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至清对庄子之文学评论举要 宋至清对庄子之文学评论举要 对庄子的文学评论,?庄子?书中就有如?天下篇?说: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云云,就可以看作一种文学评论其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庄子?大抵皆寓言也云云,也可以看作一种文学评论不过,真正的文学评论是在中唐古文运动以后,到宋代才比拟详细且视角较广各种诠注评批、别集、序跋,以及诗话、词话、赋话、文话等,都有对庄子的文学评论故本文从宋代开场讨论宋至清对庄子之文学评论涉及范围甚广,这里主要列举三个方面 一、对庄子及其文学地位之评论 早在西晋,儒家倾向明显的玄学家郭象就已在?〈庄子注〉序?中称庄子:不经而为百家之冠郭氏讲的不经,字面上可泛泛地理解为不符合常规,实指不符合儒家经典郭的评论意为,相对于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庄子居于首要地位细细推敲,郭氏所评的诸子之冠,还主要指庄子哲学思想方面的知本,文学意义并不明显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庄子?:晚周诸子,莫能先之,看上去与郭氏无异,实那么鲁迅的立足点在文学,其诸子包括儒家郭象的评价后世曾有人质疑。
明代孙应鳌为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作序,回应这种质疑说:世评?庄子?不经而为百家之冠,夫不经何足冠百家?盖徒见决圣智、弃仁义诸语,为悖尧舜周孔,皆泥其辞而不达其意[1]意曰,庄子只是言语上同儒家相悖,实际上并不反儒唐代成玄英?〈南华真经疏〉序?说庄子:钳键九流,括囊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微言,九流、百氏当然包括儒家,而至教那么说明庄子地位在儒家之上成氏本人是道士,加之唐初的崇道语境,故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有此种评价成玄英的评价比郭象高,却不如郭象的评价那样为许多人所承受,这是因为郭象的评价比拟合适后世儒学语境的缘故 从中唐开场,?庄子?被尊儒尚文的韩愈、柳宗元、李翱等所重视韩愈在?进学解?中所开列的古文典籍包括?庄子?,为后世重文之士推崇?庄子?提供了理由北宋崇儒气氛浓重,不少崇儒的文士,如苏轼、王安石、王雱等喜欢?庄子?,但心思多放在对?庄子?中的反儒言论加以回护上,尚未能论及庄子的文学地位问题到了南宋,对庄子的文学评论多起来了,对其地位的评论也就重新成了话题如林希逸?〈庄子口义〉发题?借用陈亮的话说庄子:天下不可以无此人,亦不可以无此书,郭子玄谓其不经而为百家之冠,此语甚公,就是有名的评论。
明人对庄子的文学地位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些评价非常之高如杨士奇说:?南华经?矢口而言,粗而实精,矫偏而论,正而假设反读者须大其胸襟,空其我相,不得以习见参之,子书中第一部醒眼文字也按:此条不见于今传杨士奇之?东里集?,见于明人陈治安?南华真经本义?之?南华附录?卷8,严灵峰编?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第27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年出版,第172页陆西星?读南华真经杂说?亦有此语:?南华经?皆自广阔胸襟流出,矢口而言,粗而实精,矫偏而论,正而假设反读?南华?者,须大其胸襟,空其我相,不得以一习见参之,子书中第一部醒眼文字,不独以其文也见?南华真经副墨?,?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第7册,第28页陈治安所录是否为陆西星语而假托杨士奇,姑存疑,然为明人对庄子的评论那么无疑清代藏云山房主人所撰?藏云山房老庄偶谈录杂说摘要?录此作陆长庚,即陆西星语见?南华经大意解悬参注?清人徐廷槐?南华简抄引文?引此数句作前人每论?南华?,矢口而言,粗而实精,正而假设反,此子书中第一部醒眼文字今之论庄者引此以为徐廷槐语,不确徐廷槐既曰前人,那么说明非己语称?庄子?为子书中第一部醒眼文字,是从阅读效果立论,认为?庄子?同诸子比拟,其思想与表达的自由更能拓人胸襟、开人眼界。
蔡毅中?〈南华真经评注〉序?说:余尝读?庄子?,谓其言虽无谓而独应,假设超无有而独存,其狂怪变幻,能使人骨惊神悚,讵不称文章大观哉!庄子者,九经之庶子,而老氏之忠臣也老氏于礼也犹曰乱首,充其说诈为仪、秦,惨为申、韩,流污为乡愿,庄子不失其派,尤能扩大之,信可为百家冠矣[2]〔p10〕蔡氏称庄子为百家冠,外表上是继承了郭象的说法,实际上有自己的视角:他既肯定庄子的文章堪称大观,又肯定了?庄子?为儒经之庶子、老子之忠臣,从庄子对儒、老的继承与开拓角度论证了庄子在诸子百家中的突出地位明代陈治安从文学影响的角度说:?淮南??吕览?袭其词,退之、眉山善其法,大哉庄子文也!乃文章家鼻祖,其精神至今犹在[3]〔p29〕称庄子为文章家鼻祖,是从庄子对后世的影响着眼,从肯定庄子为文可为后世法的角度肯定了?庄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文学特色说,宋代就有人认识到?庄子?同楚辞一样,其突出审美特色是奇如苏辙曾说:微言精老易,奇韵喜庄骚[4]〔p54〕陆游也说:遗文诵史汉,奇思探庄骚[5]〔p4296〕古人又常以有价值又不易见之书为奇书奇书兼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内容新颖脱俗,形式翻空出奇,自出机杼,出人意表,不同一般,即使书肆流行,家藏户有,也可以称之为奇书。
明代嘉〔靖〕、万〔历〕间,三大师〔指禅师雪浪恩公、臞鹤悦公、湛怀义公〕比肩长干〔今属南京〕,而老庄盛行于世先是历下〔指李攀龙〕、娄东〔王世贞〕、谼中〔汪道昆〕诸公,皆以著作显,竞搜奇猎艳于漆园,而三大师独标名理[6]在文人普遍把?庄子?当作搜奇猎艳渊薮的气氛中,?庄子?进入奇书之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明人有3种四大奇书之目,其中两种包含?庄子?第一种是王世贞把?史记??南华??水浒??西厢?合称为宇宙四大奇书;第二种是冯梦龙、李渔把?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7]〔p1〕第三种,今人多未道其详,只标举出了清代李绿园?〈歧路灯〉自序?的古有四大奇书之目:曰盲左,曰屈骚,曰漆庄,曰腐迁李绿园所谓古有四大奇书之目,详细古到什么时候,却未见有人指明其实张溥?庄子序?给我们提供了某些信息:假设其〔指庄子〕文章,变化离奇,神鬼杳眇,山川、风雨、草木,其观已止先辈云:六经而外,惟?左??史??庄??骚?为天地四大奇书非虚谀也[8]〔p5〕张溥所说的先辈详细指谁,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明代早于张溥的皇甫汸?皇甫司勋集?卷五四?黄先生墓志铭?有文喜左氏、庄、骚、太史,得其旷婉[9]之语再往上溯,南宋陈傅良就已把左、史、庄、骚并列:六经之后,有四人焉,据实而有文彩者,左氏也;凭虚而有理致者,?庄子?也;屈原变国风、雅、颂而为?离骚?,子长易编年而为纪传,皆前未有比,后可以为法,非豪杰特立之士,其谁能之![10]〔p190〕此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四、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都曾引用,为宋人之说无疑。
到清代,除李绿园,乔亿也说:诗学根本?六经?,指义四始,放浪于?庄?、?骚?,错综于?左?、?史?,岂易言哉![11]〔p1069〕可见以?左??史??庄??骚?为四大奇书,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庄子?进入四大奇书的过程说明了庄子文学地位的不断上升 清代对庄子地位的评论近于传统说法者颇多,但也有一些新的视角最著名者如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称为六才子书才子这个概念,虽是文人的同义语,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文人金圣叹解释说:才之为言材也凌云蔽日之姿,其初本于破核分荚;于破核分荚之时,具有凌云蔽日之势;于凌云蔽日之时,不出破核分荚之势,此所谓材之说也又才之为言裁也有全锦在手,无全锦在目;无全衣在目,有全衣在心见其领,知其袖;见其襟,知其帔也夫领那么非袖,而襟那么非帔,然左右相就,前后相合,离然各异,而宛然共成者,此所谓裁之说也[12]〔pp4-5〕可见金圣叹心目中的才子是指具有宏大创造才能的作家 清初宣颖?南华经解自序?说:呜呼,庄子之文,真千古一人也!少时读?史记?,谓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及览?李太白集?,称之曰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予私心向往,取而读之,茫然不测其端倪也。
[13]〔p1〕他虽然不称庄子为才子,而称其文为千古一人,从纵向的角度抹倒了千古文章,把?庄子?推尊为第一,与金圣叹称庄子为才子实殊途同归 有意思的是,到清代,一些评论庄子的学者不只是评其思想文字,而是把庄子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评出庄子的精神气质来如林云铭说:庄子似个绝不近情的人,任他贤圣帝王,矢口便骂,眼大如许;又似个最近情的人,世间里巷家室之常,工技屠宰之末,离合悲欢之态,笔笔写出,心细如许[14]〔p11〕又如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庄子每多愤世嫉邪之言,又喜欢讥诮知名大户、庄子最是深情[15]〔p6〕等等,都令人想起历史上某些文人或才子的形象 总而言之,庄子的地位在历史上凡有三变:先是作为诸子出现,从韩愈说他得子夏门人田子方之传始,其后不断有人把他看作儒门别派,成为准儒士〔笔者另有文谈及此,此不展开〕,到清初成了才子从这个变化可看出庄子的地位有一个由诸子、儒学,到文学的大致转移过程 二、对?庄子?文本的文学评析 宋以降对?庄子?文本评论极多,涉及?庄子?的总体艺术审美特色,内、外、杂各局部的特点,各篇要旨,还详细到节、段、句、字,细致、详细,颇多精当之说,表达了前人对?庄子?文本钻研、涵咏功夫之深。
对今天的读?庄?论?庄?者亦有启发、借鉴价值因所涉甚广,这里只能择其大者、精者而言之 宋代即有对?庄子?总体上的艺术、审美特色的评论,而且这些评论对后人有一定影响如宋代叶适云:夫举世俗所以屈庄周之文者,以其虽一切寓言,而能抑纵舒敛,自无入有,殆假设天成,而实言者或不及也[16]〔p1〕明代唐顺之?答茅鹿门第二书?以本色论文曰:老庄家有老庄家本色,跟叶适讲的天成就有一定的联络清代宣颖说:古今格物君子,无过庄子,其侔色揣称,写景摛情,真有化工之巧化工说跟本色说也有关联清末刘熙载?艺概?说?庄子?缥缈奇变,乃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又可见化工说的影响南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十?人间世?尾评:愚尝谓秦汉以来诸子立言者袭?南华?语意不少,独经中设譬引喻,未尝蹈前人一辙,而愈出愈奇,是谓文可文,非常文也[17]〔p337〕指出?庄子?有设譬引喻的特点宣颖?南华经解解庄小言?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对?庄子?设喻特点的诠释较褚伯秀更为精辟 从宋代开场,研究者就开场分析内、外、杂的思想差异如宋末元初道教学者褚伯秀说:内篇命题本于漆园,各有深意。
外杂篇那么为郭象所删脩,但摘篇之首字名之,而大义亦存焉[17]〔p409〕?南华?一经,肆言浑浩,湍激籁号,作新出奇,跌宕乎诸子之表,假设不可以绳墨求而内篇之奥穷神极化,道贯天人,隐然法度森然,与?易??老?相上下善学者于内篇求之,思过半矣[17]〔pp398-399〕后来王夫之?庄子解?站在儒家的立场辨伪,他认为,内篇之文意皆连属杂篇除?庚桑楚??寓言??天下?外,每段自为一义而不相属这些都尚未完全论及文风宣颖?南华经解解庄小言?说:庄子真精神只作得内七篇文字,内篇为之羽翼,杂篇除?天下?一篇外,止是平日随手存记之文诸家都似有重内篇而轻外、杂之意刘凤苞?南华雪心篇凡例?那么认为,内外杂各有特色:?南华?内篇为悟道之书,精细浑成,大含元气;外篇尽行文之致,洸洋恣肆,推倒百家;杂篇那么随手存记之文亦得零金碎玉,美不胜收这些评论,对我们认识?庄子?各局部的风格差异和文学价值有启发作用 对?庄子?的每一篇文章都逐段评议、末加总评自南宋始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刘辰翁?南华真经校点?、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均为如此,评点涉及思想和文学,但以思想为主,文学只是偶及之后者还有集评性质,分段罗列前贤评语,再附上自己意见,文末还有总论。
明清出现了相当一些侧重文学批注的集评本如署名归有光、文震孟的?南华真经评注?。