双重优势。可清楚显示硬脊膜囊形态及脊髓结构。脊膜囊形态及脊髓结构。二、脊髓二、脊髓lMRIMRI:矢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显示脊髓全程

12、和病变上下平面;观横断面,显示脊髓全程和病变上下平面;观察脊髓及病变与脊髓、椎管的定位关系;有时加冠察脊髓及病变与脊髓、椎管的定位关系;有时加冠状面扫描。状面扫描。常规常规TlWI及及T2WI成像。增强扫描可提高椎管内病变成像。增强扫描可提高椎管内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MR脊髓成像脊髓成像(MR myelograhy,MRM)又称脊髓水成像,获得脊髓蛛又称脊髓水成像,获得脊髓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影像,类似椎管造影效果,有望替网膜下腔脑脊液影像,类似椎管造影效果,有望替代脊髓造影和代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脊髓造影。第二节第二节 正常影像解剖正常影像解剖l颅脑颅脑头颅平

13、片头颅平片血管造影血管造影CTMRIl脊髓脊髓CTMRI一、颅脑一、颅脑l头颅平片头颅平片颅骨:颅骨: u 儿童较薄,成人较厚,分内、外板及板障儿童较薄,成人较厚,分内、外板及板障3 3层。层。颅缝与囟门:颅缝与囟门:u 颅盖骨骨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及人字缝,颅盖骨骨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及人字缝,X X线呈锯线呈锯齿状线样透明影,儿童期较清楚。囟门表现为边缘较齿状线样透明影,儿童期较清楚。囟门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不规则多角形透明区,颅缝及因随年龄增长而清楚的不规则多角形透明区,颅缝及因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封合变窄,后囟和人字缝之间有时可见多余骨块,逐渐封合变窄,后囟和人字缝之间有时可见多余骨块,为缝

14、间骨,多无病理意义。为缝间骨,多无病理意义。头颅平片头颅平片颅壁压迹:颅壁压迹:u 脑回压迹:脑回压迹:X X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u血管压迹:脑膜中动脉、板障静脉及蛛网膜颗粒压迹。血管压迹:脑膜中动脉、板障静脉及蛛网膜颗粒压迹。蝶鞍蝶鞍:u位于颅底中央,前以鞍结节、后以鞍背为界,侧位显位于颅底中央,前以鞍结节、后以鞍背为界,侧位显示清楚,正常前后径示清楚,正常前后径7 716mm16mm,平均,平均11.5mm11.5mm,深径,深径7 714mm14mm,平均,平均9.5mm9.5mm。岩骨及内耳道:岩骨及内耳道:u岩骨可于后前位片上从眶内观察;正常内

15、耳道呈管状岩骨可于后前位片上从眶内观察;正常内耳道呈管状低密度区,位于岩骨内,两侧基本对称,大小相差一低密度区,位于岩骨内,两侧基本对称,大小相差一般不超过般不超过0.5mm0.5mm,宽径平均为,宽径平均为5.5mm5.5mm,最大为,最大为10mm10mm。头颅平片头颅平片颅内生理性钙斑:颅内生理性钙斑:u松果体钙斑:成人显影率高达松果体钙斑:成人显影率高达40%40%,可根据,可根据 其移位方向判断占位性病变的大致位置。其移位方向判断占位性病变的大致位置。u大脑镰钙斑:正位居中线,呈三角形或带状,大脑镰钙斑:正位居中线,呈三角形或带状,显影率近显影率近10%10%。u床突间韧带钙化及侧脑

16、室脉络丛钙斑显影率床突间韧带钙化及侧脑室脉络丛钙斑显影率较低。较低。一、颅脑一、颅脑l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正常脑动脉有一定迂曲,走行自然,由近向远逐渐正常脑动脉有一定迂曲,走行自然,由近向远逐渐变细,管径光滑,分布匀称,各支位置较为恒定并变细,管径光滑,分布匀称,各支位置较为恒定并与脑叶有一定对应关系。与脑叶有一定对应关系。一、颅脑一、颅脑lCT:CT:颅骨及空腔颅骨及空腔 u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鼻窦及乳突气房内气体呈低密度。鼻窦及乳突气房内气体呈低密度。含脑脊液腔含脑脊液腔 u脑室、脑池、脑沟、脑裂等腔内含脑脊液为低密度。脑室、脑池、脑沟、脑裂等腔内含脑脊液为低密度。脑实质脑实质u分大脑额、颞、枕、顶叶及小脑、脑干。分大脑额、颞、枕、顶叶及小脑、脑干。CTCT可区分皮质及髓质,可区分皮质及髓质,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大脑基底节是大脑半球的中央灰质核团,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大脑基底节是大脑半球的中央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及杏仁核。内囊分前肢、后肢及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及杏仁核。内囊分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