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酒神与日神西方文学的双重文化内质

卢卡****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10页
文档ID:320518531
酒神与日神西方文学的双重文化内质_第1页
1/10

酒神与日神:西方文学的双重文化内质  酒神与日神:西方文学的双重文化内质  一、狄俄尼索斯与人的自然属性  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是酿酒和种植葡萄的庇护神纪念他的崇拜仪式为迷醉状态下的野蛮狂欢一般认为,古希腊的喜剧起源于纪念他的狂欢歌舞在雅典,他又被尊崇为死后复生的自然之神  在所有关于狄俄尼索斯的传说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与植物相关的自然之神,象征着旺盛的自然生命力;有关他的生殖崇拜,隐喻了人的本能冲动与生命活力;酒神崇拜仪式那迷醉状态下的狂欢,展示了摘下文化面具后,人的自然形态和生命本原因此,狄俄尼索斯可以说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生命意志的象征尼采以狄俄尼索斯来表述人被基督教文明压制下的无穷生命欲望,在他看来,对生命的肯定,甚至对它最奇妙最困难问题的肯定:在其致力于追求最高形态的过程中,对其生命力之无穷无尽而感到欢欣的生命意志这就是我所说的狄俄尼索斯[1](P57)狄俄尼索斯精神在呼唤着我们:像我吧原始的母亲不停地创造,从那纷纭扰攘的表象之变迁与流动之中,我获得了满足![2](P129)在整个古希腊神话世界中,无论是天神宙斯,还是普通神普罗米修斯、阿佛洛狄特和赫拉,抑或是人之英雄俄狄浦斯、阿喀琉斯和伊阿宋,他们都显示了远古人类的无穷生命活力,强烈的生命意志驱使他们展示自我价值的同时又享受人的欢乐与满足。

无论是神还是英雄身上的饱满、丰富而充溢的人性,荡漾着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纯朴与浪漫,让我们不难窥见那人性裸露时代人的真实面目可以说,在古希腊神话众多的神和英雄〔人〕身上,都有一个狄俄尼索斯的原型,在整个神话世界里,都弥漫着狄俄尼索斯的情绪,惟其如此,这神话的世界才蕴含了永久的艺术魅力,让后人像追慕伊甸乐园那样可望而不可即  但这个神话世界又毕竟不是伊甸园,文明的脚步已经在那里留下足迹,文化之面纱已笼上那一幕幕或矫舰或柔美的身体,尤其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已让那喜怒无常、放纵恣肆的神与人举步维艰,甚至矛盾重重,困惑、迷惘俄狄浦斯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悲剧说明,走向文明固然困难,但步入文明的人也并不自由;因为文明的获得需要以丧失自然人性为代价,文化给予的自由要求你必先丢弃原有的自由这里,文化和文明成了自然人性的对立物,是狄俄尼索斯的无情杀手作为象征性的人物形象,这个杀手就是日神阿波罗  二、阿波罗与人的文化属性  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具有多种职能和意义的神,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之一,也是在所有希腊神眆中被崇奉得最广泛的神在一般读者心目中,阿波罗是光明之神、男性美之神,还有音乐之神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他的本质属性。

太阳神在众神之中之所以仅次于宙斯的显赫地位,在于他能在千里之遥明辨是非、善恶,并公正严厉地给予惩办,他的预言也是对是非善恶的一种预见式区分阿波罗在那狂放不羁的神话世界中,无疑是理性与法那么的代表,这是他之所以在众神中威力不同凡响的根本原因假如说至高无论文联盟.Ll.上的天帝宙斯更多地象征着自然宇宙法那么的话,阿波罗那么象征着由人的智慧理性而生的文化与文明法那么就是在神的世界中,也需要有是非善恶的法那么去标准,然后才有众神在相对意义上的自由与秩序在这个意义上,众神也并非绝对自由不过,众神的世界本来就是人创造的,是人的世界的象征,制约神的神规和行使神规的阿波罗便是给文明初始阶段的人带来标准与制约的文化与理性在这个意义上,阿波罗象征着人的文化属性,他是文化意义上的人  对于刚刚步入文明的人类来讲,文化证实了人之为人的理性本质,标志着文明与进步,也获得了自然  人所没有的自由以及自由中的标准和秩序,但他们却要牺牲本来属于自己的自然本性为代价文化作为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物,它是符合人的生命存在之需要的,但是,人作为一种就其根源而言的自然之子,其自然之本质对文化世界又是本能地排挤的所以,文化与人有永久的矛盾,文化有其自身的悖谬,这种矛盾与悖谬的终极根源在于人本身人的理性本质与自然本质的二元对立和双重矛盾。

在希腊神话世界里,酒神与日神互不相离的根源也在人本身  三、酒神与日神的经久撕斗  假如说,酒神和日神的矛盾仅仅是对神话时代文学中表达的文化的悖谬和人的矛盾性的话,那么,从文学和文化开展史角度看,这实际上创始了西方文学中人与文化之矛盾主题的先河,也预言了文明社会中人与文化将是难以调解的  人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人永远要沿着文化的桥梁超度到更文明与自由的境界,所以,人永远要追随文化但人的自然本性又决定了他承受文化与文明,就得经受文化之炼狱对他的磨炼,脱其原始的野性向上帝提升走向文明的过程,首先是承受文化与文明之洗礼的过程,狄俄尼索斯精神必须经受住阿波罗精神的考验然而,生性不安分的狄俄尼索斯从来不愿征服地承受阿波罗精神的制约,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性狄俄尼索斯精神与阿波罗精神的争斗,造成了人的永久的精神之苦与人性的扭曲,从而产生了西方文化史上关于文化与文明之善恶的不息之争,进入到近代以后,随着文化的不断开展,人们对文化的悖谬性认识得愈来愈明晰  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史上典型的反文化倾向的社会思潮浪漫主义思潮的创始者卢梭对文化与文明对人性悖逆的分析是非常深入的他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人的本性是天然仁慈、纯朴的,但是,文化与文明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却使人性走向堕落,因此,人的所有的不幸,都源自于科学、宗教、道德、文学和艺术等构建起来的文化。

卢梭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文化对人性的善与恶的他所谈的文化对人性的制约,主要是文化对人的仁慈天性和人的自然情感的限制但他和在他倡导下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所要抒发的强烈奔放的自然情感,却充溢着狄俄尼索斯精神和情绪  与卢梭相似,但又比卢梭走得更远的是叔本华他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就是意志他认为:理性只不过是外表,犹如地球的外壳,在它的内部还深藏着意志这一内核由外表观之,似乎是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意志与欲望,而实际上理性只不过是意志的向导叔本华虽然没明说意志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但其本质就是狄俄尼索斯所代表的原始生命欲望;与之相对的理性,也来自于文化与文明叔本华没有像卢梭那样祈求人性的复归,也没有寻求意志与欲望外现与满足的途径,而是要人们遏制并消灭欲望,免除痛苦结果,叔本华走向了悲观主义,但他以他的理论阐述了人性与文化的悖谬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唯意志哲学启发了尼采关于人与文化关系的考虑,但他的结论却与叔本华相反,而接近了卢梭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这一震撼人心的口号这一切价值实际上就是一切现存的文化与文明,重估一切价值就是要摧毁一切压抑人之本性的文化,特别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建立一种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增强人的生命力为宗旨的新的文化体系。

在尼采看来,基督教传统影响下的西方现代文化,是一种与生论文联盟.Ll.命相敌对的文化然而这种文化长期以来支配着基督教文化世界的人们,它颠倒是非善恶,把人类引向颓废,所以他认为必须重估他从生成之无罪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和生命本身是无所谓道德和非道德的,万物都属于永久生成着的自然之全,无善恶可言与卢梭一样,他也把人性的堕落归罪于西方文化,所以他要以自然和生命去取代文化,然后又把自然和生命作为新的道德原那么去创造新的文化但他又不像卢梭那样要人们返回自然,而是返回肉体和生命为了让生命和肉体从文化和文明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他把狄俄尼索斯的酒神精神看做是人解脱束缚,复归原始自然本能的最正确途径和最高境界他认为:肯定生命是酒神精神的核心,否认生命是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所以,他满怀信心地说:让我们期待一个新的世纪,狄俄尼索斯情态必将重新降临[1](P54)尼采在肯定了生命的同时,也肯定了生命的快乐原那么这方面,他又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走到了一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实验的角度论证并开展了叔本华与尼采关于人的本质和人与文化冲突的理论他之所以成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中一个巨人式人物,正是因为他的实验和理论准确地点出了受20世纪西方文化所制约的人的精神与心理特征。

弗洛伊德把人的个性心理构造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又称伊德〕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充满着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它遵循快乐原那么强烈地寻求发泄和满足自我是一种意识构造,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承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它根据现实原那么行事,主张抑制,但不否认本能的要求,即它既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符合现实的原那么,调节二者之间的冲突超我根据社会行为标准和要求在人的内部世界中起作用,并由父母和师长指示所形成的心理内容,换句话说,它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自我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良心,负责对违背道德准那么行为的制约;二是自我理想,决定道德行为准那么超我不仅使本能推延得到满足,而且还会使之得不到满足,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也就是说,它处于本我与自我之间,对本我的欲望冲动起抵抗和压制作用,阻挠本我的欲望冲动任意闯入自我领域  人的这种心理构造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理解弗洛伊德关于人与文化之冲突的关键刚进入文明社会的人,是一个纯自然的人,他按照最原始的快乐原那么行事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承受文化的熏陶,这种快乐原那么逐渐无法得到实现先前纯自然的自我本性被压抑成为本我,同时,为了现实生存的需要,纯自然的自我本性又分化并形成了与快乐原那么不一致的自我与超我,其中,超我是与本我相对立的。

通常情况下,自我调节着两者的矛盾,使人保持心理的平衡,假如两者关系失调,人的精神和行为就失常,而这在现代文明社会是普遍存在的  在分裂的人格的三层次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本我,它很像叔本华所说的无意识的意志,也像尼采所讲的酒神精神它集中了被文化世界压抑了的原始欲望与冲动的全部内容,它占人的整个意识的三分之二它始终充满活力,企图外泄与实现,因此在人的开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想做而不敢做的矛盾,也即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限制的矛盾,人的自然本性与文化标准的矛盾弗洛伊德在看到了文化对人的压抑的现实时,既不主张卢梭式的返回原始生活,不主张叔本华式的禁欲,也不主张尼采超人式的自我张狂,他研究人的心理情结,一开场就是为了治病救人他认为文化是压抑人的,但人不可能没有文化,因此,要医治人由文明与社会造成的精神病,还得依仗理性,即人必须适应文明,并控制自己的本能  马尔库塞在他的?爱欲与文明?中,修正、开展了弗洛伊德关于人与文明关系的理论在弗洛伊德那里,他没把爱欲等同于性欲,也不曾对两者加以区别马尔库塞明却指出:性欲仅仅是关于两性关系的欲望,而爱欲作为生命本能,蕴含更多的内容,既包括性欲,也包括食欲、休息、消遣等其他生物欲望,因此,解放爱欲并不等于性解放。

马尔库塞认为爱欲并不必然具有反社会性,因此也不是必然与文明相冲突的因此,他为现代社会提出的论文联盟.Ll.缓解人与文明之矛盾的方法是建立一种能消除压抑,能允许本能履行自己的功能,使人尽可能获得最大快乐和满足的新文明马尔库塞尽管不认为文明必然与生命本能对立,但两者还是存在着冲突之可能的,至于依靠建立新文明来调解这种冲突,本质上也和弗洛伊德一样,即依靠理性本身的力量但马尔库塞理想主义地希望建立的新文明,其根本原那么还是顺从人的生命本能的要求,顺从快乐原那么的要求,让本能欲望合生命、合现实原那么并得以满足这是一种富有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设想  人能否建立一种没有压抑的文明?这是应该努力的事,至少,如今我们还得成认压抑成认了文化与文明的压抑性,就是成认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之矛盾的存在,成认了文化之悖谬的存在评判现有文化之合理性也好,企图建立无压抑的新文化也罢,坚持合生命原那么,才是真正的人道原那么,因此是我们永远必须坚守的文化原那么  四、文学与酒神精神  文学是人类文化中的特殊形态,它与人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人类的文化一般可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  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在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中,精神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精神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本身具有缓解人与社会、人与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