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260年前北京知青〞 “京旗文化〞至今遗存在北疆当年那些迁往东北的京城旗人后代们,他们如今北疆的白山黑水之间生活得怎么样呢?据介绍,五常市拉林满族镇是哈尔滨南部的第一大镇,全镇行政区划为5个街道办事处、24个居民委、13个村、74个屯,总人口6万人,其中满族人口37000人,占61.7%农业消费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谷类、豆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猪和家禽饲养为主近年来,拉林镇通过开展二三产业,转移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已占劳动力总数的79%从2001年起,哈尔滨社科院组织专家,对分布在当年拉林阿勒楚喀地区的“京旗〞满族村落进展了初步寻访调查,发现:虽然经历了两个半世纪的沧桑,这些当年北京旗人屯驻的村落布局、民族构成至今仍根本保持着原貌,而且民风民俗也保存着浓重的京旗色彩据考察,其村落布局总体可分为四大板块,俗称东、南、西、北“四大旗〞,旗屯均按行军布阵形式坐落,每旗又分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8个旗屯,这是开场时的“京旗32屯〞建置,后来随着旗民的增多,每个旗屯又分为头屯、二屯或三屯等据初步调查,在拉林地区共发现各类有珍贵价值的历史文物3000多件,具有民族特色的消费工具、生活用品近万件,同京旗移民有关的遗址和古建筑60余处,石刻、碑碣近百件。
此外,这里还保存着大量鲜活的口碑资料,既包括日常生活的风俗、规矩和口语中的许多满语词汇,也包括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创作这里发现的文物中,有一些被认为“价值无法估量〞如三册纸质已变黄发脆的满文?宗谱遗录?就让国内外许多专家们目睹后惊叹不已这份?宗谱遗录?诞生于满族入关前,后被主人从沈阳带到北京,最后又从北京带到拉林,辗转周折,百难幸存,历经三百多年竟完好无损!又如镶白旗人赫舍里氏先祖带来的家史资料和遗物近30件,其中有雕制精巧的红木“祖宗匣子〞,飞龙纹饰,确乃“康乾盛世〞之物,而三幅人物画像,写实生动,工笔淡彩,有清初人物巨匠禹之鼎的画风此外,让人感兴趣的还有清廷重臣索尼、谭泰、鳌拜、和珅、萨哈谦宝武等的绢本巨幅画像9幅拉林民风淳朴、文雅,吃穿住行较讲究,善交际在语言文字方面,拉林人的普通话中仍然京腔味很浓,日常用语中保存了一些满语词汇,如老年人称父亲为“阿玛〞,称母亲为“额娘〞,称擦东西的抹布为“搌布〞,称穿的背心为“汗衫儿〞另外像“姨儿〞、“今儿〞、“脚丫儿〞、“脑袋瓜儿〞等说法都保存着浓重的京味在饮食方面,保存了传统的满族食品,如吃盘酱不吃大酱,喜欢吃粘豆包、粘糕,还喝豆汁,每餐必须有四碟小菜压桌。
在礼仪方面,每逢春节时要祭祖,全家人在除夕要给祖宗烧香、上供,轮流磕头跪拜等和珅后人现任村支书索额图、和珅、谭泰……他们族系当中的很多人当年也在那场迁徙运动中来到了北疆拉林这些大清贵族的后代如今又在哪里呢?当地?新晚报?记者曾做过一番查访——2002年4月,记者驱车来到红旗满族乡的孤家子屯,见到了索额图的后裔——70多岁的何玉岐索额图系辅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亲政后,索额图势力日盛,官拜大学士康熙晚年,索额图失宠,康熙恐其结党营私,将他拘禁在宗人府,并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1何玉岐早年当过村干部,至今仍收藏着索尼族系的家谱据老人介绍,何家有挂“老影〞的风俗——每年大年三十,家族挂出“老影〞,也就是从老北京带过来的索尼画像,然后全族人给“老影〞磕头文革时,“老影〞被藏在烟囱里,幸运躲过一劫,不幸的是“老影〞在1987年丧失,只留下复制的赝本据见过的人介绍,“老影〞高有两米,挂在屋中上顶房梁下拖地为什么索尼的像会画成这么大,几乎与见过的皇帝画像等同?是皇帝恩准的,还是私下里偷画的?这是留给后代的谜何玉岐老人介绍,何家如今还把吃饭的勺子叫“马当子〞,为的是避讳先祖索尼的小名,据家族传说,索尼的小名就叫勺子。
在营城子满族乡南土城子村,记者又走进了顺治朝开国元勋、吏部尚书、大将军谭泰的后裔关瑞喜的家,关瑞喜老人70多岁,他对记者讲,只知道祖上是在大清朝当官的,官当得终究有多大,就与后代子孙没有关系了老人还拿出古色古香的“祖宗匣子〞,取出纸色黄黑的“老影〞和族谱给记者看,从族谱上可以看出,族系记录始于谭泰的父辈据关瑞喜老人介绍,2001年有个研究满族文化的日本人细古良夫,在关家见到了谭泰的“老影〞,连呼难得,称此为海内外孤本,价值连城这件事还差点引起关家族人的纠纷当时,大家传说关瑞喜把“老影〞卖了20万人民币,自己独吞了100多族人开会,把关瑞喜找去“要个说法〞,直到关瑞喜拿出“老影〞,才把纠纷平息在拉林镇双桥子村,记者还去寻访了大名鼎鼎的“大清国第一贪官〞和珅的后人和玉玲,但没有遇到据村民介绍,和玉玲是现任村支部书记,和家如今是村中大户,还保存着和珅的“老影〞,逢年节祭拜和珅的这支族人假如是乾隆九年从北京迁出,那时和珅应该还没有当政,迁来的该是他的同族在拉林的京旗满族后代中,许多人都改了姓关于改姓,这里也流传着许多说法比方在拉林的满族中姓佟的人很多,据说都是一个祖先,当年在关里犯了法,呆不下去,就改名换姓来到了黑龙江,因为跑到东北时是冬天,就用个“冬〞字加了个立人,合起来就姓“俦了。
著名清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先生对260年前八旗子弟的迁徙东北事件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历史事件,因为它是以后持续百年的向吉林、黑龙江两省移民的滥觞,最终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快速开发建立,并以先进的‘京都’文化最终完成了变边陲为内地和变夷从夏的历史进程,使四海一家,九州无外,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画上了一个句号〞当地人民特别希望,北京人能常去那里走走、看看,甭管怎么说,这也是200多年前从北京大张旗鼓迁出去的一门亲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