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防水 地下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防水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穿;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用于防水混凝土的砂、石,宜选用巩固耐久、粒型良好的洁净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石子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有关规定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不得大于3kg/m3;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以下规定: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胶凝材料用量可通过试验调整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灰砂比宜为1:1.5~1:2.5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小时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模板应拼缝严密、支撑牢固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参加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防止漏振、欠振和超振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外表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外表浮浆和杂物去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设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将其外表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遇水膨胀止水条应与接缝外表密贴;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定位准确、固定牢靠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宜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C摄氏度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宜进行水冷散热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外表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C,外表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C,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C/d,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防水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小于5°C;混凝土养护应采用综合蓄热法、蓄热法、暖棚法、掺化学外加剂等方法,不得采用电热法或蒸汽直接加热法;应采用保温保湿措施。
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卷材防水层用于建筑物地下室时,应铺设在结构底板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平面上卷材防水层的卷材品种可按下表选用,并应符合以下规定:卷材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做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300~500mm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的要求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并应符合所用卷材的施工要求铺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一10℃施工过程中下雨或下雪时,应做好已铺卷材的防护工作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表的要求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净、枯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基层处理剂的配制与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粘结材料的材性相容;基层处理剂喷涂或刷涂应均匀一致,不应露底,外表枯燥前方可铺贴卷材。
铺贴各类防水卷材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铺设卷材加强层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其粘结位置、点粘面积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卷材与基面、卷材与卷材间的粘结应紧密、牢固;铺贴完成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产生扭曲和皱折卷材搭接处和接头部位应粘贴牢固,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缝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采用热熔法施工应加热均匀,不得加热缺乏或烧穿卷材,搭接缝部位应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临时性保护墙宜采用石灰砂浆砌筑,内外表宜做找平层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施工;卷材与临时性保护墙或围护结构模板的接触部位,应将卷材临时贴附在该墙上或模板上,并应将顶端临时固定当不设保护墙时,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接槎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混凝土结构完成,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槎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应将其外表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槎的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150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100mm;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卷材防水层甩槎、接槎构造见图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到达42d后再施工;高层建筑的后浇带施工应按规定时间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抗渗和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其间距和位置应按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宽度宜为700-1000mm后浇带两侧可做成平直缝或阶梯缝,其防水构造形式宜采用图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d后的限制膨胀率不应小于o.015%,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不同部位的限制膨胀率设定值经试验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采用膨胀剂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带 图 。
穿墙管 盒 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应加焊止水环或环绕遇水膨胀止水圈,并应在迎水面预留凹槽,槽内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其防水构造形式宜采用图穿墙管防水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金属止水环应与主管或套管满焊密实,采用套管式穿墙防水构造时,翼环与套管应满焊密实,并应在施工前将套管内外表清理干净;相邻穿墙管间的间距应大于300mm;采用遇水膨胀止水圈的穿墙管,管径宜小于50mm,止水圈应采用胶粘剂满粘固定于管上,并应涂缓胀剂或采用缓胀型遇水膨胀止水圈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应采用穿墙盒方法穿墙盒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并应从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注入柔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 图 当工程有防护要求时,穿墙管除应采取防水措施外,尚应采取满足防护要求的措施穿墙管伸出外墙的部位,应采取防止回填时将管体损坏的措施结构上的埋设件应采用预埋或预留孔 槽 等埋没件端部或预留孔 槽 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O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 图 预留孔 槽 内的防水层,宜与孔 槽 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预留通道接头处的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
预留通道接头应采取变形缝防水构造形式 图 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各种孔口应采取防地面水倒灌的措施人员出入口高出地面的高度宜为500mm,汽车出入口设置明沟排水时,其高度宜为150m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窗并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窗并的底板和墙应做防水处理,并宜与主体结构断开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